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週邊 >IT業界 >氣候變暖,時間也要「緩口氣」?

氣候變暖,時間也要「緩口氣」?

WBOY
WBOY原創
2024-08-11 16:37:35435瀏覽

從農業產量、水資源、自然災害到人類健康和經濟發展等方面,氣候變遷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但你有沒有想過,氣候變遷還會影響時間的「快慢」?看到這裡你可能已經滿臉疑惑:氣候變遷與時間到底是如何連結的?這看起來八竿子打不著呀?別急,且聽我一一道來。 「同步時鐘」與閏秒首先我們來聊聊時間到底是怎麼定義的。目前,世界上有兩種常用的計時系統 —— 基於地球自轉的世界時(UT, Universal Time)和基於原子振盪週期的國際原子時(TAI, Temps Atomique International)。 UT 的精度會受到地球自轉不均勻變化和極軸的影響,TAI 則是基於原子鐘的時間系統,具有極高的精度和穩定性。那麼,假設我們直接以國際原子時(TAI)為時間標準,會發生什麼現象呢?因為原子時非常穩定,但世界時會隨著地球自轉減慢而變得越來越慢,就會出現以下現象:原子時走得快,世界時走得慢,時間越久,兩者差距越大。幾百年後,當世界時為正午 12 點時,原子時可能已經走到下午兩點。幾千年後,正午太陽高照的時刻,原子時可能已經走到晚上20 點....... 這太顛覆我們的生活認知了,人類早已習慣了基於天文測算的時間標準,肯定不能直接被原子時取代。但是,我們又需要原子時這種高度穩定的計時標準,這該怎麼辦呢?科學家又開始思考,終於想到了一個互相相容的解決方案。既然兩套時間標準都很重要,那就都保留下來,然後我們再建立一套基於原子時+ 世界時協調所得的新的時間標準,這就是我們常見的協調世界時(UTC, Universal Time Coordinated) 。

氣候變暖,時間也要「緩口氣」?

UTC 以原子時為基準,走的每一秒都是穩定、精確的。同時,為了兼顧反映地球自轉變化的世界時(UT),人類持續觀測世界時與原子時的差距。如果發現兩者相差過大,我們將人為調整 UTC 這個時鐘,保證兩者相差不大於 ±0.9 秒。
比如,當地球自轉變慢,導致UT 比UTC 慢,就給UTC 這個時鐘加一秒,讓其在23:59:59 的下一秒變為23:59:60,相當於讓快的時鐘稍微等一下走得慢的世界時;反之,如果地球自轉變快,導致UT 比UTC 快,就會給UTC 這個時鐘減一秒。
而增減的這一秒,科學家把它定義為閏秒。閏秒的加減通常是由位於巴黎的國際地球自轉事務中央局(IERS)決定的,一般在每年的 6 月 30 日或 12 月 31 日的最後一秒進行調整。迄今,全球已進行 27 次的閏秒調整,均為正閏秒,負閏秒從未被使用過。最近一次閏秒出現在北京時間 2017 年 1 月 1 日 7:59:59 秒之後,即時鐘顯示為 07:59:60。

氣候變暖,時間也要「緩口氣」?


氣候變化影響地球自轉速度,從而使得首個負閏秒調整推遲知道了人類校正時間的原理,你應該能大概理解我們的計時方式是會受到地球自轉等天文現象的影響。而地球自轉又會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例如地球表面的質量分佈的改變、轉動慣量的增加、大氣運動以及地軸位置和穩定性的改變等都會影響地球自轉速度。
儘管從百萬年尺度來看,地球自轉速度會因月球引力而變慢,這意味著有時協調世界時(UTC)的一分鐘需要 61 秒長,才能讓地球趕上。但在較短的時間尺度上,地球物理現像如地球液態內核中電流會使得自轉速度產生波動。自20 世紀70 年代以來,這些電流導致地殼的旋轉速度加快,這意味著增加閏秒的頻率會降低,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則需要在UTC 中採用負閏秒,也就是說UTC 只需要慢一拍來等待地球,而不是跳到前面去追趕它(Agnew 使用數學模型梳理了已知的地球物理現象對自轉的影響,並預測它們對未來閏秒的影響)。

氣候變暖,時間也要「緩口氣」?

2020 年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變化
  1. 2020 年 4 月 8 日是有史以來最長的一天。
  2. 2020 年 7 月 19 日是有記錄以來最短的一天。

最短的一天

這一天比整整 24 小時短了 1.4602 毫秒,這是有記錄以來最短的一天。

氣候變遷對地球自轉的影響

衛星數據顯示,自 20 世紀 90 年代初以來,由於格陵蘭島和南極洲的冰融化,大量物質從兩極向赤道移動,地球變得越來越扁平。這導致地球的轉動慣量增加,為了保持總的角動量不變,地球的旋轉速度(角速度)必須減少。因此,這種地球表面的質量重新分佈以及海平面的上升都可能導致地球的自轉速度變慢。

氣候變暖,時間也要「緩口氣」?


三隻巴布亞企鵝一起站在南極洲喬治王島海岸的一座正在融化的小冰山上。隨著極地冰層的融化並向赤道移動,地球的自轉速度隨之減慢地核流動和氣候變遷的最終結果仍然是地球自轉加速,但全球暖化使得調整歷史上首個負閏秒的時間從2026 年延後到2029 年。
氣候變遷挑戰時間記錄:如何應對 1 秒鐘的缺失?儘管1 秒鐘的增減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無從體現出差別,但在一個越來越依賴精確計時的社會中,這細微的1 秒會導致計算系統、電力、衛星和通訊設備出現重大故障,一個前所未有的負閏秒(即減去1 秒)可能會更糟,因為現有的電腦程式碼都沒有考慮到這一點。
而在 2022 年的第 27 屆國際計量大會上,與會代表通過決議,決定最遲不晚於 2035 年不再引入閏秒。如果沒有閏秒進行修正,時間的計算將會失去精確性,誤差的累積將影響全球範圍內的導航、天文計算、通訊和科學實驗等。

氣候變暖,時間也要「緩口氣」?

如何應對 1 秒的缺失?未來時間計量學家們能否找到比閏秒更好的方法來協調 UTC 和 UT?如何在日益加劇的氣候變遷下維持精確的時間記錄和計算系統穩定性?這些我們還不得而知。但不論如何,作為時間的“補丁”,閏秒已然在時間計量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個發現也再次提醒我們,氣候變遷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它不僅會影響我們的環境和氣候,還會對我們的時間記錄方式提出新的挑戰。因此,我們需要更加關注氣候變化,採取行動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

以上是氣候變暖,時間也要「緩口氣」?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陳述:
本文內容由網友自願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發現涉嫌抄襲或侵權的內容,請聯絡admin@ph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