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什麼是AI界的頂流,非AIGC莫屬。 DALL-E和Stable Diffusion等生成器被世界各地的用戶使用和分享
12月5日,Adobe宣布了件大事:正式開賣AI畫作!
這意味著,你可以在擁有超過3.2億創意資產的Adobe Stock上,隨時下載和使用那些富有創意並且在視覺上十分新潮的「AI藝術品」。
在部落格中,Adobe寫道:「雖然早期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引起了合理的擔憂,但Adobe致力於幫助引導這項技術的演變,在不取代人類想像力的基礎上,賦予藝術家更多的創作能力。」
當然,對於創作者來說還是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 必須在title、label和tag中宣告是AI產生的內容。
- 必須確保對內容有廣泛的商業授權。
- 必須被標記為插圖,即使看起來非常逼真。 (只有用相機拍攝的照片才能被標記為攝影作品)
- 在沒有明確授權的情況下,不允許提交任何第三方內容。如可識別的臉部或商標,以及其他藝術家的風格(作為prompt的一部分)。
- 描繪真實人物的圖片需要有模特兒的許可。這同樣適用於私人財產或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地方。
有趣的是,Adobe在12月3日才剛過完自己的40歲生日。
毫不誇張地說,這是一個里程碑。畢竟如今只有少數引人注目的科技公司——如蘋果和微軟——達到了這一成就。
或許是稱霸市場太久的緣故,所有人都忘了Adobe也曾是個鬥志昂揚的新貴,也對未來感到迷茫。
事實上,如果影印大佬施樂(Xerox)更有商業嗅覺,大力推廣為其PARC研究實驗室工作的傑出科學家的成果,那麼Adobe可能根本不會出現。
最初的故事
時間回到20世紀80年代初,Adobe的創始人Chuck Geschke和John Warnock當時還在施樂的PARC實驗室工作,負責開發先進的印刷技術。
然而,公司卻對商業化他們的工作缺乏興趣。
Adobe創辦人Chuck Geschke和John Warnock
#失去耐心的兩人選擇離開公司,並將他們的熱情投入到新的新創公司——Adobe Systems。
公司的這個名字參考了Warnock家後面的一條小溪,而那裡也是他們的總部。
作為一名出色的設計師,Warnock的妻子Marva創造了最初的logo,其塊狀的「A」作為公司的標誌一直延續至今。
Adobe的第一間辦公室,位於加州山景城
不過,剛剛嶄露頭角的企業家們確實花了一段時間來決定公司到底應該做什麼。
起初,他們認為公司可以經營連鎖印刷店,或是生產高階工作站和印表機。但最終還是決定應該專注於軟體,尤其是PostScript,一種可以在任意解析度下優雅地呈現各種字體的語言。
隨後,他們與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簽訂協議,並成功地將PostScript納入到蘋果的LaserWriter之中,而後者正是即將開始的桌面出版革命的關鍵性設備。
1986年Adobe字體的廣告
現在,那些成立於1982年的軟體企業早已不復存在,更不用說成為業界市值第五大的公司了。
甚至在另一個世界裡,Adobe也沒有進入21世紀。
1983年,賈伯斯曾試圖以500萬美元發起收購,而當時的Adobe還沒有發布任何產品。不過,Warnock和Geschke非常重視自己的獨立性,拒絕了這個提議。
但在後來還是接受了250萬美元的投資,以換取Adobe20%的股份(蘋果在1989年套現)。
1996年,Photoshop 4.0誕生於數位攝影革命的風口浪尖上
自誕生以來,Adobe都不曾從舞台上消失,而是巧妙地擴大了其業務範圍。而這往往需要與時俱進的先見之明以及足夠的耐心。
1988年,當Adobe與Photoshop的創造者Thomas和John Knoll達成協議時,這種產品的市場非常小,畢竟那個時代的大部分機器還不能流暢地運行這款軟體。
此外,在正式發布Photoshop的一年之前,Adobe才剛剛憑藉著Illustrator進入這個行業,是個不折不扣的新手。
但Warnock卻認為,Adobe可以在一個月內賣出幾百份軟體。
隨後,Adobe在1993年發布的Acrobat不僅是一款軟體,而且是一個平台:用於創建數位文件的軟體,外加一個免費的閱讀器應用程序,讓所有人都可以使用。
1993年的Acrobat讓分享有豐富格式的檔案變得非常方便
2003年,Adobe將Photoshop、Illustrator和其他應用程式捆綁在一起,稱為Creative Suite,讓使用者的工作流程比原來更加以Adobe為中心。
