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科技週邊  >  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尋找新增長點 Gartner解析2023年十大策略技術趨勢

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尋找新增長點 Gartner解析2023年十大策略技術趨勢

WBOY
WBOY轉載
2023-04-11 21:19:071155瀏覽

地緣政治衝突、全球供應鏈動盪、疫情與極端天氣…多重因素影響下,大部分CEO在面對研究時表示,認為全球經濟在明年可能出現衰退。

近期,Gartner發表了企業機構在2023年需要探索的十大策略技術趨勢。 Gartner指出,為了在經濟動盪時期增加獲利,企業必須在加快數位轉型的同時,將目光從節省成本轉向新的卓越營運方式。

Gartner創新技術研究團隊資深研究總監高挺介紹,他們從業務目標的角度,梳理出圍繞優化、擴展和開拓三大主題的這十大戰略技術趨勢,幫助企業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他帶來了十大趨勢的深入解讀。

趨勢一:數位免疫系統

「數位免疫系統」概念在1990年代首次提出,當時指的是一套完全自動化的防病毒解決方案,今天它被賦予新涵義:一套用來建構穩定係統的軟體工程方法、技術和實踐。

在傳統的軟體工程領域,主要依靠一套基於測試的軟體品質系統保證軟體的健壯性,而今天光靠測試已經不夠了,需要像數位免疫系統系統以「打疫苗」的類似手段,提高軟體系統的健壯性。因此,「數位免疫系統」並非單一技術,而是集合了各種方法和模組的一套組合打法,共包括可觀測性、人工智慧增強測試、混沌工程、自動修復、站點可靠性工程、應用供應鏈安全六個核心模組。

Gartner預測,到2025年,投資建置數位免疫系統將使企業能夠減少多達80%的系統宕機時間,所減少的損失將直接轉化為更高的收入。

趨勢二:應用可觀測性

「可觀測性」指的是一種邏輯:透過觀察系統部輸出的資訊來判斷系統內部的狀態,進而優化系統,將此邏輯從「IT觀察/IT監控」推廣到企業營運時,我們就稱之為「應用可觀測性」。

可觀測性應用流程:第一步,企業做出一個決策,實施後產生相應的數據結果;第二步,企業收集決策的回饋數據,疊加使用場景對數據進行解讀;第三步,應用AI分析為決策提供建議;第四步,根據建議優化決策,新的決策形成;第五步,新的數據結果產生…

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尋找新增長點 Gartner解析2023年十大策略技術趨勢

應用可觀測流程

如此不斷回饋循環,企業可以實現更精準的資料驅動型決策。

Gartner舉例了可觀測性應用在特斯拉的使用,該公司在美國一些州推出了「基於即時駕駛行為的保險定價」措施,每次車險的價格依據五個維度的數據打分調整。

趨勢三:AI信任、風險與安全管理

隨著AI應用日益廣泛,演算法公平性與AI安全性受到更多關注。 Gartner的調查顯示,41%的企業曾經歷過AI隱私外洩或安全事件。

Gartner指出,如果企業積極管理AI信任、風險與安全問題,有助於更多AI專案進從概念驗證階段進入生產階段,帶來更大的業務價值。高挺以丹麥某公司創建的可解釋AI模型舉例,透過該模型了解女性乳癌高死亡率與某些基因組合之間的因果性,幫助公司發現更精確有效的治療藥物,推動了標靶藥物的研發。

趨勢四:產業雲端平台

產業雲端平臺本質上是一種新的雲端服務模式。

傳統雲端服務模式將雲端分為IaaS、PaaS和SaaS層,企業要麼將IaaS PaaS作為基礎設施使用,在此之上建立企業自己的應用,要麼直接購買一站式SaaS解決方案,基礎設施部分由雲端廠商為其客製化。而行業雲平台則是除上述兩種使用路徑之外的又一細分市場。

產業雲平台的本質是結合現在公有雲的IaaS PaaS層,以此為技術底座,將SaaS具體化的客製化方案拆解為可重複使用的功能模組,提供給企業做自訂的開發。

產業雲端平台的優勢在於,比「IaaS PaaS」多了業務功能,又比一站式SaaS模式更有彈性。

Gartner預測,到2027年,超過50%的企業將使用產業雲端平台來加速他們的業務專案。

趨勢五:平台工程

平台工程其實是DevOps的一種補充形式。

DevOps之所以形成,源於企業希望把“運維”與“開發”融合,但在實施過程中有些企業簡單理解為“讓開發人員去負責運維的工作”,導致了對開發資源的過度應用。針對開發負擔太重的問題,平台工程這項新架構應運而生。

