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蘇里科技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超過94%的用戶對網站的第一印像都與設計有關。研究還顯示,高達88%的用戶由於網站可用性問題而不會再次訪問。
如果你認為設計網站只需要具備良好的技術和審美技能,那就大錯特錯了。雖然審美很重要(畢竟是2016年!),但這並非網站成功的唯一因素,甚至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可用性至關重要,在設計網站時,牢記以下心理學原則,才能打造更強大的網站。
關鍵要點
原則一:上下文在用戶體驗中至關重要
你看到上面的是什麼?數字還是字母? 13還是B?
仔細觀察上圖。你看到了什麼? A B C,對吧?好的,現在看看下面的圖片:
你可能看到的是12、13、14,對吧?
以下是上面兩張圖片提取自的原始圖片:
圖片版權
在第一個例子中,你可能會看到13或B,這取決於你之前的經驗或先有觀念。在第二個例子中,你不太可能看到A 13 C,因為A在有爭議的B之前,C在它之後,這影響了你對它的感知。換句話說,你肯定認為它是B,而不是13。
然而,在第三個例子中,你不太可能看到12 B 14,因為12和14影響了你對事物的感知——如果12排在前面,14排在後面,當然,中間有爭議的“東西”一定是13而不是B,對吧?
雖然上面的例子比較直接,但這裡還有一個更微妙的例子:
圖片版權
你看到的是兩張臉還是一個花瓶?
如果你最近的經驗是與人打交道,你很可能會看到兩張臉;如果你剛花了很多時間與花瓶打交道,你更有可能看到一個花瓶。
本節中使用的例子解釋了知覺設定理論。
在心理學中,知覺設定理論是指我們根據期望和可能已經擁有的信息以某種方式感知信息的一種傾向。知覺設定通常受文化、背景或我們先前接觸過的其他信息/情況的影響。
知覺設定的好處是可以被影響;在本節中顯示的第二張圖片中,如果你只看到12和14,你就會自動假設有爭議的“數字”是13。如果你看到A和C,你就會自動假設有爭議的“字母”是B。但是,如果你只看到有爭議的數字/字母,你就會根據你的經驗和現有的先有觀念看到數字或字母。
那麼,這如何應用於你的網站設計呢?
創意人員通常希望創新並從你所在領域的常見做法中做出重大改變。但這種創新可能會降低你網站設計的轉化率。當人們訪問一個網站時,他們期望某些元素出現在特定位置或順序。
例如,當你設計一個表格來詢問他們的姓名和電子郵件時,他們期望先詢問姓名,然後是電子郵件。這些是他們心中由於反復接觸這些事物而產生的先有觀念,重要的是不要篡改這些觀念(或者至少沒有充分的理由)。
當你確實決定創新時,務必包含線索和指南,使人們很容易知道新元素代表什麼——這是用戶體驗101。
原則二:圖像位置會分散用戶的注意力
沒有視覺效果的網頁設計是不完整的,但是——無論你使用的是庫存照片還是真實圖像——在網頁設計中使用圖像並不像大多數人想像的那麼簡單。
看看下面的例子:
再看看這個:
兩張圖片都包含相同的文字,並宣傳相同的商品。唯一改變的是嬰兒圖像的位置;在原始示例中,嬰兒向前看。結果,更多的人關注嬰兒的目光。然而,在第二個例子中,嬰兒側身看著;反過來,相當一部分人將目光轉向側面——嬰兒目光所指的方向。
以下還有兩個例子可以驗證相同的原則:
下圖顯示圖片中的女士正注視著你:
下圖顯示圖片中的女士正注視著產品:
圖片版權
這如何應用於你的網站設計呢?
錯誤的圖像使用會分散人們對你想讓他們注意的信息的注意力——從而大大降低你的轉化率。
在網頁設計中使用圖像時,重要的是要認識到位置的重要性;一張人物圖像,如果焦點放在頁面上的文字上,就會引導人們關注文字。指向註冊表單的箭頭,則會引導人們關注該註冊表單。不要僅僅使用圖像,確保你使用的圖像能夠引導人們準確地關注你想要他們關注的內容。
原則三:避免徹底的重新設計——採用循序漸進、細微的方式
為什麼那些最大、最成功的網站很少進行重大改版?為什麼每當大型網站進行改版時,幾乎總是會遭到強烈反對?
韋伯的恰可覺察差異定律解釋了這一點。韋伯定律指出:“恰可覺察差異的大小是原始刺激值的一個常數比例”,其中恰可覺察差異是“為了產生感覺體驗的明顯變化而必須改變刺激強度最小的量” 。
更簡單地說,韋伯定律指出,你不會總是注意到事物在細微變化時的差異;例如,如果你舉起一個重10公斤的物體,如果你增加0.1公斤的重量,你不會輕易注意到差異。但是,如果你增加1公斤,差異就會很容易察覺。在這種情況下,為了使舉起物體的人注意到差異而增加的額外重量(1公斤)被稱為差異閾值。
同樣的原則也可以用於有效的網頁設計;當Facebook、Twitter、Google或其他一些大型網站進行大規模改版時,通常會遭到強烈反對。
經心理學證明,我們不喜歡變化——尤其是劇烈的變化。 2010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我們傾向於更喜歡存在時間較長的事物;該研究發現,即使新的課程要求可能意味著更少的課程作業,學生們也更喜歡長期存在的舊課程要求。該研究還發現,存在時間越長,越好。我們對變化的強烈抵制可以追溯到進化和我們的生存本能;我們已經進化到在一致性中尋找安全感,所以我們抵制任何其他事物。
這如何應用於你的網站設計呢?
