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伴隨2023北京國際設計週開幕,「人工智慧時代下的設計思維」主題論壇也在通州區張家灣設計小鎮的北京國際設計周永久會址舉辦。來自全球各地20多位設計、教育領域專家圍繞人工智慧時代下設計思維、人才培養等主題碰撞思想火花。
需要進行改寫的內容是:原有的設計人才培育模式需要被打破
#「人工智慧時代,我們這個年紀的教師(五、六十歲),還有資格去教設計專業的學生嗎?」在圓桌論壇環節,不只一位高校設計專業的資深教授發出這樣的疑問。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與創新研究院院長王中提醒在場的業內人士,要想一想我們對人工智慧時代的理解是否足夠深刻。 「人工智慧時代的核心是指數發展。」王中舉例說明指數疊加概念。如果拿一張A4紙重複折疊,折疊到第43次時,紙的厚度會超過從地球到月球的距離。伴隨量子計算出現,指數疊加就更厲害了。 「根據『新摩爾定律',人類有史以來的資料總量,每過18個月就翻一番。如果我們對此沒有深刻的認識,只是把人工智慧作為一種輔助工具去做設計和思維的話,那我們就低估了這個時代。」他說。
王中繪製的一組表格顯示,傳統設計師的培養模式是創意——技術——作品——產品的閉環。未來設計師,則要了解人工智慧、大數據,使用者體驗、區塊鏈、IP、發展設計、新的技術平台應用、人文美學。 「今天我們站在學校角度來談怎麼去培養人才,要知道,現在的設計人才培養,設計思維培養,首先就需要打破原有的學科、條塊,那些是工業文明時代延續下來的人才培養模式,並不是適合當下的時代。」王中說。
設計將不再是科班人士「專利」
「洞察力與同理心,至關重要。」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何人可說,尤其在人工智慧時代,這是人類設計師的優勢。不過,這種洞察力和同理心不會是設計專業學生、設計科班人士的「專利」。在人工智慧時代,設計的門檻正在降低。因為新的技術平台已經填補了以往的技術鴻溝。誰有更廣闊的眼界,更能有效發出指令去引導設計工具,誰就能成為優秀的設計師。
「未來人人可以設計,人人可以當設計師。」基於這種共識,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榮譽院長陳汗青預測,「未來設計專業的學生會變少,但是選修設計思維這門課的各個專業學生將會增多。」很可能未來學機械、學物理、學計算機等專業的學生修兩門課,一個設計思維,一個設計表達,就可以嫁接、交叉他們的原本所學。 」他說,這種交叉學習本身就是教育模式的轉折。
現場,北京國際設計週、中國傳媒大學聯合發布《2023年度設計思維研究報告》。報告顯示中國已經有越來越多學校、政府組織、企業、商業諮詢機構意識到培養設計思維的重要性。 「除了專業課程建設,清華、復旦、西南交大、傳媒大學、上海科技大等均已開展以『設計思維』為核心的通識教育課程。」中國傳媒大學設計思維學院院長稅琳琳介紹,甚至同濟、北師大已分別在中學和小學落地設計思維教學,展現出設計從娃娃抓起的迫切性。
創意設計由跨領域人才帶來
在設計週開幕式現場舉辦的小型展覽—「基於AIGC輔助設計 數位化藝術時尚服飾展」上,我們已經可以看到跨領域人才的創意,以及取得的市場成果
北京斯克萊特科技有限公司展示了他們最新推出的幼兒學步鞋。這款鞋子的設計是透過人類發出指令,由人工智慧完成設計、優化和生產的。公司的團隊核心成員來自雕塑、工業設計、力學和仿生學專業。創辦人之一許方雷表示,在設計過程中,團隊不斷精進人類的指令,訓練人工智慧的設計能力,以實現人類的設計意願。例如,學步鞋需要滿足柔軟、前三分之一可彎折、透氣、包覆性好、棉織布料無線頭等要求。許方雷說:「你看鞋底的晶格結構,它與著名建築師扎哈·哈迪德的建築語言風格是一致的,同樣應用了參數化的仿生結構,只不過我們做的不是宏大的建築,而是小小的生活品。這就是交叉運用學科知識所帶來的成果。」這款產品一推出就贏得了全球設計大獎,並登上了各大全球電商平台
「與人工智慧相比,人類更擅長從0到1的創造與創新。而要培養人的創新和創造能力,產業研一體的實踐,行之有效。」在設計週主論壇上,史丹佛大學人工智慧、機器人與未來教育中心主任蔣里分享了史丹佛半個多世紀來的實務經驗,希望為國內同行提供借鏡。
以上是人人皆可設計,眼界決定創新力!設計週主題論壇熱議'人工智慧時代下的設計思維”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