平台工程是一套用來建構和營運支援軟體交付和生命週期管理的自助式內部開發者平台的機制和架構,平台可以涵蓋整個應用程式的全生命週期所有操作需求,由平台上的自動化工具完成後續發布和維運流程等工作,優化開發者體驗。

Gartner預測,到2026年,80%的軟體工程組織將建立平台團隊,其中75%將包含開發者自助服務入口網站。

趨勢六:無線價值實現

#由於沒有一項技術能夠佔據主導地位,企業將使用一系列無線解決方案來滿足辦公室Wi-Fi、移動設備服務、低功耗服務以及無線電連接等所有場景的需求。 Gartner認為,到2025年,60%的企業將同時使用五種以上的無線技術。這些無線技術的功能不再局限於網路連接,各種各樣的《無線協議》將直接產生商業價值,使用內建的分析功能提供洞察。

目前,無線的商業價值多以垂直的碎片化方案出現,而非全面的一站式解決方案,例如以色列Shufersal超市在塑膠籃中放入IoT監測晶片,幫助其解決供應鏈及冷鏈管理問題。

趨勢七:超級應用

中國互聯網對超級應用並不陌生,支付寶、微信就是典型的超級應用——集應用、平台和生態系統功能於一身,擁有龐大用戶和流量。

如今,超級應用這個模式正從中國傳到西方國家,被複製和效仿。第三方支付平台PayPal已經發布其超級應用app,提供支付、儲蓄等多種金融工具組合,特斯拉CEO馬斯克也是超級應用的擁躉,先前放言要將Twitter變成類似微信的超級應用。

趨勢八:自適應AI

傳統的AI系統需要面對不斷變化的環境,需要增加更多訓練資料迭代模型,而且推理往往產生一般化結果,而非個人化的結果。因此AI模型需要走向線上訓練、線上推理的未來,實現AI模型即時更新,訓練和推理形成正向循環,適應最初開發過程中無法預見或獲得的現實世界情況變化,即「自適應AI」。

自適應AI能根據即時回饋動態調整學習和目標,適合外部環境快速變化的運營,或者企業目標不斷變化而需要優化響應速度的運營。

趨勢九:元宇宙

毫無疑問,元宇宙是今年網路領域最熱的詞。

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尋找新增長點 Gartner解析2023年十大策略技術趨勢

元宇宙定義

#Gartner對元宇宙的定義是:一個透過虛擬技術建構出來的實體與數位實境融合的集體虛擬共享空間,具有持久性特徵,能提供增強沉浸式體驗。

有別於常見觀點認為元宇宙仍離大眾較遠,Gartner發現元宇宙已經出現相關試點案例與商業模式。高挺以韓國國民銀行的「數位人」試點為例,剖析了元宇宙願景的案例落地。目前數位人背後的支撐技術,如「光線追蹤」渲染引擎、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臉部表情辨識等技術已處在商業化臨界點,待這些技術成熟後,「數位人」的商業模式存在變現可能。

Gartner預測,到2027年,全球超過40%的大型企業機構將在基於元宇宙的專案中使用Web3、擴增實境(AR)雲端和數位孿生的組合來增加收入。

趨勢十:永續的科技

永續貫穿2023年上述所有策略科技的趨勢。企業機構需要新的永續技術框架來提高IT服務的能源和材料效率,透過可追溯性、分析、再生能源和人工智慧(AI)等技術實現企業的永續發展,同時也部署幫助客戶實現其永續目標的IT解決方案。

近年來,極端天氣頻傳,中西方對永續發展的關注度都日益提升,中國提出了「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企業應該以怎樣的態度應對“雙碳”,當做錦上添花,還是看成企業負擔,又或者將“雙碳”貫徹到具體業務中,形成長效機制實施?

高挺指出,「雙碳」是毫無疑問的國家長期戰略目標,現階段能源企業、高耗能產業已經率先被納入碳排放和碳交易環節,隨著「雙碳」推進,所有企業都將納入大框架。如果企業早做準備,利用一些可持續的技術,主動“減碳”,或許會像新能源車企一樣,從“減碳”中獲利,將負擔轉化為收益。

以上是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尋找新增長點 Gartner解析2023年十大策略技術趨勢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陳述:
本文轉載於:51cto.com。如有侵權,請聯絡admin@php.cn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