首頁  >  文章  >  科技週邊  >  人形機器人火了,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人形機器人火了,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WBOY
WBOY轉載
2023-04-12 18:37:031033瀏覽

2021年8月,在特斯拉AI Day活動上,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發布特斯拉人形機器人(Tesla Bot)計劃,代號「擎天柱」(Optimus)。時隔一年,「擎天柱」原型機正式亮相,並展示了搬運箱、植物澆水、移動金屬棒等操作。馬斯克預計未來產量可達數百萬台,目標價或低於2萬美元。

人形機器人火了,距離我們還有多遠?

隨著「擎天柱」的推出,讓人形機器人這一新興賽道引起市場的廣泛關注,這是否就意味著人形機器人商業化的開啟呢?

人形機器人發展回顧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首先需要回顧一下人形機器人的發展歷程。

實際上,人類對於人形機器人的探索由來已久。讓我們把時間拉回到15世紀末,大約在1495年,義大利科學家達文西在手稿中繪製了一幅人形機器人的草圖,這款機器人被設計成騎士模樣,但因受到了科技水平的限制,其肢體活動只能依靠風能和水力驅動。

直到1973年,日本早稻田大學推出真人大小的機器人WAROT-1,配置了機械手腳、人工視覺及聽覺裝置,可以透過觸覺感測器用手抓取和搬運物體,並進行簡單的日語對話。但WAROT-1行動能力非常弱,行走一步需要45秒。

進入21世紀,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邊緣運算、雲端運算等技術發展,人形機器人有了質的飛躍。例如2013年,由日本東京大學、電通集團及豐田公司共同研發的機器人Kirobo,具有臉部辨識功能,並可與太空人進行對話;2016年,波士頓動力的人形機器人Atlas正式亮相,能像人類一樣用雙腿直立行走,此後經過數年的更新迭代,Atlas已經能夠完成各類高難度跑酷運動。 2020年,美國新創公司Agility Robotics宣布其雙足機器人Digit,能夠在無人干涉的環境下搬運貨物,能應用在物流、倉儲、工業等場景。 2021年,日本豐田推出的Busboy,可執行85%的複雜人類級任務…

藍海市場蓄勢待發?

那麼,為什麼要發展人形機器人?

人形機器人是機器人中與人類最相似的,可以採用雙腿行走方式,透過手臂和身體的協調完成一些簡單的動作,以及透過簡單的語言與人類進行交流。

例如,人形機器人可以上下台階、在行走過程中跨越障礙物、彎腰搬起貨物、做出與人類相似的舞蹈動作等,這些都是其他機器人很難完成的。可以說,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十分廣泛,具體來看:

1、保障人類安全:安全是人形機器人最明顯的優勢。它們可以在一些危險的工作場所和惡劣的工作條件,取代人類工作,最大限度地保持安全。

2、紓解老齡化困局:目前人口老化問題在世界範圍內出現,根據聯合國關於世界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的預測,60歲及以上人口到2050年將達到21億。人形機器人可以照顧老年人的生活起居,並緩解老化帶來的部分危機。

3、提升購物體驗:各種商店、行政部門、飯店都使用人形機器人提供難忘的購物體驗。它們幫助客戶找到他們想要的東西,讓訪客知道他們的尺寸是否可用,收集客戶回饋等等。因此,人形機器人可以為員工和客戶節省寶貴的時間。

4、高度靈活和移動:人形機器人的機動性很強,它們的腿可以幫助它們輕鬆地向不同方向移動。因此,人形機器人可以執行多個任務。

如上所述,這些機器人被設計成模仿人類行為。因此,有些機器人是重工業任務的理想選擇,如深海勘探、太空和採礦。另外,也可以用它們來操作車輛和設備等。可以說,人形機器人將成為人類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幫手。

需要指出的是,儘管人形機器人站在風口,但要實現商業化落地並非易事。一方面,人形機器人是一個高技術、綜合性工程,涉及材料、感測器、控制技術、演算法、運動生理學、人體工學等學科,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技術;另一方面,人形機器人缺乏成熟的應用場景,缺乏實用性。

因此,在保證性能的同時,注重實用性和產業結合,實現量產、降低成本,將成為支撐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關鍵。

寫在最後: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andmarkets預測,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從2022年的15億美元提升至2027年的173億美元,複合成長率達63.5%。另根據Stratistics Market Research Consulting發布的數據顯示,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在2021年已達15.1億美元,預計到2028年市場規模將達264.3億美元,複合增長率為50.5%

##當前,人形機器人尚處於早期的發展階段,市場增量潛力大。相信隨著更多新玩家湧入以及科技不斷成熟,人形機器人終將走進千家萬戶。

以上是人形機器人火了,距離我們還有多遠?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陳述:
本文轉載於:51cto.com。如有侵權,請聯絡admin@php.cn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