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SS盒模型
盒模型概述
盒模型是CSS的核心知識點之一,它指定元素如何顯示以及如何相互互動。頁面上的每個元素都被看成一個矩形框,這個框由元素的內容、內邊距、邊框和外邊距組成。如下圖所示:
內邊距出現在內容區域的周圍。如果在元素上新增背景,那麼背景會應用於元素的內容和內邊距組成的區域。因此可以用內邊距在內容周圍創建一個隔離帶,使內容不與背景混合在一起。新增邊框會在內邊距區域外邊增加一條線。這些線可以有不同的樣式和寬度,如實線、虛線、點畫線。在邊框外邊的是外邊距,外邊距是透明的,一般使用它來控制元素之間的間隔。
內邊距、邊框和外邊距可以套用於一個元素的所有邊,也可以套用到單獨的邊,如:
padding-top:20px; //為元素單獨設定上內邊距padding:15px; //元素的所有內邊距都為15pxpadding:1px 2px 3px 4px; //分別為每個邊設定內邊距,順序為上右下左/*外邊距margin用法同內邊距padding*/ border-top:1px solid #ccc; //為元素單獨設定上邊框border:2px dashed #000; //為所有邊設定邊框
#標準模式與混雜模式下的盒子模型
什麼是標準模式和混雜模式
#
當瀏覽器廠商開始創建與標準相容的瀏覽器時,他們希望確保向後相容性。為了實現這一點,他們創建了兩種呈現模式:標準模式和混雜模式。在標準模式下瀏覽器依照規範呈現頁面;在混雜模式下,頁面以一種比較寬鬆的向後相容的方式顯示。混雜模式通常模擬老式瀏覽器的行為以防止舊網站無法運作。
怎麼區分標準模式和混雜模式
瀏覽器根據DOCTYPE(文件宣告)是否存在以及使用那種DTD來選擇要使用的呈現方式。如果XHTML和HTML文件保航形式完整的DOCTYPE,那麼它一般以標準模式呈現。相反,如果文檔的DOCTYPE不存在或形式不正確則導致HTML和XHTML以混雜模式呈現。
兩種模式下的盒子模型
#標準模式下盒子的實際寬度為:
width + padding-left + padding-right + border-left-width + border-right-width
實際高度為:
heigth + padding-top +padding-bottom + border-top- width + border-bottom-width
混雜模式下盒子的實際寬度為:css中設定的width值,高度為設定的height值。當然在沒有設定overflow的情況下,若盒子內容、內邊距、或是邊框的值較大,會把盒子撐開,實際寬度和高度則大於設定值。
二、區塊級元素與行內元素
我們在做頁面佈局的時候,一般會將html元素分為兩種,即區塊級元素和行內元素。
區塊級元素:區塊狀元素排斥其他元素與其位於同一行,可以設定元素的寬(width)和高(height),區塊級元素一般是其他元素的容器,可容納區塊級元素和行內元素。常見的區塊級元素有div, p ,h1~h6等。
行內元素:行內元素不可以設定寬(width)和高(height),但可以與其他行內元素位於同一行,行內元素內一般不可以包含區塊級元素。行內元素的高度一般由元素內部的字體大小決定,寬度由內容的長度控制。常見的行內元素有a, em ,strong等。
例如:我們可以為div或p套用下面樣式,但a標籤無法套用下面的樣式。
當然我們也可以透過樣式display屬性來改變元素的顯示方式。當display的值設為block時,元素將以區塊級方式呈現;當display值設為inline時,元素將以行內形式呈現。所以我們可以為a標籤套用以下樣式:
#
以上是詳解css盒模型與區塊級、行內元素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