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車企在新能源車險市場動作頻繁。由廣汽集團等企業發起成立的專業汽車保險公司眾誠保險與廣汽埃安簽訂統一交易協議,眾誠保險及其子公司將為廣汽埃安及其子公司提供保險保障、風險管理、保險經紀、汽車延保等方面服務。日前,由比亞迪完全持股的深圳比亞迪財產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比亞迪財險」)亦正式在安徽、江西、山東(不含青島)、河南、湖南、廣東、陝西等七個省份上線投保入口。根據車百智庫、中國汽研、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聯合發布的研報《電動化智能化趨勢下汽車保險制度創新研究》顯示,新能源車構造、風險點跟傳統燃油車差異明顯,電動汽車的投保需求、保險費用、費率釐定涉及因素等同傳統汽車也存在差異,保險責任和使用情境更複雜,目前保險的條款與費率設計無法滿足電動車消費者需求。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代表,比亞迪財險能否把新能源車險價格「打下來」成為關注熱點。目前新能源車險究竟「卡」在哪?新能源車險問題何解?本文旨在深入剖析新能源車險的現況與挑戰,並探討破解新能源車險僵局的關鍵。1、車主喊貴,險企喊虧
去年至今,車市「價格戰」的烈火越燒越旺,新能源車價大幅下降,但相較於車價調整,新能源汽車保費卻沒有明顯降幅。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四月上半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零售滲透率達50.39%,首次超過傳統燃油乘用車;五月第三週,新能源終端上險滲透率也突破50%。
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展為車險產業帶來新的機會:2023 年,中國人保新能源車承保比例年增 57.7%,中國太保新能源車險年增 54.7%。與投保車輛數量同步攀升的是其保費價格。新能源汽車國家監控與管理平台數據顯示,2023 年新能源商業車險的車均保費達 4,003 元,約為傳統燃油車的 1.8 倍。另根據東吳證券預測,2024 年新能源車均保費將達 5,001 元。
“省下來的油錢,都花在了保費上”,應該是很多新能源車主的心聲。而且用車過程中也不敢輕易出險,扛不住第二年保費的大幅上漲。
新能源車險到底貴在哪裡?
究其原因,車百智庫在研報《電動化智能化趨勢下汽車保險制度創新研究》中表示,電動車與傳統汽車價格差異較大,特別是電動車的動力系統價格遠高於傳統汽車,因此保險費用也較高。
此外相比傳統油車,新能源車造車門檻較低,核心的三電結構並不復雜,但由於沒有廠家的維修授權,一般傳統汽修店都接不了這種單,而且由於設備和技師的缺乏,可能也無法提供專業的維修服務,消費者只能去維修成本普遍較高的4S 店。另外,新能源車智能化程度高,比油車多了很多攝影機、雷達感知器,就連燈光也是五花八門的,配件價格相對更高,這些都是保險公司衡量車損險賠付的因素。
還有不得不提的一點是,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率還很低,未能達到燃油車的規模效應,保險公司不得不提高保費標準。
但從險企的角度來說,這門生意也是吃力不討好。
出險率高。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銷售快速成長,相應的出險率也快速上升。尤其是部分新能源車輛的投保情況與實際使用性質不完全相符,非營利車輛被用於營運用途。如許多人跑叫車都喜歡用新能源車,這導致新能源車險出險率大幅上升。
賠付率高。根據中國銀保信(CBIT)發布的《新能源汽車保險市場分析報告》,新能源汽車的平均保費實際上比燃油車高出約 21%。而新能源車險的賠付率近 85%,對於大部分險企來說,新能源車險業務都處於盈虧線邊緣。
2、車企入局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帶動新能源車險保費增長,險企承保達成規模效應,保費有望降低。
車企加入車險產業鏈也可望打破新能源車險價格居高不下的局面。
早前廣汽、上汽、小鵬、理想等主機廠多以“保險經紀公司”的身份,從事“為投保人擬訂投保方案、選擇保險人、辦理投保手續”,“協助被保險人或受益人進行索賠”,“再保險經紀”等中介業務。在這種模式中,車企佈局「車險業務」的收入主要來自代理銷售佣金、理賠服務費用、諮詢服務費用等,並沒有拿到直接定義車險產品,售賣自家保險的實質權力。
相較而言,比亞迪不是入局最早的,但卻是入局最深的。在成立保險經紀公司後,比亞迪又取得保險公司牌照。 2022 年 3 月,比亞迪出資成立比亞迪保險經紀有限公司。一年後的 2023 年 5 月,比亞迪收購易安財產 100% 股權,取得保險公司牌照,並將易安財險更名為比亞迪財險。
