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可扩展标注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正被迅速的运用于业界,它已作为与平台、语言和协议无关的格式描述和交换数据的广泛应用标准。XML和它的辅助规范可用于描述数据的文档表现,描述XML文档类型的限制,描述XML文档和资源之间的链接,描述XML文档的自动转换和格式化。
如何开发自定义标签库?
我使用JSP和ASP编程已经有一段颇长的时间了,在两种服务器端的编程方式中,我越来越觉得JSP的功能要强大得多。不提别的,其中JSP的标签库就是我选择JSP作为首选服务器端Web应用开发工具的原因。为什么?因为:维护和开发的速度。在一个单一的服务器页面中,你可以混合使用各种不同的脚本方法和对象。就?quot;混凝土"一样,这种混合可令服务器端的脚本变得强大,并且让服务器端的编程者设计出非常灵活和动态的Web页面。不过这种自由的混合也有其缺点,那就是维护起来非常麻烦,特别是当项目逐渐变大时。由于最终的产品是经由一个传统的Web设计者来维护的,因此会带来问题。更糟糕的是,随着代码的复杂性增加,开发的速度就会变慢,不利于开发中等和大型的Web应用,一旦开发完,站点还要找合格的编程者来维护这些颇为复杂的代码。
幸好,JSP提供了一个很好解决的办法。标签库提供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建立一个可重用的代码块。一旦标签库设计好,它就可以在许多项目中再次使用。更方便的是,与COM和J2EE不同,你无需学习任何其它的技巧就可以建立一个标签库!只要你懂得写JSP,你就可以建立一个标签库。标签库还可以改善Web应用的维护。这个是得益于JSP页面自定义标签的简单XML接口。这样,Web设计者甚至可以做到无需知道任何JSP的知识,就可以建立JSP的Web应用。这个开放式的Web开发对于团队运作是非常有效的。JSP编程者可以建立自定义的标签和后台的代码模块,而Web设计者可以使用自定义的标签来建立Web应用,并且将精力集中在Web设计上。
1. 标签库的定义
JSP标签库(也称自定义库)可看成是一套产生基于XML脚本的方法,它经由JavaBeans来支持。在概念上说,标签库是非常简单和可以重用的代码构造。
执行XML/XSL转换的标签范例和HTML页面
c:/xml/example.xml
c:/xml/example.xsl
在这个例子中,通过使用简单的标签来访问后台更为强大的代码,一个XML被装载,并且通过一个XSL文件来产生一个结果,并发送给客户端,全部通过使用一个简单的标签调用就做到了。
自定义标签为在JSP项目中创建易于重用的代码打开了一扇大门。你所需要的只是标签库和它的文档说明。
2. 标签的组件
虽然标签库非常易于使用,不过要建立一个内里的设计来支持标签库是颇复杂的,起码要比建立一个简单的JavaBean复杂。这个复杂是来自于标签库是由几部分构成的。不过,你只需要知道Java和JSP的知识就够了。
一个简单的标签由下面的元素构成:
⑴ JavaBeans:为了得到Java与生具来的面向对象的好处,可重用的代码应该放到一个独立的代码容器中。这些JavaBeans并不是标签库的一部分。不过它是你的代码库用来执行相关任务的基本代码块。
⑵ 标签处理:这是标签库的真正核心。一个标签处理器将引用它需要的任何资源(你的JavaBeans)和访问你的JSP页面的全部信息(pageContext对象)。JSP页面也会将所有已经被设置的标签属性和JSP页面上的标签体中的内容传送给标签处理器。在标签处理器处理完毕后,它将发回输出到你的JSP页面进行处理。
⑶ 标签库的描述(tld文件):这是一个简单的XML文件,它记录着标签处理器的属性、信息和位置。JSP容器通过这个文件来得知从哪里及如何调用一个标签库。
{
/* 1} 在标签末将会调用这个函数 */
public int doEndTag() throws JspTagException
{
try
{ /* 2}得到标签中的文本 */
BodyContent l_tagbody = getBodyContent();
String ls_output = "";
/* 3}如果标签体有文本,就处理它 */
if(l_tagbody != null)
{ HTML_Format l_format = new HTML_Format();
/* 3a} 将标签体的内容转换为一个字符串 */
String ls_html_text = l_tagbody.getString();
ls_output = l_format.HTML_Encode(ls_html_text);
}
/* 4}将结果写回到数据流中 */
pageContext.getOut().write(ls_output.trim());
}
catch (IOException e)
{ throw new JspTagException("Tag Error:" + e.toString());
}
/* 让JSP继续处理以下页面的内容 */
return EVAL_PAGE;
}
}
这个处理很简单,它包括有:
o 读入标签开始和结束间的文本
o 调用html编码函数
o 返回结果到JSP页面。
⑷ 创建一个标签描述器
需要描述自定义标签以让系统知道如何处理。该描述文件的后缀为.tld,通常它的名字和标签处理器相同,并存放在"/WEB-INF/"目录。