2013年,Creative Suite讓位給純粹的數位Creative Cloud服務。儘管客戶對轉向訂閱模式的抱怨從未完全平息,但它使Adobe能夠以更快的速度為其產品增加新功能。
Adobe創辦人ChuckGeschke和JohnWarnock,2019年
走來,Adobe的發展少不了針對其他公司的收購,包括它的兩個最強大的曾經的對手,Aldus和Macromedia。
不過,對於這樣一個古老的公司來說,總共56個實體的收購確實不算多。畢竟對微軟來說,這數字早就超過280家了。
2022年9月,Adobe實施了公司成立以來最大膽的一次收購——以2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流行的基於網路的介面設計工具的製造商Figma 。如果交易如期完成,這將是有史以來對創投新創公司的最大收購。
毫無疑問,驅使這次收購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填補自家產品陣容中的關鍵漏洞-AdobeXD。
而Adobe的野心,卻遠遠不止這些。對此,首席產品長Scott Belsky表示,這一切都是為了加速公司的成長。
發展AI,但不止於AI
在Adobe Max上,Belsky展示如何在基於Web的設計工具Adobe Express中建立新字體。
更具體地說,他正在展示如何描述你想要的字體——用「懸掛在天花板上的彩色電纜」或「蘭花花瓣」這樣的短語——這樣Express 就可以為你產生它。
Adobe首席產品長展示Adobe Express中人工智慧產生的字體
這是生成式人工智慧接手內容創作的一些繁重工作的初步嘗試,也是本次創意大會最大主題之一。
Narayen表示:「事實上,我們已經在使用人工智慧來使我們的產品更易得、更有效率、更有趣。」
該公司為其人工智慧功能提供了一個統一的品牌Sensei,從在Adobe Scan中清理文件的圖像處理演算法,到幫助行銷人員分配預算的工具,Sensei都包含其中。
目前,許多人工智慧借助DALL-E 2和Stable Diffusion等服務產生內容。這些服務中很酷,但也有爭議。
這項技術使從事創意類工作的群體感到被忽視,不僅因為它可能威脅到他們的生計,還因為它使用人類藝術家的作品作為訓練數據,在對人類藝術家創作風格不求甚解的前提下進行模仿。
Stable Diffusion產生的圖片
這種複製藝術風格的「偷懶」行為惹惱了一大群人類藝術家,Stable Diffusion在最新的更新中也試圖解決這個問題。
作為一家依靠創意社群起家的公司,Adobe一直謹慎行事。而CEO本人也在嘗試降低人們對生成式人工智慧的預期:「科技在不久的將來會戰勝人類智慧的能力被嚴重誇大了。」
顯然,Adobe的目標可不是倉促推出生成式人工智慧,然後面對其帶來的新挑戰束手無策。
早在2019年,Adobe共同創立了「內容真實性倡議」(Content Authenticity Initiative)。這是一個行業協會,致力於透過確定照片、影片和其他數位內容的來源來製定打擊錯誤訊息的標準。
隨著電腦生產合成媒體等能力日益增強,人們更需加強相關監管。這些合成媒體是如此逼真,人們很可能會相信。
Adobe的下個40年
對於這樣規模的科技公司來說,Adobe顯得十分低調,若不仔細關注,很容易忽略公司目前的龐大規模。
1998年,當Narayen剛加入公司時,Adobe年營收8.95億美元。 2008年,在他擔任CEO的第一年,營收達到36億美元。去年,它已達到158億美元。
在升任CEO的第二年,Narayen便促成對分析科技巨頭Omniture的收購。
這與傳統業務截然不同,但在完成行銷和內容管理等領域的其他關鍵收購後,Adobe Experience Cloud在上一季的營收已成長到11.2億美元,約占公司總收入的四分之一。
Adobe執行長Shantanu Narayen
在盡情擁抱新領域的同時,Adobe也沒忘記現有產品的改進。
在Adobe Max大會上,Adobe展示了Illustrator的新功能Intertwine,可以輕鬆建立在不同位置以不同方式重疊的元素。
這是實用性的勝利,是先進技術的壯舉,在Illustrator35年的生命週期中,留下另一個里程碑。
從科技業的角度來看,40年的歷史是永恆的。但是,Adobe現在和未來的大部分都直接建立在它過去的成功之上。
1993年的Adobe放在當下,可能已經是老古董——但它就在那裡,與2022年的Adobe交織在一起。
以上是Adobe迎來40歲生日!創意界巨人正式開賣AI畫作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Apollo Research的一份新報告顯示,先進的AI系統的不受檢查的內部部署構成了重大風險。 在大型人工智能公司中缺乏監督,普遍存在,允許潛在的災難性結果

