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son >Applet WeChat >微商教程 >做好微商,其实需要这样去经营
很多做微商的朋友最深刻的领悟就是,在自己刷遍朋友圈后基本变得没朋友,想做好微商绝对不是每天几十次的刷屏,刷成交单,你是能从她的朋友圈学到很多知识的,她们如何通过朋友圈让顾客觉得自己专业,如何通过朋友圈的状态和图片让顾客自己来咨询而不是主动挨个去推销。
有水平的专业微商,绝对不是每天几十次的刷屏,刷成交单,你是能从她的朋友圈学到很多知识的,她们如何通过朋友圈让顾客觉得自己专业,如何通过朋友圈的状态和图片让顾客自己来咨询而不是主动挨个去推销。
微商朋友圈打造核心三要素:
1、身份形象:用(头像、封面、签名、情趣、自拍秀等)形象展现亲和感、拉进距离!
2、内容:用有情、有趣、有用、有品、人格化的打造朋友圈。
3、互动:用点赞、评论、游戏等互动形式发生关系,深化信任!
最忌讳的就是天天发心灵鸡汤,别人关注你,并不是为了看这些。发哪些内容会让你别人都喜欢看、感兴趣、有参与感并且轻松卖货?
一、想说却不敢说的内容
看看微博上,很多吐糟毒舌非常受欢迎,他们的内容分享量非常有保证,为什么?
就是因为他们替很多人说出了心里话,而且用语非常精辟,读者本来苦于不知道怎么表达,而看完他们的吐糟,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爽!
二、有价值、有实质的内容
小生哥想这个应该是必然的,没有价值的内容用户甚至根本都不会读完,更别说分享转发。有价值就意味着要能对自己或他人有帮助的东西,比如生活小常识、比如旅游攻略等等。
这种内容就是典型的实用型内容,不仅读者需要,TA朋友圈、同事圈、亲人圈也会需要这些内容,这就带来了分享。
三、激发情感的内容
分享和转发本身就带有一定情感因素,内容如果能激起读者的共鸣更容易让他们传播你的内容。
这种情感可以是激动、愤怒、感动、同情、惊喜等等,有了情感,人们就喜欢释放情感,而这个时候分享成为一种可能。
四.独特新颖的内容
人人都喜欢看新闻和热点事件,特别是在互联网上,如果你能掌握很多信息的一手新闻,那获得一大堆追随者轻而易举。 在这个只要有一点点风吹草动就沸沸扬扬的时代,每次只要有什么新闻,将会获得成千上万的人关注,那如果你能早点发出内容,那分享效果肯定不差。
用户在分享这些内容时,往往想表达这个内容我知道,我消息多灵通,我可是注重新闻事实的,我很牛。 对用户而言,分享这些内容往往潜意识的就在提高自己在朋友圈的形象。
五、具有社会流通性的内容
具有社会流通性的内容,其实有一个专业的名词,社交货币。社交货币观点认为,我们在微博和微信上讨论的东西就代表和定义我们自己,所以读者倾向于分享那些使我们的形象看起来高富帅或白富美的内容。
也就是说人们都喜欢讨论让自己自我感觉良好的内容,那么你就给他们谈资,给你的用户一个机会,让他们自我感觉良好,感觉自己非常牛,感觉自己就是知情人,然后他们自然会去告诉别人。
六、专业态度
有一定深度的内容,比较专业的内容只要你放对位置,人人都喜欢。比如百度百科,互联网再怎么碎片化,这样的内容始终都是需要的,这是对知识的一个沉淀。
微博、朋友圈卖货切忌吆喝叫卖,小生哥建议:如果你是搞微营销培训的,你可以多分享点实战经验;如果你是卖服装的,多来点审美输出、搭配技巧;如果你是卖护肤品的多分享点护肤技巧……,高手营销总是于无形,不漏痕迹就把货卖了。别让你的微博、朋友圈内容拉低了你的口碑,与其叫卖不如给予,持续提供价值!
七、有争议性的内容
有争议的内容往往都能获得读者的关注,因为每个人的观点肯定是不一样的,这样就需要讨论,而读者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希望别人也是他这么想的,自然的就会去分享和传播。
那些有争议的内容,或者是模糊不清的事情本身就是一定的谈资,有些人还会故意在内容里面留下几个有争议的话题,引发别人的分享和传发。
八、有价值的故事
大家都喜欢有故事性的内容,故事讲得越好、越能激发人们的兴趣,被分享的几率也越高。
因为故事本身就比单纯的理论更具真实性、更能打动人、更能引发用户的情感波动或者好奇心。
比如,可口可乐的创始人很神圣地宣布,可口可乐之所以风味独特,是因为其中含有一种“7X”的特殊物质,而其秘密配方,据说收藏在世界某地一家信用极佳的银行里,全世界只有7个人知道这家银行的地址,他们中有5位持有存配方的保险柜的钥匙,另两位知道密码,所以,必须把5把钥匙同时转动,并对准密码才能开启保险柜。
而这个故事在全世界得到大量的宣传和讨论。结果就是分享过后,可口可乐又一次获得大量用户。内容会因故事而生动,其实营销就是讲故事,现在各大企业不都在讲自己的故事吗?只有故事才更容易传播和深入人心。
自己百看不厌不牛逼,牛逼的是让别人百看不厌!牛逼的朋友圈是要打造自媒体,打造灵魂杂志。做到以上八点,再谈卖货,绝对轻松容易的多。
文:板凳
更多营销之道,加微信一起探讨:947252331
以上就是做好微商,其实需要这样去经营的内容,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PHP中文网(www.ph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