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大灣區科學論壇5月20日至23日在廣州南沙舉辦,本屆論壇以「智匯灣區,灣和世界」為主題,以科創合作驅動灣區高品質發展、推動世界級人才中心建設。
5月20日,智慧財產權分論壇在廣州南沙灣濱海會議中心舉行。南都記者在會上了解到,華東政法大學智慧財產權學院院長叢立先作了題為「生成式AI的智慧財產權風險及其治理」的分享,分別從版權、專利和商標三個方面具體分析了生成式AI知識產權風險的風險討論前提、風險特殊性、風險內容和風險治理。據他告訴南都記者,大灣區在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處於全國領先地位,其許多成功經驗可以為全國所借鑒和推廣。 「在緊密結合智慧財產權和創新發展方面,大灣區已經取得了實效。」
叢立先。
「生成式AI仍屬人類可控工具,生成內容應受著作權法保護」
#4月11日,國家網路資訊辦公室發布《生成式人工智慧服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旨在促進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健康發展和規範應用。南都曾推出通報《生成式人工智慧AB面:多企業佈局的萬億潛在市場與監管挑戰》,對於生成式AI技術的優勢與隱患進行探討。業內專家指出,在商業化佈局、產業生產力提升的同時,新技術發展過程中伴隨的合規性、版權、資料隱私等風險問題也亟待政府監管和產業約束共同規範。
自人工智慧問世以來,叢立一直在關注與其帶來的智慧財產權問題相關的研究。他認為,對待人工智慧,既不要過於寵愛,強調它的特殊性,也不能簡單粗暴地否定,「要像看待嬰兒一樣看待它。」在他看來,人工智慧成為「巨人」的成長潛力非常巨大,但現階段還是“嬰兒”,需要人類的“撫育”,也就是監管和監護。
因此從現階段而言,主流知識產權學者所持有的觀點,目前已經應用的人工智慧,不是團隊的超強人工智慧和未來人工智慧,仍屬於人類可控的工具,「是一個聰明的工具」。
基於此,叢立先分別從版權、專利和商標三個方面具體分析了生成式AI知識產權風險的風險討論前提、風險特殊性、風險內容和風險治理。他表示,儘管版權問題相對而言最為複雜,但生成式AI作為人類創作的、聰明的跨時代工具,其產生的內容應該受到版權法保護。已有實際法院案例支持,認為如果人工智慧生成的內容符合作品的構成要件,則可以受到版權保護。
在叢立的觀點中,它只有透過大量引用他人的作品,甚至擴展外部資訊和數據,才能變得更為智能和強大。考慮如何為使用作品時提供方便,同時對於所生成作品的版權進行適當的保護。 ”
大灣區在創新發展上取得實效,是智慧財產權保護先驅
2022年,廣東全省研發經費支出增加到4,200億元,是全國唯一突破4,000億元的省份,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從2.61%提高到3.26%,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6年全國第一。
廣東省智慧財產局數據顯示,至2022年底,廣東發明專利有效量已達53.92萬件,連續13年保持全國首位,其中,高價值發明專利達26.07萬件,連續3年保持全國首位。
叢立先告訴南都記者,這說明大灣區在創新發展上取得了實效,透過緊密結合智慧財產權和創新發展,產生了實際效果。 「成績喜人值得充分肯定,但也要避免數字'大而不強'。據叢立先提出,知識產權對於將數字規模巨大轉化為高質量至關重要。“就是在'數字大'的基礎上,有多少高品質的知識產權。 ”
他認為,社會的創新發展與智慧財產權密不可分,智慧財產權的高度發展促進了產業創新的高度發展。那些年輕人所青睞的就業領域,通常是那些像網路、文創等富有創新性的企業。此外,智慧財產權也在國際貿易等領域扮演最有競爭力的角色。 ”
叢立先向南都記者表示,在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大灣區是全國先行者,作為改革開放的前線陣地,借助自主優勢和地域優勢,有很多經驗做法值得向全國推廣。廣東省建置了多個智慧財產權公共資訊綜合服務平台,為智慧財產權交流創造了許多機會。
他表示,展望未來,大灣區在專利技術的創造、保護、運用、管理以及服務五個方面,都在全國實踐當中扮演者模範者的角色。基於香港和澳門特區的助力,以及廣東龐大的產業基礎,加上良好的製度保障以及重視,企業和產業方的積極參與、把握機遇,粵、港、澳三地不斷地探索和實踐已積累了良好的基礎,未來要發揮好地域優勢和前期基礎優勢,同時在創新主體上實現真正的融通。
採寫:南都記者 何嘉慧
以上是知產專家談生成式AI:既不要過於寵愛,也不能簡單粗暴否定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