HTML编码标签描述器
br>
PUBLIC "-//Sun Microsystems, Inc.//DTD JSP Tag Library 1.1//EN"
" http://Java.sun.com/j2ee/dtds/web-jsptaglibrary_1_1.dtd ">
⑸ 更新Web XML文件
现在可告诉JSP容器使用标签库。为此要修改web.xml文件,具体说来是要在其中加入一个taglib的项目来注册该标签库。最重要的是,要为tag分配一个URI。URI是一个唯一的引用,只应用在该网站的这个特别的标签上。使用全长的URL或者包名是一个好的习惯,它可以确保唯一性,因为该标签可以在不同的网站使用。这个例子是简化了。
修改web.xml文件
br>
PUBLIC "-//Sun Microsystems, Inc.//DTD Web Application 2.2//EN"
" http://Java.sun.com/j2ee/dtds/web-app_2.2.dtd ">
HTMLEncode
/WEB-INF/HTML_FormatTag.tld
⑹ 使用新的标签
自定义的标签已经设置好,可以用在一个JSP页面上。要做到这一点,只需在该页面使用taglib指示命令声明一下该标签就可以了,该标签通过它唯一的URI被引用,并且会被分配一个名字空间前缀。前缀可以任意,只要它不与其它的名字空间冲突便可。
在一个JSP页面上使用HTML编码标签:
<br> <?XML:NAMESPACE PREFIX = Examples /><htmlencode> <br> <br> </htmlencode> <br>
范例代码的输出
which displays as:
通过这个标签,我就将该页面的所有代码编码了。有趣的是所有的自定义标签都是在服务器上处理的。这意味着你将不会在输出的页面上看到自定义的标签。
建立一个标签不是很难吧。最困难的部分是要学习标签处理的所有细节。这是一个很强大的功能,我们只是提到了最基本的地方。由于这个处理需要几步,新的JSP编程者在创建标签时将会感到迷惑。
如何利用JSP开发DOM应用?
DOM是Document Object Model的缩写,即文档对象模型。XML将数据组织为一颗树,所以DOM就是对这颗树的一个对象描叙。通俗的说,就是通过解析XML文档,为XML文档在逻辑上建立一个树模型,树的节点是一个个对象。我们通过存取这些对象就能够存取XML文档的内容。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看看在DOM中,我们是如何来操作一个XML文档的。这是一个XML文档,也是我们要操作的对象:
下面,我们需要把这个文档的内容解析到一个个的Java对象中去供程序使用,利用JAXP,我们只需几行代码就能做到这一点。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个解析器工厂,以利用这个工厂来获得一个具体的解析器对象:
DocumentBuilderFactory dbf = DocumentBuilderFactory.newInstance();
我们在这里使用DocumentBuilderFacotry的目的是为了创建与具体解析器无关的程序,当DocumentBuilderFactory类的静态方法newInstance()被调用时,它根据一个系统变量来决定具体使用哪一个解析器。又因为所有的解析器都服从于JAXP所定义的接口,所以无论具体使用哪一个解析器,代码都是一样的。所以当在不同的解析器之间进行切换时,只需要更改系统变量的值,而不用更改任何代码。这就是工厂所带来的好处。
DocumentBuilder db = dbf.newDocumentBuilder();
当获得一个工厂对象后,使用它的静态方法newDocumentBuilder()方法可以获得一个DocumentBuilder对象,这个对象代表了具体的DOM解析器。但具体是哪一种解析器,微软的或者IBM的,对于程序而言并不重要。
然后,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解析器来对XML文档进行解析了:
Document doc = db.parse("c:/xml/message.xml");
DocumentBuilder的parse()方法接受一个XML文档名作为输入参数,返回一个Document对象,这个Document对象就代表了一个XML文档的树模型。以后所有的对XML文档的操作,都与解析器无关,直接在这个Document对象上进行操作就可以了。而具体对Document操作的方法,就是由DOM所定义的了。
从得到的Document对象开始,我们就可以开始我们的DOM之旅了。使用Document对象的getElementsByTagName()方法,我们可以得到一个NodeList对象,一个Node对象代表了一个XML文档中的一个标签元素,而NodeList对象,观其名而知其意,所代表的是一个Node对象的列表:
NodeList nl = doc.getElementsByTagName("message");
我们通过这样一条语句所得到的是XML文档中所有
一个列表。然后,我们可以使用NodeList对象的item()方法来得到列表中的每一个Node对象:
Node my_node = nl.item(0);