新能源車企對保險業務的重視源自於市場需求的快速成長。公共安全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 2,041 萬輛,佔汽車總量的 6.07%;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增長,新能源車險保費也極具發展空間。根據東吳證券預測,2025 年,新能源車銷量將達 1,167 萬輛,保有量達 3,693 萬輛,保費規模達 1,865 億元。隨著智慧電動車的發展,風險類型將會發生變化,汽車產品價值組成和物權屬性也會改變。智慧電動車新型保險制度落地,面臨重重難關。
第一,缺乏歷史資料。
新能源車市場規模雖在擴大,但數據樣本量有限,例如,目前北京新能源汽車佔比不到 8%,數據體量小且波動大。加之新型保險條款上線時間短,導致風險評估與定價缺乏堅實的數據支撐。此外,電動車的物理屬性、驅動原理及風險特徵與燃油車顯著不同,缺乏針對性的量化評估經驗,保險公司難以準確掌握新型風險,特別是電池老化、自燃風險等特殊領域,使得風險識別與定價成為一大難題。
第二,保險產品設計層面,計費方式與實際需求的脫節、新能源汽車快速折舊帶來的賠付不足,以及技術風險下的核保挑戰,構成了三大核心困境。
電池作為電動車的核心組件,其高昂的更換成本與快速貶值特性,對保險賠付機制構成了嚴峻考驗。
第三,自動駕駛技術的引入,不僅改變了駕駛的本質,也引發了責任歸屬的變化,使得事故定損與理賠流程變得異常複雜。
智慧化帶來的風險種類也增多,包括網路安全風險、軟體故障風險等,這些新興風險對傳統保險產品構成了挑戰。
此外,歸責體系挑戰也不可忽視。
自動駕駛改變駕駛性質,事故定損理賠複雜,責任劃分難,投保人可能轉移至汽車製造商或軟體提供者。
為了因應挑戰,近來政策層面不斷釋放利好訊號。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4)上,盛秋平曾表示,商務部將深入研究如何優化新能源汽車保險費率,以更合理的定價機制降低消費者購車成本,增強市場吸引力,致力於解決群眾購車後顧之憂,推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健康發展。
4、打造新型保險制度
為建構與智慧電動車市場相配的保險制度,車百智庫在研報《電動化智能化趨勢下汽車保險制度創新研究》中建議,加強產業融合,提升風險管理與定價能力,加速保險產品服務創新,並發揮保險資金作用支持產業發展。
1、加強產業融合,實現數據共享:
新能源汽車的獨特風險和豐富應用場景是車險發展的痛點和增長點。汽車業與保險業需深度合作,解決風險不明、數據不足的問題。在新的商業模式下,保險公司可能失去與客戶的接觸、服務的介面,新能源車企甚至可能成為在車險綜合改革中成功實現去中介化、壓降附加費用率的重要主體。因此,保險公司必須加強與汽車業協會、新能源車企、動力電池企業、售後維修企業、新能源汽車科技企業、保險科技企業等相關方的合作,拓展數據源,補足數據短板,明確風險,發揮定價和產品創新優勢。
2、提升風險管理與定價能力:
風險管理與定價是保險公司的核心優勢。新能源車險需精確識別及定價風險。保險公司需建構全面的風險評估體系,實現費率與風險掛鉤,開發定價模型,支援自主定價係數的決定,提升產業效率。
3、加速保險產品服務創新:
新能源汽車產業具有長鏈條和豐富的技術融合,保險應用場景廣泛。目前產業新能源車險專屬條款已落地,為保險公司強化新能源汽車相關產品服務創新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新能源車險產品基礎上,保險公司可從以下角度積極開發保險產品服務:電池及儲能係統保險、輔助駕駛系統保險、車電分離營運模式保險、電池梯次利用保險和新能源汽車後市場保險。
4、發揮保險資金作用,支持產業發展:
除負債端外,保險公司資產端也能夠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貢獻重要力量。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週期較長,應發揮保險資金長久及穩健特徵,在滿足產業融資需求的同時,實現穩健投資收益;同時,保險公司透過投資新能源車企、動力電池企業、汽車後市場企業、新能源汽車科技企業等企業,能強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生態圈建設與產業融合,支持負債端發展。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ID:null),作者:週霜降
以上是新能源車險到底「卡」在哪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