就像谷歌、Facebook和其他大型網站已經發現的那樣(有些是慘痛的教訓!),變化在細微和漸進時更好。
不要過早地引入完整的網站重新設計;逐步更改各種元素,並在過程中積極收集反饋。如果你想引入一個過於激烈的重新設計,先將其拆分測試給一小部分用戶。觀察他們的反應,並以此來影響你如何向普通用戶推出設計。
原則四:使用字體來改善讀者的情緒
心理學對字號有什麼說法?較小的字體還是較大的字體更好?
2012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字號很重要,較大的字體會在讀者中引起更強烈的情感聯繫。有趣的是,專家建議內容的字號不要小於16像素。
也就是說,研究尚未發現字號之間在閱讀理解方面有任何差異,但清晰易讀且簡單的字體(更大的字體是否更清晰易讀?)已被發現可以使說明看起來更容易執行,並改善閱讀者的情緒。
了解“掃描路徑”的概念也很重要,它解釋了我們的大腦閱讀和處理信息的方式:當我們閱讀內容時,無論是在網上還是其他地方,我們的眼睛都會遵循一種稱為“掃描路徑”的自然模式。從本質上講,我們的眼睛以微小的跳躍來閱讀內容——在此期間一切都是模糊的——然後暫停,以便我們的大腦可以對我們正在閱讀的字母進行快照,將它們排列成單詞並解釋其含義。所有這些都在一瞬間發生,因此不可能注意到。這些跳躍被稱為掃視,而暫停被稱為註視,兩者共同構成了掃描路徑。
了解這種閱讀內容的自然過程對於理解如何有效地為讀者設計至關重要。掃描路徑遵循Z字形圖案,在我們出現“模式中斷”之前,我們大多不是完全“有意識的”。簡而言之,如果你想讓讀者更多地關注網頁設計中的某些文本元素,它就不能與其他所有內容使用相同的字號。
這如何應用於你的網站設計呢?
以下是一些在設計中更好地使用字體的技巧:
關於用戶體驗設計和心理學,常見問題解答
心理學在用戶體驗設計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它幫助設計師了解用戶的思維方式、行為和感受。這種理解對於創建滿足用戶需求和期望的用戶友好界面至關重要。通過應用心理學原理,設計師可以預測用戶將如何與產品互動,從而更容易設計出直觀高效的界面。
顏色會極大地影響我們的情緒和決策。在用戶體驗設計中,您可以使用顏色來引導用戶的注意力、傳達信息和喚起特定情緒。例如,紅色通常與緊急情況或危險相關,而綠色則表示成功或進步。但是,重要的是要考慮文化差異,因為顏色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含義。
馮·雷斯托夫效應,也稱為“隔離效應”,指出引人注目的項目更容易被記住。在用戶體驗設計中,您可以通過使這些元素在視覺上與其他元素區分開來,來使用此效果突出顯示頁面上的重要元素,例如號召性用語按鈕或關鍵信息。
形狀也可以傳達含義並喚起情緒。例如,圓形通常與和諧和完整性相關,而正方形則表示穩定性和平衡。通過了解這些關聯,您可以戰略性地在設計中使用形狀來有效地傳達您的信息。
認知負荷是指處理信息所需的腦力勞動量。如果用戶界面過於復雜或雜亂,則會增加認知負荷,從而導致混亂和挫敗感。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認知負荷,請在設計中力求簡潔明了。使用清晰的標籤、一致的佈局,並避免不必要的元素。
選擇心理學表明,雖然用戶喜歡擁有選擇權,但過多的選擇會導致決策癱瘓。在用戶體驗設計中,重要的是為用戶提供有意義的選擇,但避免讓他們不知所措。例如,您可以限制菜單中的選項數量,或者使用漸進式公開來逐步顯示信息。
菲茨定律指出,移動到目標所需的時間取決於目標的距離和大小。在用戶體驗設計中,這意味著重要的元素應該很大,並且靠近用戶注意力可能集中的地方,使它們易於點擊或點擊。
知覺是我們如何解釋感覺信息。在用戶體驗設計中,了解知覺可以幫助您創建與用戶自然處理信息的方式相符的界面。例如,用戶傾向於將彼此靠近的元素視為相關的,您可以使用此方法對相關項目進行分組。
習慣是我們無需有意識思考就能執行的自動行為。在用戶體驗設計中,您可以通過創建一致且可預測的界面來利用習慣。這允許用戶更有效地使用產品,因為他們不必考慮每個動作。
動機驅動行為。在用戶體驗設計中,您可以使用獎勵、反饋和挑戰來激勵用戶參與您的產品。例如,您可以在任務完成後提供積極的反饋,或者使用遊戲化元素使體驗更愉快。
以上是4巧妙的心理學規則,用於做出更好的UX決定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