当一个Node对象被建立之后,保存在XML文档中的数据就被提取出来并封装在这个Node中了。在这个例子中,要提取Message标签内的内容,我们通常会使用Node对象的getNodeValue()方法:
String message = my_node.getFirstChild().getNodeValue();
请注意,这里还使用了一个getFirstChild()方法来获得message下面的第一个子Node对象。虽然在message标签下面除了文本外并没有其它子标签或者属性,但是我们坚持在这里使用getFirseChild()方法,这主要和W3C对DOM的定义有关。W3C把标签内的文本部分也定义成一个Node,所以先要得到代表文本的那个Node,我们才能够使用getNodeValue()来获取文本的内容。现在,既然我们已经能够从XML文件中提取出数据了,我们就可以把这些数据用在合适的地方,来构筑应用程序。
DOM实例
先说说这个例子到底要做的是什么吧,我们在一个名为link.xml文件中保存了一些URL地址,我们希望可以通过DOM把这些URL读出并显示出来,也可以反过来向这个XML文件中写入加入的URL地址。很简单,却很实用,也足够来例示DOM的绝大部分用法了。
第一个程序我们称为xmldisplay.Java,主要的功能就是读取这个XML文件中各个节点的内容,然后在格式化输出在System.out上,我们来看看这个程序:
import Javax.xml.parsers.*;
import org.w3c.dom.*;
这是引入必要的类,因为在这里使用的是Sun所提供的XML解析器,因而需要引入Java.xml.parsers包,其中包含了有DOM解析器和SAX解析器的具体实现。org.w3c.dom包中定义了w3c所制定的DOM接口。
DocumentBuilderFactory factory = DocumentBuilderFactory.newInstance();
DocumentBuilder builder=factory.newDocumentBuilder();
Document doc=builder.parse("links.xml");
doc.normalize();
除了上面讲到的,还有一个小技巧,对Document对象调用normalize(),可以去掉XML文档中作为格式化内容的空白而映射在DOM树中的不必要的Text Node对象。否则你得到的DOM树可能并不如你所想象的那样。特别是在输出的时候,这个normalize()更为有用。
NodeList links =doc.getElementsByTagName("link");
刚才说过,XML文档中的空白符也会被作为对象映射在DOM树中。因而,直接调用Node方法的getChildNodes方法有时候会有些问题,有时不能够返回所期望的NodeList对象。解决的办法是使用Element的getElementByTagName(String),返回的NodeLise就是所期待的对象了。然后,可以用item()方法提取想要的元素。
for (int i=0;i
System.out.print("Content: ");
System.out.println(link.getElementsByTagName("text").item(0).getFirstChild();
.getNodeValue());
……
上面的代码片断就完成了对XML文档内容的格式化输出。只要注意到一些细节的问题,比如getFirstChile()方法和getElementsByTagName()方法的使用,这些还是比较容易的。
下面的内容,就是在修改了DOM树后重新写入到XML文档中去的问题了。这个程序名为xmlwrite.Java。在JAXP1.0版本中,并没有直接的类和方法能够处理XML文档的写入问题,需要借助其它包中的一些辅助类。而在JAXP1.1版本中,引入了对XSLT的支持,所谓XSLT,就是对XML文档进行变换(Translation)后,得到一个新的文档结构。利用这个新加入的功能,我们就能够很方便的把新生成或者修改后的DOM树从新写回到XML文件中去了,下面我们来看看代码的实现,这段代码的主要功能是向links.xml文件中加入一个新的link节点:
import Javax.xml.parsers.*;
import Javax.xml.transform.*;
import Javax.xml.transform.dom.DOMSource;
import Javax.xml.transform.stream.StreamResult;
import org.w3c.dom.*;
新引入的Java.xml.transform包中的几个类,就是用来处理XSLT变换的。
我们希望在上面的XML文件中加入一个新的link节点,因而首先还是要读入links.xml文件,构建一个DOM树,然后再对这个DOM树进行修改(添加节点),最后把修改后的DOM写回到links.xml文件中:
DocumentBuilderFactory factory = DocumentBuilderFactory.newInstance();
DocumentBuilder builder=factory.newDocumentBuilder();
Document doc=builder.parse("links.xml");
doc.normalize();
//---取得变量----
