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週邊 >人工智慧 >解讀 ChatGPT 背後的研究力量:90 後成主力軍,大廠不再是頂尖 AI 人才第一選擇

解讀 ChatGPT 背後的研究力量:90 後成主力軍,大廠不再是頂尖 AI 人才第一選擇

WBOY
WBOY轉載
2023-04-11 23:49:091312瀏覽

ChatGPT 的火爆,不仅为 OpenAI 带来资本的关注、用户的青睐,在关于“OpenAI 为何能做出 ChatGPT”的讨论中,其人员优势也成为外界瞩目的焦点。

近日,智谱研究联合 AMiner 发布了一份 OpenAI 背后研究团队的统计报告。据报告显示,本次在 ChatGPT 项目中做出贡献的人员共87人,其中包括了“年纪很轻”、“背景豪华”、“聚焦技术”、“积累深厚”、“崇尚创业”和“华人抢眼”等显著特征。

解讀 ChatGPT 背後的研究力量:90 後成主力軍,大廠不再是頂尖 AI 人才第一選擇

报告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Y_LjjsuoEEmhIg5WO_iQhA

在这样一个不足百人团队中,诞生了现象级的大型语言模型 ChatGPT,这对谷歌、微软、百度、阿里等大厂而言都是不小的压力,纷纷紧随其后,发布、或预发布类 ChatGPT 产品。

作为一家非盈利的人工智能研究机构,一直以来,OpenAI 都被诸多有志于发展 AI 事业的青年人才视为技术天堂。在这里,他们可以直接参与最前沿、最具创造力的 AI 项目, 调用最核心的科研资源,心无旁骛地投身到技术创新中。

而近年来,边缘化、举棋不定使国内大厂中的 AI 研究院和科研人才面临着生存难题,但相信在这次 ChatGPT 的冲击下,AI 人才重新回归大众视野,也将迎来新一轮的争夺和洗牌。

1

技术人员占比近九成

90后是主力军

从 ChatGPT 团队职位分工(图1)来看, 在参与此次项目的87人中,研发人员的数量就达到了77位,占比88%,其中包括了公司联合创始人 Wojciech Zaremba,他在此前被评选为 2023 年度 AI 2000 机器人领域最具影响力学者。

产品人员共4位、占比5%,此外还有6位参与者的职位信息无法获取。

解讀 ChatGPT 背後的研究力量:90 後成主力軍,大廠不再是頂尖 AI 人才第一選擇

图 1:ChatGPT 团队职位分工

在成员年龄分布(图2)方面,90后是团队的主力军,其中,年龄区间在20-29岁的共28位,占比达到34%;30-39岁的成员数量最多,共50人,占比高达61%;此外,有3人年龄段在40-49岁区间,60岁以上仅1名。

经统计,这支研究团队的平均年龄为32岁。

解讀 ChatGPT 背後的研究力量:90 後成主力軍,大廠不再是頂尖 AI 人才第一選擇

图 2:ChatGPT 团队年龄分布

“年纪很强”和“聚焦技术”是 ChatGPT 团队成员的两大显著特征。

虽然平均年龄仅在32岁,但团队人员高度聚焦技术研发,基于他们对 AI 创新和研发极大的兴趣和全身心投入,创造出这个引爆全球新一轮技术的现象级模型。由此可见,被认为研发经验不足的年轻人,完全有可能在前沿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当前,国内并不缺乏如 OpenAI 一样的年轻优秀人才。

ChatGPT 问世之后,IDEA 研究院讲席科学家张家兴在去年底就迅速讲团队的大模型研发转向了 ChatGPT 的对话任务路线。

據其透露,其團隊中的研究主力也都是90後優秀的年輕人才。目前,他們研發的類 ChatGPT 模型效果與 ChatGPT 相當,且僅有50億參數,文字產生速度也很快,目前已在內測中,近期將公測。

2

名校學歷、華人佔9位

大廠不再是頂尖人才第一選擇

ChatGPT 團隊成員的學歷在本、碩、博的人數相對均衡,其中,27人具有本科學歷,25人為碩士研究生學歷,28人擁有博士研究生學歷,佔比分別為33%、30% 、37%。

他們當中來自史丹佛大學的校友人數最多,共有14位,其次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10位,麻省理工排名第三,有7人。