傳統測謊儀已經過時了。依靠腕帶連接的指針,打印出受試者生命體徵和身體反應的測謊儀,在識破謊言方面並不精確。這就是為什麼測謊結果通常不被法庭採納的原因,儘管它曾導致許多無辜者入獄。 相比之下,人工智能是一個強大的數據引擎,其工作原理是全方位觀察。這意味著科學家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將人工智能應用於尋求真相的應用中。 一種方法是像測謊儀一樣分析被審問者的生命體徵反應,但採用更詳細、更精確的比較分析。 另一種方法是利用語言標記來分析人們實際所說的話,並運用邏輯和推理。 俗話說,一個謊言會滋生另一個謊言,最終

航空航天業是創新的先驅,它利用AI應對其最複雜的挑戰。 現代航空的越來越複雜性需要AI的自動化和實時智能功能,以提高安全性,降低操作

機器人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我們帶來了一個引人入勝的案例研究。 來自Noetix的N2機器人重達40多磅,身高3英尺,據說可以後空翻。 Unitree公司推出的G1機器人重量約為N2的兩倍,身高約4英尺。比賽中還有許多體型更小的類人機器人參賽,甚至還有一款由風扇驅動前進的機器人。 數據解讀 這場半程馬拉松吸引了超過12,000名觀眾,但只有21台類人機器人參賽。儘管政府指出參賽機器人賽前進行了“強化訓練”,但並非所有機器人均完成了全程比賽。 冠軍——由北京類人機器人創新中心研發的Tiangong Ult

人工智能以目前的形式並不是真正智能的。它擅長模仿和完善現有數據。 我們不是在創造人工智能,而是人工推斷 - 處理信息的機器,而人類則

一份報告發現,在谷歌相冊Android版7.26版本的代碼中隱藏了一個更新的界面,每次查看照片時,都會在屏幕底部顯示一行新檢測到的面孔縮略圖。 新的面部縮略圖缺少姓名標籤,所以我懷疑您需要單獨點擊它們才能查看有關每個檢測到的人員的更多信息。就目前而言,此功能除了谷歌相冊已在您的圖像中找到這些人之外,不提供任何其他信息。 此功能尚未上線,因此我們不知道谷歌將如何準確地使用它。谷歌可以使用縮略圖來加快查找所選人員的更多照片的速度,或者可能用於其他目的,例如選擇要編輯的個人。我們拭目以待。 就目前而言

增強者通過教授模型根據人類反饋進行調整來震撼AI的開發。它將監督的學習基金會與基於獎勵的更新融合在一起,使其更安全,更準確,真正地幫助

科學家已經廣泛研究了人類和更簡單的神經網絡(如秀麗隱桿線蟲中的神經網絡),以了解其功能。 但是,出現了一個關鍵問題:我們如何使自己的神經網絡與新穎的AI一起有效地工作


熱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慧驅動的應用程序,用於創建逼真的裸體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用於從照片中去除衣服的線上人工智慧工具。

Undress AI Tool
免費脫衣圖片

Clothoff.io
AI脫衣器

Video Face Swap
使用我們完全免費的人工智慧換臉工具,輕鬆在任何影片中換臉!

熱門文章

熱工具

SublimeText3 Mac版
神級程式碼編輯軟體(SublimeText3)

mPDF
mPDF是一個PHP庫,可以從UTF-8編碼的HTML產生PDF檔案。原作者Ian Back編寫mPDF以從他的網站上「即時」輸出PDF文件,並處理不同的語言。與原始腳本如HTML2FPDF相比,它的速度較慢,並且在使用Unicode字體時產生的檔案較大,但支援CSS樣式等,並進行了大量增強。支援幾乎所有語言,包括RTL(阿拉伯語和希伯來語)和CJK(中日韓)。支援嵌套的區塊級元素(如P、DIV),

DVWA
Damn Vulnerable Web App (DVWA) 是一個PHP/MySQL的Web應用程序,非常容易受到攻擊。它的主要目標是成為安全專業人員在合法環境中測試自己的技能和工具的輔助工具,幫助Web開發人員更好地理解保護網路應用程式的過程,並幫助教師/學生在課堂環境中教授/學習Web應用程式安全性。 DVWA的目標是透過簡單直接的介面練習一些最常見的Web漏洞,難度各不相同。請注意,該軟體中

SAP NetWeaver Server Adapter for Eclipse
將Eclipse與SAP NetWeaver應用伺服器整合。

VSCode Windows 64位元 下載
微軟推出的免費、功能強大的一款IDE編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