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推特持有者、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日前在一檔電視節目中透露,他計劃打造一款名為“TruthGPT”(真相生成預訓練轉換器)的產品,以取代當紅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ChatGPT。在節目中,馬斯克將TruthGPT描繪成一款「試圖了解宇宙本質的極限、追求真理的人工智慧產品」。
馬斯克與推出ChatGPT的人工智慧公司OpenAI頗有淵源。 2015年12月,他與Reid Hoffman、Sam Altman等 在舊金山創立OpenAI。 OpenAI成立的初衷是製衡谷歌的DeepMind,同時也是為了讓“每個人都享有平等使用AI的權利”,因此公司定位於“一家開源、非營利性機構”。馬斯克不僅是OpenAI的早期投資者,也是董事會聯席主席,甚至連公司的名字「OpenAI」都是他起的。
然而,科學奇蹟從來都不是由「慈善」創造的。 OpenAI於2016年先後發布了強化學習研究平台OpenAI Gym公測版和用於測量、訓練的通用軟體平台Universe,但這兩款產品都沒有引起太大的市場反響;在2017年後的兩年多時間裡,OpenAI都在為生成預訓練模型(GPT)打基礎,其推出的語言模型GPT-1和語言模型GPT-2,具備了基本的閱讀理解、機器翻譯、問題解答和摘要能力。但隨著研發的深入,所消耗的運算資源每3~4 個月就要翻一番,這意味著資金投入要與資源消耗的指數級增長相匹配,OpenAI的10億美元初始啟動資金難免捉襟見肘。
2018年2月,馬斯克辭去了OpenAI董事會的職務,對外宣稱的原因是避免與特斯拉自動駕駛汽車的人工智慧系統產生業務衝突。他在推特上發文表示:「特斯拉與OpenAI在爭奪同一批人,而且我不贊成OpenAI團隊想做的某些事情。」
馬斯克離開的第二年,OpenAI如願以償地從非營利機構,轉變為「有限營利」企業,並透過新成立的OpenAI LP合法地引入創投基金。也就在這一年,資訊業巨頭微軟向 OpenAI LP提供了10億美元資金,將其估值提升到接近30億美元。此後,微軟分別於2021年和2023年追加了20億美元和100億美元投資。在此期間,OpenAI也迎來了事業上的起飛,2020年發布了大型自然語言模型GPT-3並持續迭代;2021年推出了文本描述圖像生成模型DALL-E;2022年底基於GPT-3.5推出引爆全球的AI 聊天機器人ChatGPT;2023年其新推出的GPT-4在功能上已達到「人工智慧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過,馬斯克在近期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OpenAI最初是作為一個開源、非營利性機構創建的,這也是我為它取名'Open'AI的原因。但現在它已經成為一個閉源的、謀取最大利潤的公司,由微軟實際控制。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
如此看來,資本改變了OpenAI的“初心”,卻成就了ChatGPT 。伴隨著ChatGPT的巨大成功,越來越多的資本湧入尚處於萌芽狀態的生成式人工智慧領域。 2022年全球生成式 AI 新創公司融資創下了新的紀錄,CB Insights數據顯示,該領域股權融資案例多達110筆,融資額超過26億美元。較大規模的融資案例包括:人工智慧模型開發和研究機構Anthropic的5.8億美元B輪融資、人機互動介面公司Inflection AI 的225萬美元A輪融資、自然語言處理軟體開發公司Cohere 的1.25億美元B輪融資,以及Jasper 的125萬美元A輪融資。目前,生成式人工智慧領域已經有6家公司達到「獨角獸」標準(估值10億美元),分別是OpenAI、Hugging Face、Lightricks、Jasper、Glean、Stability AI。
就連OpenAI也開始透過投資下一代人工智慧新創公司,鞏固其人工智慧模型開發領先者的地位。 2022年11月,OpenAI 宣布推出名為「Converge」的加速器計劃,為早期 AI 新創公司提供資金及技術支持,其中就包括Converge以及機器人新創公司「1X」等。
在這些「資本的寵兒」裡,誰能成為「第二個OpenAI」?
以上是資本裹挾下的生成式人工智慧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