String text="Hanzhong's Homepage";
String url=" www.hzliu.com ";
String author="Hzliu Liu";
String discription="A site from Hanzhong Liu, give u lots of suprise!!!";
为了看清重点,简化程序,我们把要加入的内容硬编码到记忆String对象中,而实际操作中,往往利用一个界面来提取用户输入,或者通过JDBC从数据库中提取想要的内容。
Text textseg;
Element link=doc.createElement("link");
首先应该明了的是,无论什么类型的Node,Text型的也好,Attr型的也好,Element型的也好,它们的创建都是通过Document对象中的createXXX()方法来创建的(XXX代表具体要创建的类型),因此,我们要向XML文档中添加一个link项目,首先要创建一个link对象:
Element linktext=doc.createElement("text");
textseg=doc.createTextNode(text);
linktext.appendChild(textseg);
link.appendChild(linktext);
……
创建节点的过程可能有些千篇一律,但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对Element中所包含的text(在DOM中,这些text也是代表了一个Node的,因此也必须为它们创建相应的node),不能直接用Element对象的setNodeValue()方法来设置这些text的内容,而需要用创建的Text对象的setNodeValue()方法来设置文本,这样才能够把创建的Element和其文本内容添加到DOM树中。看看前面的代码,你会更好的理解这一点:
doc.getDocumentElement().appendChild(link);
最后,不要忘记把创建好的节点添加到DOM树中。Document类的getDocumentElement()方法,返回代表文档根节点的Element对象。在XML文档中,根节点一定是唯一的。
TransformerFactory tFactory =TransformerFactory.newInstance();
Transformer transformer = tFactory.newTransformer();
DOMSource source = new DOMSource(doc);
StreamResult result = new StreamResult(new Java.io.File("links.xml"));
transformer.transform(source, result);
然后就是用XSLT把DOM树输出了。这里的TransformerFactory也同样应用了工厂模式,使得具体的代码同具体的变换器无关。实现的方法和DocumentBuilderFactory相同,这儿就不赘述了。Transformer类的transfrom方法接受两个参数、一个数据源Source和一个输出目标Result。这里分别使用的是DOMSource和StreamResult,这样就能够把DOM的内容输出到一个输出流中,当这个输出流是一个文件的时候,DOM的内容就被写入到文件中去了。
如何利用JSP开发SAX应用?
SAX是Simple API for XML的缩写,它并不是由W3C官方所提出的标准,可以说是"民间"的事实标准。实际上,它是一种社区性质的讨论产物。虽然如此,在XML中对SAX的应用丝毫不比DOM少,几乎所有的XML解析器都会支持它。
与DOM比较而言,SAX是一种轻量型的方法。我们知道,在处理DOM的时候,我们需要读入整个的XML文档,然后在内存中创建DOM树,生成DOM树上的每个Node对象。当文档比较小的时候,这不会造成什么问题,但是一旦文档大起来,处理DOM就会变得相当费时费力。特别是其对于内存的需求,也将是成倍的增长,以至于在某些应用中使用DOM是一件很不划算的事(比如在applet中)。这时候,一个较好的替代解决方法就是SAX。
SAX在概念上与DOM完全不同。首先,不同于DOM的文档驱动,它是事件驱动的,也就是说,它并不需要读入整个文档,而文档的读入过程也就是SAX的解析过程。所谓事件驱动,是指一种基于回调(callback)机制的程序运行方法。(如果你对Java新的代理事件模型比较清楚的话,就会很容易理解这种机制了)在XMLReader接受XML文档,在读入XML文档的过程中就进行解析,也就是说读入文档的过程和解析的过程是同时进行的,这和DOM区别很大。解析开始之前,需要向XMLReader注册一个ContentHandler,也就是相当于一个事件监听器,在ContentHandler中定义了很多方法,比如startDocument(),它定制了当在解析过程中,遇到文档开始时应该处理的事情。当XMLReader读到合适的内容,就会抛出相应的事件,并把这个事件的处理权代理给ContentHandler,调用其相应的方法进行响应。
这样泛泛的说来或许有些不容易理解,别急,后面的例子会让你明白SAX的解析过程。看看这个简单XML文件:
当XMLReader读到
遇到的项目 方法回调
{文档开始} startDocument()
"\n" characters("
