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中央音樂學院歌劇音樂廳舉辦了世界音樂人工智慧大會開幕式暨未來音樂會。此次會議聚集了全球音樂人工智慧、音樂與腦科學、音樂治療等領域的專家以及音樂產業相關企業的代表,共同探討未來音樂世界,分享最新的前沿技術和產業熱點
請進行開幕啟動儀式
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俞峰強調當前人工智慧技術和腦科學研究的發展趨勢,以及音樂與腦科學的跨學科研究所具有的深遠社會意義。在演講前,俞峰院長也為觀眾展示介紹了為這次音樂會設計開發的模擬機器人。
俞峰
戴瓊海院士在清華大學指出,音樂和科技的結合是音樂領域必然的發展趨勢,這對音樂產業的革新具有廣泛的社會和現實意義。同時,她也闡述了音樂、人工智慧和腦科學的交叉研究的獨特性和重要性,指出人工智慧技術對音樂產業的變革性影響,以及它在傳統文化傳承、產業升級和成果轉化中的作用
作為第二屆世界音樂人工智慧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音樂會」也在活動中舉辦。這場音樂會是本次世界音樂人工智慧大會為觀眾呈現的藝術與科學的視聽盛宴。音樂會的特色是“音樂、人工智慧與腦科學的跨界融合”,由音樂家和科學家共同創作,以3D音樂的形式展現了中央音樂學院對未來音樂無限可能性的探索
音樂會上的作品中,《觀己II:如心》為腦機介面、表情情緒辨識、演算法音樂與二胡、吉他而作;《連續體》為洛倫茲變換的感知體驗而作;《厄之二-司崗》是「得」、「鈴」、「口弦」與電子音樂的多維對話;《Drizzle Path》為鋼琴、機器聽覺與AI生成視覺而作;《方圓》為中阮、AI、電腦音樂、生成視覺而作。
演出現場
音樂會的製作團隊由作曲家、演奏家和工程師組成,涵蓋了人工智慧、腦機介面技術、表情情緒辨識、AI生成視覺、電腦音樂、虛擬人、機器狗等多種尖端技術形式。在科技的賦能下,作品中對儒家哲學、物理學的時空概念、內在生命情感、文人詩意、多民族文化等眾多主題進行了未來化的震撼展現
音樂會進行中,王小勤教授帶領央音音樂與腦科學實驗室團隊在現場進行了一次實景音樂腦科學實驗,實驗團隊由中央音樂學院與清華大學腦與智慧實驗室合作建立。團隊邀請了6位受試者作為觀眾,即時記錄並展示受試者在觀賞現場表演時的腦電和生理數據,並將在後續實驗中對數據進行分析。
中音人工智慧作曲系統創作的兩首作品-序曲《歡迎》和《千里江山圖》引人注目。這兩首作品透過數位人指揮的方式,由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現場演奏呈現
《歡迎》和《千里江山圖》演出現場
以上是探索未來音樂世界:融合人工智慧與腦科學的進程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