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對於初學者來說是一門優秀的語言,但這並不意味著就不會犯錯。尤其是在學習程式設計的早期階段,很容易編寫出技術上正確但風格上很差的程式碼。
如果您要學習編碼,那麼學好它是至關重要的。無論是在學術界還是工業界,程式碼的品質都很重要。它不僅會影響您,還會影響將繼續閱讀和使用您的程式碼的每一個人。也許更自私的是,它還會影響您的招募前景。
在本文中,我將討論介紹性 Python 程式設計師常犯的四個錯誤。在我早期的 Python 時代學習這些陷阱對我非常有幫助,我希望它也能對你有用。
讓我們開始吧。
這是入門程式設計師常犯的錯誤。這也是不那麼入門的程式設計師所犯的錯誤,他們缺乏正式的程式設計背景,因為他們只是將程式碼用作工具。我在看著你,資料科學家。
Python 中的條件語句很有用,但並不總是必要的。當您檢查的條件已經包含布林值(真或假)時,尤其如此。
讓我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假設我們要寫程式碼來確定一個資料集是否已經被清理過。對我們來說幸運的是,程式碼庫包含一個名為 is_data_clean 的方便變量,它可以追蹤這一點。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檢查它並傳回正確的值。
作為第一次嘗試,我們可能會寫如下內容:
def a_function(): if is_data_clean == True: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這已經可以運行了,但它不必如此複雜。你看到問題了嗎?仔細看。
變數 is_data_clean 已經是一個布林值; 因此,它已經包含了您需要傳回的值!程式碼檢查它是否為 True,然後傳回 True,如果它不是 True(表示它為 False),則程式碼傳回 False。這只是一大堆不必要的檢查。
我們可以將函數中的程式碼簡化為一行:
def a_function(): return is_data_clean
好多了。
Python 具有比大多數人意識到的更多的內建功能。仍然使用循環來手動計算總和的人數實在是太多了。
如果我們在Python 中有一個數字列表,我們絕對不應該像這樣計算總和:
total = 0 for num in numbers_list: total += num
請改用內建的求和函數:
total
需要最小值還或最大值?全宇宙都禁止你寫這樣的程式碼:
import math minimum = math.inf # 从最高可能值开始 for number in numbers_list: if number < minimum: minimum = number
這不是介紹性的電腦科學原理課程; 這是真實的世界。停止重新發明輪子並使用內建的min 和max 函數:
minimum = min(numbers_list) maximum
有關內建函數的完整列表,請參閱Python 文件
獎勵:技術上不是內建的內建功能。
有些功能很難找到,但這並不意味著您不應該找到它們。
例如,如果我們需要一列數字的平均值(您可能會感覺到這是反覆出現的主題),我們可以使用下面的第一個程式碼片段,但我們應該使用第二:
# 片段 1:不要这样做! total = 0 for num in numbers_list: total += num avg = total / len(numbers_list) # 片段 2:这样做! import numpy as np avg = np.mean(numbers_list)
通常,Python 會在模組中提供有用的函數。定位我們需要的模組並導入函數可能需要一些額外的工作,但非常值得。
請記住 — Python 就是簡單性和可讀性。內建函數是你的朋友。與你的人類朋友不同,他們永遠不會讓人失望。
在我教授的一门 Python 入门课程中,学生的第一个项目是编写一个简单的决策算法。 这主要是一个条件练习,要求学生定义一个问题和相关的评分系统,以确定某人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可能性。
例如,有人可能会问,“我应该成为一名数据科学家吗?” 然后,该算法可能包含以下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会根据答案从最终输出分数中增加或减少:
等等。
在编写算法的过程中,许多学生意识到在某些情况下,他们根本不想对总分做任何事情。 例如,他们可能会决定,如果有人愿意学习 Python,那么他们的总分会增加 10 分,但如果他们不愿意,则分数保持不变。
大多数学生使用以下代码实现它:
# willing_to_lean 是一些基于用户输入的预定义变量 if willing_to_learn: score += 10 else: score += 0
这是什么都不做的经典案例。 让我们分解一下 Python 在看到代码行 score += 0 时必须执行的所有操作:
所有这些代码什么都不做。
当然,这对计算机来说不是很大的工作量,也不会对代码的效率产生任何有意义的影响。 也就是说,它毫无意义,而且有些不干净,这是优秀 Python 代码所不具备的特征。
更好的解决方案是使用 Python 的 pass 关键字,它实际上告诉 Python 什么都不做,继续前进。 它填充了一行不需要的代码,但如果完全留空就会出错。 我们甚至可以添加一点评论以提供进一步的清晰度:
if willing_to_learn: score += 10 else: pass # 保持分数不变
更干净、更清晰、更 Pythonic。
条件语句可以说是标准编程中最强大和一致的结构之一。 第一次学习它时,很容易忽略一个重要的微妙之处。
当我们要检查两个或多个条件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 例如,假设我们正在审查一项调查,以获取以下三种形式之一的回答:“Yes”、“No”或“Maybe”。
早期的 Python 程序员通常使用以下两种方式之一对此进行编码:
# 可能 1 if response == "Yes": # do something if response == "No": # do something if response == "Maybe": # do something # 可能 2 if response == "Yes": # do something elif response == "No": # do something else: # do something
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代码片段实际上是相同的。 它们的行为方式相同,理解起来并不特别混乱,并且它们实现了预期的目标。 当人们错误地认为上面的两个结构总是等价时,问题就出现了。
这是错误的。 上面的第二个代码片段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单个条件表达式,而第一个代码片段由三个独立的条件表达式组成,尽管它们看起来是相互关联的。
为什么这很重要? 因为每当 Python 看到一个全新的 if 关键字(即一个新的条件表达式开始)时,它就会检查关联的条件。 另一方面,如果当前条件表达式中的先前条件不满足,Python 只会输入 elif 或 else 条件。
让我们看一个例子,看看为什么这很重要。 假设我们需要编写代码,根据学生在某项作业中的分数给他们打分。 我们在Python 文件中写入以下代码:
score = 76 print("SNIPPET 1") print() if score < 100: print('A') elif score < 90: print('B') elif score < 80: print('C') elif score < 70: print('D') else: print('F') print() print("SNIPPET 2") print() if score < 100: print('A') if score < 90: print('B') if score < 80: print('C') if score < 70: print('D') if score < 60: print('F')
运行此代码输出以下内容:
SNIPPET 1 A SNIPPET 2 A B C
你看得到差别吗? 在第二种情况下,我们得到了意想不到的输出。 为什么? 因为 Python 将每个 if 语句作为一个新的条件来读取,所以如果一个分数恰好小于多个数字检查,则会为所有这些打印出相应的字母等级。
现在,有多种方法可以使用多个 if 语句; 例如,我们可以让条件检查范围而不仅仅是上限。 这个例子的重点不是争论一个例子优于另一个例子(尽管为了清楚起见,我个人倾向于使用 elif 和 else),而只是为了说明它们是不一样的。
确保你明白这一点。
这是您的 Python 初学者备忘单:
你决定学习 Python 真是太好了——我向你保证,这门语言会对你很好。
以上是初學 Python 應避免的四個常見錯誤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