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科技週邊  >  告別零散低效整體自動化興起,自動化架構協助企業數位轉型升級

告別零散低效整體自動化興起,自動化架構協助企業數位轉型升級

WBOY
WBOY轉載
2023-04-11 19:43:11892瀏覽

受疫情、經濟下行、成本上漲等綜合因素的影響,自動化已成為全球重視的數位轉型方案。廣大組織紛紛將人工智慧、RPA、低程式碼等技術引入組織的運營,以優化業務流程實現增效降本。

不負眾望的是,在各種技術不斷地整合發展過程中,自動化也彰顯了更高的增效降本潛力。 Gartner的報告中顯示,近 80% 的 BPM 用戶認為超自動化技術在其業務的數位轉型中發揮關鍵作用。

同時該報告預測,到2024年,透過將超自動化技術(Hyperautomation)與重新設計的操作流程結合,企業將降低30%的營運成本。

其實若對標UiPath所定義的全面自動化,當企業營運的所有流程都最大程度實現自動化,超自動化為企業帶來降本增效絕非僅有30%。因為自動化策略可以讓企業經營的前中後台的業務流程重塑的持續推進,直到實現全面自動化。

隨著超自動化被更多組織所接受,不管是RPA廠商,還是智慧自動化廠商,以及主打智慧流程的廠商,都在向超自動化演進。

超自動化作為一種技術集合與自動化方法論,旨在助力廣大組織以更簡單的方式實現基於自動化的數位轉型。其中的關鍵是簡單與全面,背後原因則在於長期以來支離破碎的自動化技術已經讓許多組織不勝其煩。

在零散的自動化技術所造成的問題甚至比其所解決的問題還要多的情況下,隨著各種技術的成熟與應用,融合更多技術且更加整合的技術架構與自動化方法論也自然而然的出現。

這種方法論,在Gartner叫作超自動化,在Forrester則稱為自動化架構(Automation fabric)。

相信很多人對超自動化已經很了解,但對自動化架構還很陌生,畢竟國內網路對於這個概念的介紹真的很少。那麼,什麼是自動化架構呢?它能為組織帶來什麼?又該如何建構?

本文,王吉偉頻道就來跟大家聊聊Forrester所定義的自動化架構。

什麼是自動化架構?

自動化架構即Automation fabric,也可翻譯為自動化結構,出自Forrester於2021年6月發布的一篇名為《自動化是數位業務的新結構》的最佳實踐報告。

Forrester認為,疫情大流行後產業發展趨勢指向自動化技術的融合,如 RPA、DPA、整合 (iPaaS)、低程式碼軟體、機器學習、對話式人工智慧、分析和流程智慧。

隨著這些技術相互重疊和交叉,今天的多樣化自動化選項已經開始共同發展,並融合成一個廣泛的組織:位於應用程式層之上的架構。

這種架構即自動化架構,它將數位工作者和人工智慧代理(如聊天機器人)與流程和資料工作流程結合起來,並與基於事件和以集成為中心的編排相結合。

在報告中,Forrester 將自動化架構定義為一個整體業務自動化系統,它整合了多個相鄰和互補的自動化技術、流程架構、組織行為和合作夥伴共同創新模型,以支援以人為中心的自動化和自主企業的目標。

因此,自動化架構是指一種系統的、企業級的自動化方法,其中多種技術完全整合到一個有凝聚力的系統中。它將流程自動化與 IT 基礎架構自動化結合,以連接整個企業的流程並協調工作。目標不僅是降低自動化實現的複雜性,還可以提供無縫的使用者體驗,因此距離建立自主企業更近一步。

自動化架構與超自動化非常類似,都能夠為組織提供更完整的智慧自動化技術,但與超自動化略有不同的是對組織的影響。

超自動化,透過端到端自動化技術驅動組織基於業務流程最佳化進行數位轉型。而自動化架構,則可以直接作用於企業的組織層面,透過這種自動化架構來確保企業能夠高效應用自動化驅動數位轉型,更加重視企業組織架構層面。

同時,自動化架構也並非市面上可用的成品。自動化架構包含二十種以上的技術,並不是目前的超自動化平台能夠一站式解決的。組織可以購買形成自動化結構所需的技術,以靈活地實現數位轉型目標。

自動化架構出現的背後

自動化正在成為推動組織多層次轉型的推動力,目前這一點已在業界成為共識。而現實的自動化實施情況則是,以零散方法實現的自動化技術所造成的問題,甚至比其所解決的問題還要多。大部分組織中的業務流程,都與實際實施的流程自動化範圍脫節。

這也使得以成本為中心的戰術自動化與數位轉型目標脫節,並會進一步阻礙組織透過自動化實現更廣泛的數位化願景。

Forrester報告認為,在自動化技術應用方面,許多組織至少會有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自動化孤島會導致可能性的短視。

自動化程式縱橫交錯,每個程式都存在於自己的孤島中。例如,財務團隊可能使用 RPA,而 IT 團隊支援低程式碼或人工智慧,而聯絡中心則涉足聊天機器人。不同技術計畫之間的自動化孤島,阻礙了團隊在這些融合技術之間的協同作用。