"Ogden Nash" characters("
"\n" characters("
"Fleas" characters("
"\n" characters("
"Adam" characters("
"\n" characters("
{文档结束} endDocument()
ContentHandler实际上是一个接口,当处理特定的XML文件的时候,就需要为其创建一个实现了ContentHandler的类来处理特定的事件,可以说,这个实际上就是SAX处理XML文件的核心。下面我们来看看定义在其中的一些方法:
void characters(char[] ch, int start, int length):这个方法用来处理在XML文件中读到字符串,它的参数是一个字符数组,以及读到的这个字符串在这个数组中的起始位置和长度,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用String类的一个构造方法来获得这个字符串的String类:String charEncontered=new String(ch,start,length)。
void startDocument():当遇到文档的开头的时候,调用这个方法,可以在其中做一些预处理的工作。
void endDocument():和上面的方法相对应,当文档结束的时候,调用这个方法,可以在其中做一些善后的工作。
void startElement(String namespaceURI, String localName, String qName, Attributes atts):当读到一个开始标签的时候,会触发这个方法。在SAX1.0版本中并不支持名域,而在新的2.0版本中提供了对名域的支持,这儿参数中的namespaceURI就是名域,localName是标签名,qName是标签的修饰前缀,当没有使用名域的时候,这两个参数都未null。而atts是这个标签所包含的属性列表。通过atts,可以得到所有的属性名和相应的值。要注意的是SAX中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的流式处理,在遇到一个标签的时候,它并不会纪录下以前所碰到的标签,也就是说,在startElement()方法中,所有你所知道的信息,就是标签的名字和属性,至于标签的嵌套结构,上层标签的名字,是否有子元属等等其它与结构相关的信息,都是不得而知的,都需要你的程序来完成。这使得SAX在编程处理上没有DOM来得那么方便。
void endElement(String namespaceURI, String localName, String qName):这个方法和上面的方法相对应,在遇到结束标签的时候,调用这个方法。
我们还是沿用讲DOM的时候使用的那个文档例子,但首先,我们先看一个简单一些的应用,我们希望能够统计一下XML文件中各个标签出现的次数。这个例子很简单,但是足以阐述SAX编程的基本思路了。一开始当然还是import语句了:
import org.xml.sax.helpers.DefaultHandler;
import Javax.xml.parsers.*;
import org.xml.sax.*;
import org.xml.sax.helpers.*;
import Java.util.*;
import Java.io.*;
然后,我们创建一个继承于DefaultHandler的类,具体的程序逻辑在这儿可以暂且放在一边,要注意的是程序的结构:
public class SAXCounter extends DefaultHandler {
private Hashtable tags; //这个Hashtable用来记录tag出现的次数
// 处理文档前的工作
public void startDocument() throws SAXException {
tags = new Hashtable();//初始化Hashtable
}
//对每一个开始元属进行处理
public void startElement(String namespaceURI, String localName,
String rawName, Attributes atts)
throws SAXException
{
String key = localName;
……
我们来看看这段程序作了些什么。在main()方法中,主要做的就是创建解析器,然后解析文档。实际上,在这儿创建SAXParser对象的时候,为了使程序代码于具体的解析器无关,使用了同DOM中一样的设计技巧:通过一个SAXParserFactory类来创建具体的SAXParser对象,这样,当需要使用不同的解析器的时候,要改变的,只是一个环境变量的值,而程序的代码可以保持不变。这就是FactoryMethod模式的思想。在这儿不再具体讲了,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可以参看上面DOM中的解释,原理是一样的。
不过在这儿还有一点点要注意的地方,就是SAXParser类和XMLReader类之间的关系。你可能有些迷糊了吧,实际上SAXParser是JAXP中对XMLReader的一个封装类,而XMLReader是定义在SAX2.0种的一个用来解析文档的接口。你可以同样的调用SAXParser或者XMLReader中的parser()方法来解析文档,效果是完全一样的。不过在SAXParser中的parser()方法接受更多的参数,可以对不同的XML文档数据源进行解析,因而使用起来要比XMLReader要方便一些。
