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完 HTML 基础知识之后,了解到一个网页的框架和内容是由 HTML 文档所定义的,然而最终呈现给访问者的页面效果,很大程度需要利用到 CSS 代码。那么,CSS 究竟有什么来头?
层叠样式表 (Cascading Style Sheets,缩写为 CSS),是一种 样式表 语言,用来描述 HTML 或 XML(包括如 SVG、MathML、XHTML 之类的 XML 分支语言)文档的呈现。 —— MDN Web Docs
如果说 HTML 文档是原汁原味的人体的话,那么 CSS 便可以决定这个人的高矮胖瘦、是什么发型、穿什么类型的衣服鞋子等等等等……
CSS 语法规则
一条基本的 CSS 规则集包含以下基本内容:选择器、声明(声明就是属性+属性值)。
选择器(Selector)
CSS 使用选择器来选择 HTML 元素并添加样式。选择器的作用是帮助开发人员精准地在 HTML 文档中找到需要添加样式的元素。
声明(Declaration)
h1 {color:red;}
中color:red;
就是一条声明,一个规则集内允许有多条声明,各个声明之间用分号(;)隔开。
属性(Properties)
属性为 HTML 元素提供附加信息。
属性值(Property value)
属性值就是开发人员在属性的众多选项里为选中的 HTML 元素挑选的一个外观。
引用CSS样式的三种方式
1、内联样式
样式代码置于标签的style属性中。
2、内部样式表
包含在HTML网页<style>
标签中。
3、外部样式表
放置在HTML网页文档外部的文件中,通过<link>
标签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