解讀 ChatGPT 背後的研究力量:90 後成主力軍,大廠不再是頂尖 AI 人才第一選擇

##圖3:ChatGPT 團隊成員畢業大學人數Top10

#華人學者是團隊中一支重要的科技創新力量,共9人,佔近10%。

其中,有5人曾畢業於中國大學,3人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分別是翁家翌、趙盛佳、袁啟明,目前他們在團隊中擔任研發工程師的職位;各有1人本科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北京大學/香港大學,分別是江旭和翁麗蓮。 解讀 ChatGPT 背後的研究力量:90 後成主力軍,大廠不再是頂尖 AI 人才第一選擇

他們都是在國內頂尖院校畢業後赴美深造,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

解讀 ChatGPT 背後的研究力量:90 後成主力軍,大廠不再是頂尖 AI 人才第一選擇

#圖4:ChatGPT 團隊中的華人成員

從人員流動中可看到,大廠也不再是頂尖人才第一選擇,如OpenAI 這種更純粹的研究機構反而更受他們青睞。

團隊成員當中,共有5位被評為 2023 年度 AI 2000 全球人工智慧學者。他們分別是:

1.OpenAI 共同創辦人Wojciech Zaremba(入選領域及名次:機器人,第10名)

2. ChatGPT 研究員Lukasz Kaiser(入選領域及名次:機器學習,第10名)

3.OpenAI 共同創辦人、ChatGPT 研究科學家John Schulman(入選領域及名次:機器學習,第41名)

4.ChatGPT 研發工程師Tomer Kaftan(入選領域及名次:資料庫,第52名)

#5.ChatGPT研究科學家Barret Zoph(入選領域及名次:機器學習,第95名)解讀 ChatGPT 背後的研究力量:90 後成主力軍,大廠不再是頂尖 AI 人才第一選擇

來自外部公司、大學應屆畢業生、科研機構和高校教職員的佔比分別是81%、13%、4%和3%,其中大多來自谷歌、微軟、Meta、英特爾、英偉達、蘋果等頂尖或知名的科技公司,共10人就是從谷歌跳槽加入的,1人曾在百度任職過。

####圖5:ChatGPT 團隊成員流動狀況############ ###統計也發現,與ChatGPT 相關的前七項技術項目研發中,ChatGPT 團隊有較多人都曾參與其研發。 ######

參與人數最多的是CodeX 項目,共22人參與,佔團隊人數的25%;其次是webGPT 和instructGPT,共有9人參與;GPT3 共有6人參與過,排名第三;排名第四的是RLHF,有3人參與過。

解讀 ChatGPT 背後的研究力量:90 後成主力軍,大廠不再是頂尖 AI 人才第一選擇

#圖6:ChatGPT 團隊參與先前七大技術研發人數

可以說,ChatGPT 是OpenAI 在大型語言模型領域多年技術積累、頂尖人才領導和優秀AI 技術人員聚集的結果,為ChatGPT 的成功研發打下了堅實基礎。

3

AI 人才迎來爭奪戰

事實上,過去幾年裡,AI 研究院和AI人才在大廠內部長期面臨邊緣化、戰略搖擺的困境,正如上述提到的谷歌,就已有不少人才流向OpenAI 這樣純粹的科研聖地。

大廠內部的 AI 人員在企業的組織架構模式內,往往難以發揮其本該有的能力與成果。

但與傳統的科技巨頭不同,如果OpenAI 等此類以「發展人工智慧」為己任的公司中,AI 的研發和創新才是它們的使命所在,即近距離參與最前線的AI 專案中,調用最核心的資源做研發,背後更要能承受長久不出成果的責任。其中 GPT 模型只首發到完成訓練,就長達三年時間,需要團隊的一整套資金、技術和人才等體系化保障。

ChatGPT 的出現,將 AI 人才重新拉回了大眾視野,重申純粹科學研究的重要性,勢必將掀起一輪新的人才爭奪戰。同時,也會提高大廠對大模型、運算資源等基礎設施的重視,並加速底層技術能力的追趕與補齊。

正如前搜狗CEO 王小川在微博中所說,「OpenAI的成功,首先是技術理想主義的勝利。」ChatGPT 的成功,必然離不開產、學、研合力,背後是團隊成員對人工智慧技術的興趣和予以堅持的信念。國內並不乏頂尖的研究力量,將目光投注前沿技術創新,穩紮穩打,對促進中國 AI 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以上是解讀 ChatGPT 背後的研究力量:90 後成主力軍,大廠不再是頂尖 AI 人才第一選擇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陳述:
本文轉載於:51cto.com。如有侵權,請聯絡admin@php.cn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