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中伪类与伪元素的概念是很容易混淆的
今天就来谈谈伪类与伪元素之间的区别
首先先来看看伪类与伪元素的定义
w3c中对于它们是这么解释的
伪类:用于向某些选择器添加特殊的效果
伪元素:用于将特殊的效果添加到某些选择器
讲道理,可能我语文不好,我觉得这两句话是等价的 :-)
根本不能看出有什么区别
都是对某些选择器“加特技”
标准有这么一句话翻译过来是这样的
这话更抽象,其实意思就是对那些我们不能通过class、id等选择元素的补充
这个区别我们需要一个例子来理解
<p> <em>This</em> <em>is a text</em></p>
如果我们想要第一个em标签字体颜色变红怎么做呢
使用我们熟悉的伪类很简单
em:first-child { color: red;}
但是如果不存在伪类我们怎么做呢
这是我们就需要为第一个em标签添加类
<p> <em class="first-child">This</em> <em>is a text</em></p>
em.first-child { color: red;}
可以实现同样的效果
<p> <em>This</em> <em>is a text</em></p>
还是这个例子
现在我想让这个段落的第一个字母变红
怎么做呢
这回我们需要使用伪元素
p::first-letter { color: red;}
同样假设伪元素不存在的情况
这时我们只能嵌套span标签来实现
<p> <em><span>T</span>his</em> <em>is a text</em></p>
p span { color: red;}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清楚了为什么一个叫做伪类,一个叫做伪元素
伪类的效果可以通过添加实际的类来实现
伪元素的效果可以通过添加实际的元素来实现
它们的本质区别就是是否抽象创造了新元素
伪类最开始的时候只是用来表示元素的动态(典型的锚伪类link、visited、hover、active)
在CSS2标准中对它进行了扩展让它虽然逻辑存在但不需要在DOM树中标识
伪元素代表了某个元素的子元素,虽然逻辑存在,但不存在于DOM树
虽然它们的概念很容易被我们混淆
但是也不影响我们正常使用
我在CSS3选择器介绍及用法总结中说过
伪类只能使用“:”
而伪元素既可以使用“:”,也可以使用“::”
这里我就解释一下为什么
CSS3中的标准是伪类使用单冒号“:”
而伪元素使用双冒号“::”(避免混淆)
但是在此之前无论是伪类还是伪元素都使用单冒号“:”
所以为了保证兼容伪元素两种使用方法都是可以的
但是低版本IE有双冒号兼容问题
所以以前编写样式的人们对于伪类和伪元素就干脆统统使用单冒号
导致这种混淆一直延续下来
在使用伪类和伪元素的时候
有一点要特别注意
伪类就像真正的类一样,可以叠加使用
没有数量上限,只要不是互斥的
比如这样
em:first-child:hover { color: red;}
这是完全可以的
但注意,这里是“与”的关系
也就是说既要满足“first-child”第一个子元素
又要满足“hover”光标悬浮
伪元素就要严格的多
伪元素在一个选择器中只能出现一次,并且只能出现在末尾
(这里有同学误会了,所以我作出了修改)
像下面的样式是无法生效的
p::first-letter:hover { /*错误的写法:伪元素不是末尾*/ color: red;}
p::first-letter::selection { /*错误的写法:伪元素出现了多个*/ color: red;}
再多说一句关于它们的优先级
在计算权重的时候
伪类与类优先级相同
伪元素与标签优先级相同
伪类与伪元素都是用于向选择器加特殊效果
伪类与伪元素的本质区别就是是否抽象创造了新元素
伪类只要不是互斥可以叠加使用
伪元素在一个选择器中只能出现一次,并且只能出现在末尾
伪类与伪元素优先级分别与类、标签优先级相同
以上是关于CSS3中的伪类与伪元素的区别及注意事项的详细内容。更多信息请关注PHP中文网其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