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科技週邊  >  視點丨發展人工智慧須兼顧安全底線和追趕意識

視點丨發展人工智慧須兼顧安全底線和追趕意識

王林
王林轉載
2023-05-28 20:52:041001瀏覽

視點丨發展人工智慧須兼顧安全底線和追趕意識

圖片來源/攝圖網授權

■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林春霞 趙姍

#5月18日,第七屆世界智能大會在天津拉開序幕。 AI下棋機器人、腦控輪椅、智慧手工咖啡機等一群代表世界最尖端技術和創意的產品紛紛亮相,這是本屆智慧大會的突出亮點之一。

伴隨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的出現,資料的真實性正遭到空前挑戰。在註重資料安全和技術安全的前提下,專家也呼籲,應緊緊掌握全球人工智慧發展的新機遇,加大人工智慧基礎理論和前沿技術研發局,打造一批人工智慧區域高地和基礎平台,深化產學研用融合,推動人工智慧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尋找差距奮起直追

中國社會科學院資訊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奇平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專業技術角度來看,尤其是以ChatGPT為代表的大語言模型技術突飛猛進,正帶動這波人工智慧浪潮興起。 「這對我們而言既是機會也是挑戰。」他認為,我國需要下大力氣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來彌補人工智慧技術水準上的差距。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歐陽日輝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我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突出表現是論文數量和專利數量。從學術論文的發表量和論文被引用的指數來看,在最近幾年裡,我國整體上在世界上排名第二,和美國的差距在縮小,但仍有一些重要方面存在明顯差距。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訊中心研究員李廣乾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強調,現在我國人工智慧,在理論研究、晶片設計、產業應用等方面都沒有問題,最大難題是高階晶片製造方面的“卡脖子”問題,這也是整個數位中國建設最關鍵的環節,「這是我們需要下大力氣攻克的難題。」

要有緊迫感和趕超意識

近年來,我國人工智慧得以快速發展,賦能經濟社會成效顯著,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代表性企業超過4,200家。但受訪專家認為,在當前人工智慧從大數據邁向大模型的重要階段,我們要有緊迫感和追趕意識,並做好新的策略佈局。

姜奇平認為,一方面,要緊跟世界潮流,不能落伍,更不能放棄,要在基礎技術上有所突破。因為基礎理論層的突破,是整個人工智慧思路和路線進入到一個新時代的象徵。另一方面,要夯實數位社會的基礎設施,做好數位社會新的策略佈局,從政府、產業、企業、市場都要重視。

此外,姜奇平強調,我們還要有追趕意識,要發揮中國特大市場的優勢,在中國式現代化的背景下逐步累積技術,實現超越。 “要想彎道超車,一方面要在技術平台硬拼,緊追不捨;另一方面要發揮自己巨大應用市場的長處,特別是平台和增值應用要緊密結合,努力發揮自己的優勢。”姜奇平表示。

歐陽日輝認為,在深化產、學、研、用融合方面,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要真正把企業當作技術創新的主體。大學人工智慧人才培育堅持以「需求導向、應用驅動」「計畫牽引、多元支援」「跨界融合、精準培養」為基本原則,探索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科交叉人才培育模式。

促進人工智慧安全

#對於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帶來的新型資料外洩及濫用風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創新發展研究部助理研究員劉申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生成式人工智慧將有效提升人類工作效率。以ChatGPT為例,這項技術具有很強的文本生成和代碼編寫能力,已被應用於一些此前無法被機器替代的工作中,催生了一系列如自動生成計算機代碼、會議記錄、論文摘要、訴訟文書等應用創新。生成式人工智慧也會對現有治理體系造成衝擊。這種技術使造假門檻和詐欺門檻降低,還有可能產生版權爭議、侵犯隱私、資料外洩等問題。

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在全球廣泛掀起熱潮,不少中國企業加快開展核心技術研發,積極佈局智慧化「新賽道」。營造創新生態、重視防範風險,也正成為我國人工智慧發展的共識。

劉申表示,人工智慧仍處於技術快速發展的時期,「上游基模型」和「下游應用模式」共同構成的人工智慧產業鏈雖初見端倪,但未來的產業形態並不確定。從國外情況來看,「看不清」和「要監管」是一對並存的共識。劉申建議,一是推動形成政府-企業-社會多方合作、快速反應的治理模式。二是加強對人工智慧相關的技術標準、評估體系、法律責任等根本性問題的研究。第三是積極參與人工智慧國際監管架構與技術標準的交流合作。

中央財經大學數位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中心主任陳端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生成式人工智慧作為生產力革命的一次重要躍遷,也會讓數據資源釋放出更強勁的數據動能。同時,需要關注的是:最新的生產力革命是以滲透性的模式全方位地進入我們的生產、生活場景,在其與既有的生產體系、社會運作機制以及不同文化土壤深度融合的過程當中,存在著多維風險。除了過去關注的資料隱私、內容版權、資訊繭房等風險之外,生成式人工智慧作為一種普適性、通用性的技術,對原有社會系統形成一種全方位的滲透,可能會觸發的系統性風險現在還難以完全預知和預測。

本公眾號版權歸中國經濟時報所有。如轉載或引用本文內容須經許可,並註明轉自中國經濟時報。

熱點連結

#●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邁出實質步伐

●時報訪談丨李建偉:從五方面應對內生性人口收縮

●解讀丨退休金上調3.8% 三種調整策略結合更顯公平

●地產週刊丨成渝樓市被認為是「大盤股」 發展潛力可期

總 監 制 丨 王輝 王繼承

監 制 丨李丕光 王彧 劉衛民

#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谷 雲

#【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 http://www.cet.com.cn

以上是視點丨發展人工智慧須兼顧安全底線和追趕意識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陳述:
本文轉載於:sohu.com。如有侵權,請聯絡admin@php.cn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