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P速学视频免费教程(入门到精通)
PHP怎么学习?PHP怎么入门?PHP在哪学?PHP怎么学才快?不用担心,这里为大家提供了PHP速学教程(入门到精通),有需要的小伙伴保存下载就能学习啦!
使用 select_related 和 prefetch_related 预取关联数据以避免 n+1 查询;2. 在数据库层面使用 annotate 和 aggregate 进行数据聚合,减少 python 层处理;3. 当查询过于复杂、性能关键或需使用数据库特有功能时,可使用参数化 raw sql 查询;4. 通过 str(queryset.query)、explain() 或 django debug toolbar 分析生成的 sql 以优化执行计划;5. 使用 bulk_create 和 bulk_update 批量操作数据,减少数据库交互次数,提升性能,但需注意其不触发信号等限制,以上方法综合运用可有效优化 django orm 的 sql 性能。
Django ORM 提供了一种更 Pythonic 的方式来与数据库交互,但如果不注意,很容易写出效率低下的 ORM 代码,最终生成性能糟糕的 SQL。优化 Django ORM 产生的 SQL,关键在于理解 ORM 的工作方式,并学会利用其提供的各种工具和技巧。
避免 N+1 查询,利用
select_related和
prefetch_related优化查询,合理使用
annotate和
aggregate进行数据聚合,以及在必要时直接使用
rawSQL 查询,都是优化 SQL 性能的有效手段。
N+1 查询是 Django ORM 中最常见的性能问题之一。想象一下,你有一个
Author模型和一个
Book模型,每个作者可以有多本书。当你需要查询所有作者以及他们对应的书时,如果你的代码是这样写的:
authors = Author.objects.all() for author in authors: books = author.book_set.all() # 每次循环都会执行一次 SQL 查询 print(f"Author: {author.name}, Books: {books}")
这段代码会先执行一次查询获取所有作者,然后对每个作者再执行一次查询获取其对应的书。如果有 N 个作者,就会执行 N+1 次查询,这在高并发环境下会严重影响性能。
解决 N+1 查询的关键在于预取关联数据。Django ORM 提供了
select_related和
prefetch_related两个方法来实现这个目标。
select_related
: 用于预取外键和一对一关系。它通过在单个 SQL 查询中使用
JOIN来获取关联数据。适用于关联数据量不大,且只需要获取关联对象本身的情况。
例如,如果你想获取所有书籍及其对应的作者,可以使用:
books = Book.objects.select_related('author').all() for book in books: print(f"Book: {book.title}, Author: {book.author.name}") # 访问 book.author 不会触发额外的 SQL 查询
prefetch_related
: 用于预取多对多和一对多关系。它通过执行额外的 SQL 查询来获取关联数据,然后将数据缓存到 Python 中,避免重复查询。适用于关联数据量较大,或者需要对关联数据进行过滤和排序的情况。
例如,如果你想获取所有作者及其对应的书,可以使用:
authors = Author.objects.prefetch_related('book_set').all() for author in authors: books = author.book_set.all() # 访问 author.book_set 不会触发额外的 SQL 查询 print(f"Author: {author.name}, Books: {books}")
选择
select_related还是
prefetch_related取决于你的数据模型和查询需求。一般来说,如果关联关系是外键或一对一,且关联数据量不大,优先使用
select_related。如果关联关系是多对多或一对多,或者需要对关联数据进行过滤和排序,使用
prefetch_related。
annotate和
aggregate进行数据聚合?
annotate和
aggregate是 Django ORM 提供的两个强大的数据聚合工具。它们允许你在数据库层面进行数据计算,避免将大量数据拉取到 Python 中进行处理,从而提高性能。
aggregate
: 用于计算整个查询集上的聚合值。例如,计算所有书籍的平均价格:
from django.db.models import Avg average_price = Book.objects.aggregate(Avg('price')) print(f"Average price: {average_price['price__avg']}")
annotate
: 用于为查询集中的每个对象添加一个聚合字段。例如,计算每个作者的书籍数量:
from django.db.models import Count authors = Author.objects.annotate(num_books=Count('book')) for author in authors: print(f"Author: {author.name}, Number of books: {author.num_books}")
annotate和
aggregate可以结合使用,实现更复杂的数据聚合需求。例如,计算每个作者的书籍平均价格:
from django.db.models import Avg, Count authors = Author.objects.annotate(num_books=Count('book'), avg_price=Avg('book__price')) for author in authors: print(f"Author: {author.name}, Number of books: {author.num_books}, Average price: {author.avg_price}")
使用
annotate和
aggregate的关键在于理解它们的工作方式,并学会利用 Django ORM 提供的各种聚合函数(如
Avg,
Count,
Sum,
Max,
Min)。
rawSQL 查询,而不是 Django ORM?
