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週邊 >人工智慧 >從Yann LeCun與馬庫斯的論戰說起

從Yann LeCun與馬庫斯的論戰說起

王林
王林轉載
2023-04-13 17:07:051249瀏覽

近在AI領域最熱鬧的莫過於Yann LeCun與馬庫斯關於AI發展方向的論戰了,這場論戰從8月開始,其餘波到現在還未平息。

從Yann LeCun與馬庫斯的論戰說起

如果去搜尋國內的自媒體和百度,可以找到一大堆這種看起來有點驚悚的科普文章。大體上是說楊立昆認為,人工智慧的技術大方向錯了,可能需要推到重來。可能有不熟悉Yann LeCun的人會認為怎麼一個看上去像中國人的人說的一句話,會在AI屆引起如此大的波瀾呢? Yann LeCun有個中文名字-楊立昆,不過他是個妥妥的法國人。

對於這樣的瓜,我是不喜歡直接吃的,國內自媒體往往斷章取義,曲解一些大師的言論,從而博取眼球。於是我到Google和推特上去仔細看了看楊立昆與馬庫斯的論戰,以及相關的報道資料。發現國內的這些觀點都來自於ZDNET上資深撰稿人Tiernan Ray的一篇文章。 Tiernan Ray從事技術和商業研究已有28年,在科技創投圈裡也小有名氣,他的文章影響力還是很大的。 Ray的文章標題就夠驚悚-當今的大多數AI方法都不會帶來真正的智慧。這句話居然出自大神Yann LeCun(楊立昆)之口。

從Yann LeCun與馬庫斯的論戰說起

從Yann LeCun與馬庫斯的論戰說起

在本月透過Zoom 與ZDNet進行的討論中,LeCun 明確表示,他對目前深度學習中許多最成功的研究途徑持懷疑態度。 “我認為它們是必要的,但還不夠”,實際上LeCun明確的表達了他的觀點,他認為基於統計學的算法無法實現真正的人工智能,而作為一個媒體,ZDNET肯定希望有更刺激的觀點「你必須退後一步說,好吧,我們建造了一個。但我們的目標是想去月球,這個梯子不可能讓我們到達那裡,我們需要製造火箭,我不能告訴你我們如何製造火箭的細節,但這裡是基本原理。」。訪談的完整內容可參考ZDNET官網的文章(https://www.zdnet.com/article/metas-ai-guru-lecun-most-of-todays-ai-approaches-will-never-lead-to-true -intelligence/)。

如果在百度搜尋LeCun,可以看到很多中文的文章在討論這個事情。從這些文章轉載的LeCun的表述上看,似乎是LeCun認為基於統計學的深度學習演算法無法解決AI的最終問題,而我們必須退回來,重新考慮。因為LeCun對於在AI應用中如何「度量資訊」提出了一些疑慮。他甚至在與ZDNET的訪談中提到了要給神經網路添加符號推理的能力,但是他現在還不知道怎麼來實現。

其實這又涉及到我前陣子提過的莫拉維克悖論了,神經網路加上足夠的訓練就能獲得我們所需的AI,這是這些年大多數從事AI工作的人的共識,而LeCun對此提出了一些疑義,他認為神經網路是不足夠的。 LeCun對馬庫斯的觀點十分不屑一顧,甚至他認為馬庫斯不是個真正搞AI的人,而是一個心理學學者,他不懂AI。

這個訪談在AI領域帶來了巨大影響,連自稱是貝葉斯教徒的LeCun都認為現在的AI探索路線都錯誤了,要放棄造梯子,改為造火箭了。那麼是不是我們也要思考一下要推倒一切重來呢?事實並非如此,在推特上,LeCun最近發了幾則推文,多次重申他並不是全面否定神經網路與統計學的方法,反而認為深度學習是AI技術的基礎這一點沒有問題。

從Yann LeCun與馬庫斯的論戰說起

從Yann LeCun與馬庫斯的論戰說起

在另一則推文中,LeCun用了「人工智慧艱難的一周」來表達他的痛苦思考。或許在ZDNET專訪時,他確實表達了一些悲觀的情緒。甚至也在思考深度學習是否能夠實現真正的AI。從最近LeCun的一些表態上可以看出,他最近確實在重新思考AI的技術方向問題,不過經過一周的思考,他認為目前的基於深度學習的大方向是沒錯的,只是需要修正,而不是徹底顛覆。這也給了最近熱炒這個話題的一些自媒體當頭一棒。似乎這瓜吃著吃著突然變了味了。 AI技術不需要退回原點,重新開始,這對自媒體來說不是好事,而對於AI從業人員來說,不算太壞。目前的深度學習技術上需要添加一些其他的技術,以實現AI的突破。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在智慧維運領域,這些爭論也可以帶給我們一些啟發。在複雜的智慧維運領域,雖然深度學習演算法已經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並且為我們帶來了用AI取代專家的希望。不過這一切還不足夠,因為再往前發展的路上似乎遇到了難以翻越的高山。就像LeCun需要為神經網路引入符號推理能力一樣,智能維運領域也需要深度學習與符號推理結合,才能更有作為。

任何認為基於統計學的演算法就能解決一切問題,或認為基於專家經驗才能實現真正的自動化維運的想法都是錯誤的。如何充分利用這兩者的優勢,建構一套能夠發揮作用的組合體,採用雞尾酒療法,可能才是複雜場景下的智能運維的正確的方向。目前我們也嘗試不完全依賴知識圖譜,加大智慧演算法在整個自動化預警與診斷工具中的作用範圍,以突破目前的瓶頸,更好的為使用者解決問題。

前陣子在一個客戶那邊測試D-SMART,他覺得目前的D-SMART還不夠實用,智能診斷雖然能夠告訴運維人員,某個問題大致的問題範圍在哪幾個方面,但是無法精準定位到具體的問題。要精準定位,還必須透過逐一點擊智慧診斷推薦的診斷路徑或專家知識庫提供的診斷建議來完成,有點麻煩,而且有些時候問題定位的準確性也不夠高。

確實這是目前我們遇到的最大的一個問題,目前D-SMART對於一些簡單的問題的分析支撐還不錯,智能診斷的結論足以讓維運人員理解。如果遇到一些複雜的問題,也還是只能為維運人員提供一個方向性的指引,並根據建議的診斷路徑去做下鑽定位。

如果使用者是十分資深的專家,那麼可以比較容易從中獲得建議,並快速幫助專家定位問題。如果使用者的能力不足或對某個問題比較陌生,那麼可能還是會覺得手足無措。這種情況下,我們一般就會建議用戶做個”問題分析”,把報告發給我嗎,或者通過Holadata工具把出問題這一天的監控數據導出,發給我們,我們遠程協助分析。

當下AIOPS遠遠沒有達到資料庫真正可以脫離專家,實現自主的階段,因此建構人與工具的生態才是關鍵。工具不是萬能的,利用工具提供的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可以提高專家的分析效率,利用一線與三線專家的互動,才能真正的把運維工作做好。而從事AIOPS工作的從業人員,是不是也能從楊立昆的反思中獲得一些靈感呢?

以上是從Yann LeCun與馬庫斯的論戰說起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陳述:
本文轉載於:51cto.com。如有侵權,請聯絡admin@php.cn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