其次,過度依賴單一自動化技術導致成效不佳。

過度使用給定的自動化技術,而不考慮它是否是實現目標的最佳方法。單一技術會讓組織營運缺乏整體自動化治理方法,而自動化架構師將重點放在技術上更加重這個問題。

第三,戰術自動化方法會產生技術債。

戰術自動化通常可以暫時彌補效率低下的部分,使 CIO 和 CFO 能夠推遲現代化投資。戰術方法,只會讓低效的遺留流程和應用程式保持中斷。

如果讓流程在沒有強有力的治理的情況下激增,最終自動化可能會變得更加脆弱。這會導致短期內的不可預測性,並造成長期技術債務,從而阻礙以後的轉型。

在技術持續投入與自動化效率並不理想的長期矛盾之下,自動化架構這樣的方法論的出現也就順理成章。

在企業技術領域,應用程式是建立所有流程的核心。隨著機器人流程自動化 (RPA)、低程式碼工具、本地整合平台 (iPaaS)、流程智慧、聊天機器人和機器學習等技術的蓬勃發展,範式也發生了轉變。而流程開發,也不再只限於專門的應用程式和交付。

多樣化的自動化技術的共同演化和融合,導致形成了位於應用層之上的廣泛編織或「結構」。這種結構允許基於事件、以集成為中心的編排——將數位員工或人工智慧虛擬代理與流程和數據工作流程相結合,從而演變為數位轉型的高級樂園。

簡而言之,自動化架構構成了企業重新思考其產品、服務、營運和商業模式的上層建築,縮小工人與工作之間的距離,並釋放數位差異化的機會。

自動化架構能為組織帶來什麼?

Forrester報告認為,自動化架構正在將多種技術結合在一起,進而降低底層應用程式和流程環境的複雜性,促進工作並賦予員工更多的權力。

同時,自動化架構也能夠協調人類和機器人之間的互動。 AI功能被注入到架構中,為新的參與形式提供了機會,而這種架構的可擴展性也能夠支援未來的技術引入和場景應用。

從資料應用而言,資料的可用性和有用性之間的差距縮小,企業和使用者現在可以獲得可用於分析和人工智慧的資料。所有資料來源和類型的互連,創建了一條安全且合法地跨整個業務的資料路徑,這正是自動化架構的基本架構。

因此,自動化架構有助於組織以更快的速度輕鬆存取、安全和實施數據,從而使企業流程更有效率。

業務流程角度來看,自動化架構可以從資料整合、系統合規及資料安全等三個方面,加速組織的業務流程。

在資料整合方面,它可以透過單點存取所有資料可確保資訊可靠,允許個人存取其部門以外的資訊。

在合規系統方面,它能夠跨越多個司法管轄區的資訊管道具有安全要求,自動化架構分配策略執行,使資料無論來源如何都可以輕鬆安全地存取。

在資料安全方面,所有數據,無論是在雲端、混合系統或遺留系統中,都可以在自動化架構的保護傘下使用,提高效率及運營,最終提升整個客戶體驗。

以上這三點,都可以看作自動化架構的商業利益。

整體來看,採用自動化架構的組織,能夠從策略和戰術上雙重適配自動化,以更多的技術與解決方案保障自動化的最大化實施。

因此,自動化在這樣的組織裡可以推行得更加純粹與深入,自動化基因充斥於組織業務流程的每個單元,自動化也就能夠更多的參與到企業經營之中。最後當廣大組織使用自動化架構來建構各自的自治組織,各種效益自然也更高。

而隨著自動化架構的深入應用,必將協助組織進一步提高員工生產力,降低營運成本,提升數據洞察力,並帶來更卓越的客戶體驗。

後記:如何建立自動化架構

對於如何建立成功的自動化架構,Forrester回報給了組織五個建議:

1、數位化領域的 CEO 和負責人,必須接受並推動自動化作為「策略舉措」。設定一個大膽的目標,以實現自動化推動的轉型。擅長自動化的企業,將淘汰不擅長自動化的競爭對手。

2、融合分散的自動化計劃,而不是讓這​​些技術保留在自己的孤島中。將 RPA、低程式碼、API、資料科學和機器學習等多種自動化技能,整合統一到一個通用框架中。

3、使用平衡計分卡來管理自動化,並提供對其真正影響的可見性。

4、讓業務使用者引領自動化思維,讓他們建構和支援自動化。

5、使用者和客戶體驗成為重點。自動化設計通常沒有使用者體驗或客戶體驗支持,這會讓員工和客戶的自動化互動體驗不一致,因此組織需要將客戶導引地圖等客戶體驗工具作為自動化工具包的核心部分。

看到這裡,相信大家都對於自動化架構有了一定的了解。而需要說明的是,不管組織如何建立自動化架構,最終目標都與之超自動化相同,就是透過一定的技術與解決方案建構全面自動化的自治型企業。

這意味著,廣大組織在自動化的建置上,不再也不會局限於簡單的流程自動化,大家都會朝著將流程自動化與 IT 基礎設施自動化相結合的系統方法邁進,進而使得多種技術整合而形成一個完全凝聚的系統。

這,也正是自動化架構與超自動化的機會。

以上是告別零散低效整體自動化興起,自動化架構協助企業數位轉型升級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陳述:
本文轉載於:51cto.com。如有侵權,請聯絡admin@php.cn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