虽然 Django ORM 提供了方便的数据库抽象,但在某些情况下,直接使用
rawSQL 查询可能更有效率。
以下是一些适合使用
rawSQL 查询的场景:
复杂的 SQL 查询: 当你需要执行复杂的 SQL 查询,例如涉及多个
JOIN、子查询或自定义函数时,使用 Django ORM 可能会变得非常繁琐,甚至无法实现。这时,直接编写
rawSQL 查询可以更灵活地控制 SQL 的执行过程。
性能关键的查询: 当你需要优化性能关键的查询时,直接编写
rawSQL 查询可以更好地控制 SQL 的执行计划,避免 Django ORM 产生的额外开销。
使用数据库特定的功能: 当你需要使用数据库特定的功能,例如 PostgreSQL 的
JSON支持或 MySQL 的全文搜索时,直接编写
rawSQL 查询可以更方便地利用这些功能。
使用
rawSQL 查询的示例:
from django.db import connection def my_custom_query(author_id): with connection.cursor() as cursor: cursor.execute("SELECT b.title FROM books b WHERE b.author_id = %s ORDER BY b.publication_date DESC", [author_id]) rows = cursor.fetchall() return rows
虽然
rawSQL 查询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但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rawSQL 查询时,需要特别注意 SQL 注入风险。应该使用参数化查询来避免将用户输入直接拼接到 SQL 语句中。
rawSQL 查询可能会依赖于特定的数据库,导致代码在不同的数据库之间移植困难。
rawSQL 查询可能会降低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因此,在使用
rawSQL 查询时,需要在灵活性、性能和可维护性之间进行权衡。一般来说,只有在 Django ORM 无法满足需求,并且性能至关重要的情况下,才应该考虑使用
rawSQL 查询。
理解 Django ORM 如何将你的代码转换为 SQL 查询是优化性能的关键。Django 提供了几种方法来查看和分析 ORM 生成的 SQL 查询。
str(queryset.query)
: 这是最简单的方法,可以直接将
QuerySet对象转换为 SQL 字符串。例如:
books = Book.objects.filter(author__name='John Doe') print(str(books.query))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查看 ORM 生成的 SQL 查询,但它不会执行查询,也不会显示查询的执行计划。
QuerySet.explain()
: 这是一个更强大的工具,可以显示查询的执行计划。执行计划可以帮助你了解数据库如何执行查询,从而找到性能瓶颈。
books = Book.objects.filter(author__name='John Doe') print(books.explain())
explain()方法的输出取决于你使用的数据库。一般来说,它会显示查询使用的索引、扫描的行数、以及其他有用的信息。
Django Debug Toolbar: 这是一个流行的 Django 调试工具,可以显示各种调试信息,包括 ORM 生成的 SQL 查询、查询的执行时间、以及其他有用的信息。
Django Debug Toolbar 可以帮助你快速找到性能瓶颈,并优化你的 ORM 代码。
通过分析 ORM 生成的 SQL 查询,你可以更好地理解 ORM 的工作方式,并找到优化性能的机会。例如,你可以检查查询是否使用了正确的索引,是否避免了全表扫描,以及是否可以优化
JOIN操作。
当需要创建或更新大量数据时,使用 Django ORM 的批量操作可以显著提高性能。
bulk_create
: 用于批量创建对象。它通过在单个 SQL 查询中插入多个对象来避免多次数据库交互。
books = [ Book(title='Book 1', author=author, price=10), Book(title='Book 2', author=author, price=15), Book(title='Book 3', author=author, price=20), ] Book.objects.bulk_create(books)
bulk_create方法有一些限制:它不会触发
pre_save和
post_save信号,也不会设置主键值。
bulk_update
: 用于批量更新对象。它通过在单个 SQL 查询中更新多个对象来避免多次数据库交互。
books = Book.objects.filter(author=author) for book in books: book.price = book.price * 1.1 Book.objects.bulk_update(books, ['price'])
bulk_update方法需要指定要更新的字段。
使用
bulk_create和
bulk_update可以显著提高批量创建和更新数据的性能。但是,需要注意它们的限制,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Python免费学习笔记(深入):立即学习
在学习笔记中,你将探索 Python 的核心概念和高级技巧!
已抢7569个
抢已抢97371个
抢已抢15252个
抢已抢53953个
抢已抢198275个
抢已抢88330个
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