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微信小程式 >小程式開發 >微信小程式的定位在變化

微信小程式的定位在變化

高洛峰
高洛峰原創
2017-03-07 17:12:361443瀏覽

  1 年前的微信公開課,張小龍提出要做應用號,經過 8 個月的研發,小程式(應用號)開始內測。如果你有觀察從內測至今微信小程式提供的 API、後台功能等的變化,你會發現,似乎過去 2 個月微信團隊所做的事比之前 8 個月還要多。微信團隊有 1,000 多人,參與小程式專案的人也至少有二、三十人,如果這是一個新創公司的項目,顯然一年的開發週期太長了。況且,微信團隊已經有數年做公眾平台的經驗,這樣一個平台,如果純粹開發,可能一兩個月就能完成。是什麼原因導致 1 年後才發布當初被外界期待萬分的應用號碼?
我的理解是,微信團隊也在推演小程式的定位,在過去一年,尤其是內測前的 8 個月,他們可能推翻了多個版本。


 1.1 給服務號接棒的小程式
  雖然服務號上誕生了招商銀行、朝夕日曆、助理來也、Yoli 口語等優秀的服務號,但不可否認的是,服務號生態遠遠沒有訂閱號碼的繁榮。
  我們能輕鬆查到,像一條、二更、新世相等公司,透過經營訂閱號,獲得了豐厚的融資,訂閱號領域也出現了很多周邊服務,比如WeMedia,這家為訂閱號提供服務的公司已經在新三板上市;例如新榜,這家公司匯集了非常多的訂閱號碼資料。
  前面提到的 3 個訂閱號,他們初期只做了訂閱號,獲得了投資,但你幾乎沒有聽到多少公司是「只」做了服務號,然後做得不錯而獲得投資。
  雖然我們不能只從一小部分產品獲得融資的情況去判斷某個平台是否足夠繁華,但毋庸置疑的是,整個訂閱號生態被曝光、被投資的總量相對服務號多了幾個數量級。
  如果訂閱號碼是微信無心插柳締造了一個新的創業生態,那麼服務號碼顯然是微信想仿照訂閱號的路線,把內容之外的東西,也連接到微信,這些內容之外的東西,就是服務。
  可惜的是,服務號碼發展得遠遠沒有訂閱號碼好,但微信從戰略層面上,是希望連接一切的,如果服務號碼沒有很好地解決“微信連接一切”的目的,是否應該有新的產品來完成這個使命?
  我相信,這是小程式(應用號)誕生的背景之一,它要接棒服務號,連接更多服務和場景。


 1.2連結新場景的小程式
  利用小程式提供的框架和API,開發出來的程式體驗是優於HTML5 的,於是在9 月底剛開始內測時,業界就出現了很多爭論,包含小程式會不會取代HTML5,會不會取代app。這些討論都是脫離場景的。
  如果說 App 會被替代,它肯定不是被小程式取代,而是被微信取代,因為我們在微信裡已經能找到 90% 以上的常用服務,完全不需要去下載一個 app。
  不久前,張小龍朋友圈發了這張照片:
  照片中你能看到,在安卓系統裡,小程式能直接「釘在」桌面,就像一個 app 那樣。仔細觀察這張圖,你會發現大多數都是中大型公司的產品,像是去哪裡、貓眼、攜程、海航等。
  如果我們認同,張小龍分享的照片,代表了當時微信對小程式的期待,那麼,當時小程式的定位就是要取代原生 app,讓用戶在微信裡就能瞬間獲得服務。
然而,在微信公開課上,他卻舉了這樣兩個小程序的例子:
        在公交車站,你掃一下公交車站牌的二維碼就可以了解下一輛公交車到站的時間
        在汽車站,掃描汽車站的二維碼就可以購買車票,而不需要排長隊
  如果我們認同,張小龍的演講,代表了當時微信對小程序的期待,那麼,這個時候,小程式的定位其實是連接更多線下場景。
  我相信,過去一年,張小龍本人也好,小程式團隊也好,都在不斷思考和推演,小程式到底要解決哪些需求,滿足哪些場景的需要。從最新在外界看到的資訊來看,似乎,小程式希望更多地連接線下。


 1.3既替代服務號又連接新場景的小程式
  實際上,從功能角度,小程式取代一些低頻的app 和體驗不佳的服務號碼是合情合理的,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對開發者有好處,對微信也有好處。
  另一方面,線下仍有許多未連結的場景,微信期待用小程式去連結這些場景,戰略上,也是符合邏輯的。
  外界對小程式的期待不斷在變化,微信對小程式的定位,也一直在推演。從外部看到的資訊來看,微信似乎更偏向連接線下。
  為什麼?小程式想要連接一切

更多微信小程式的定位在變化相關文章請關注PHP中文網!


陳述:
本文內容由網友自願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發現涉嫌抄襲或侵權的內容,請聯絡admin@ph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