这个例子仅仅涉及了SAX的一点皮毛,而下面的这个,可就要高级一些了。下面我们要实现的功能,在DOM的例子中已经有实现了,就是从XML文档中读出内容并格式化输出,虽然程序逻辑看起来还是很简单,但是SAX可不比DOM哦,看着吧。
前面说过,当遇到一个开始标签的时候,在startElement()方法中,我们并不能够得到这个标签在XML文档中所处的位置。这在处理XML文档的时候是个大麻烦,因为在XML中标签的语义,有一部分是由其所处的位置所决定的。而且在一些需要验证文档结构的程序中,这更是一个问题。当然,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了,我们可以使用一个栈来实现对文档结构的纪录。
栈的特点是先进先出,我们现在的想法是,在startElemnt()方法中用push将这个标签的名字添加到栈中,在endElement()方法中在把它pop出来。我们知道对一个结构良好的XML而言,其嵌套结构是完备的,每一个开始标签总会对应一个结束标签,而且不会出现标签嵌套之间的错位。因而,每一次startElement()方法的调用,必然会对应一个endElement()方法的调用,这样push和pop也是成对出现的,我们只需要分析栈的结构,就可以很容易的知道当前标签所处在文档结构中的位置了。
public class SAXReader extends DefaultHandler {
Java.util.Stack tags=new Java.util.Stack();
……
在这儿虽然没有使用到栈的分析,但实际上栈的分析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应为Java.util.Stack继承了Java.util.Vector类,而且Stack中的元素是按栈的结构由底至上排列的,因个,我们可以使用Vector类的size()方法来得到Stack的元素个数,还可以使用Vector的get(int)方法来得到具体的每一个元属。实际上,如果把Stack的元素从底向上逐一排列出来,我们就得到了从XML根节点到当前节点的一条唯一的路径,有了这条路径的信息,文档的结构就在清楚不过了。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掌握了对于XML编程的两大利器:DOM和SAX,也知道了该如何在一个Java程序中使用它们。DOM编程相对简单,但是速度比较慢,占用内存多,而S AX编程复杂一些,但是速度快,占用内存少。所以,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使用不同的方法。大部分的XML应用基本都可以用它们来解决。需要特别说明的是,DOM和SAX其实都是语言无关的,并非Java所独有,也就是说,只要有相应的语言实现,DOM和SAX可以应用在任何面向对象的语言中。

산성 속성에는 원자력, 일관성, 분리 및 내구성이 포함되며 데이터베이스 설계의 초석입니다. 1. 원자력은 거래가 완전히 성공적이거나 완전히 실패하도록합니다. 2. 일관성은 거래 전후에 데이터베이스가 일관성을 유지하도록합니다. 3. 격리는 거래가 서로를 방해하지 않도록합니다. 4. 지속성은 거래 제출 후 데이터가 영구적으로 저장되도록합니다.

MySQL은 데이터베이스 관리 시스템 (DBMS) 일뿐 만 아니라 프로그래밍 언어와 밀접한 관련이 있습니다. 1) DBMS로서 MySQL은 데이터를 저장, 구성 및 검색하는 데 사용되며 인덱스 최적화는 쿼리 성능을 향상시킬 수 있습니다. 2) SQL과 같은 ORM 도구를 사용하여 Python에 내장 된 SQL과 프로그래밍 언어를 결합하면 작업을 단순화 할 수 있습니다. 3) 성능 최적화에는 인덱싱, 쿼리, 캐싱, 라이브러리 및 테이블 부서 및 거래 관리가 포함됩니다.

MySQL은 SQL 명령을 사용하여 데이터를 관리합니다. 1. 기본 명령에는 선택, 삽입, 업데이트 및 삭제가 포함됩니다. 2. 고급 사용에는 조인, 하위 쿼리 및 집계 함수가 포함됩니다. 3. 일반적인 오류에는 구문, 논리 및 성능 문제가 포함됩니다. 4. 최적화 팁에는 인덱스 사용, 선택*을 피하고 한계 사용이 포함됩니다.

MySQL은 데이터 저장 및 관리에 적합한 효율적인 관계형 데이터베이스 관리 시스템입니다. 장점에는 고성능 쿼리, 유연한 트랜잭션 처리 및 풍부한 데이터 유형이 포함됩니다. 실제 애플리케이션에서 MySQL은 종종 전자 상거래 플랫폼, 소셜 네트워크 및 컨텐츠 관리 시스템에서 사용되지만 성능 최적화, 데이터 보안 및 확장성에주의를 기울여야합니다.

SQL과 MySQL의 관계는 표준 언어와 특정 구현의 관계입니다. 1.SQL은 관계형 데이터베이스를 관리하고 운영하는 데 사용되는 표준 언어로, 데이터 추가, 삭제, 수정 및 쿼리를 허용합니다. 2.MySQL은 SQL을 운영 언어로 사용하고 효율적인 데이터 저장 및 관리를 제공하는 특정 데이터베이스 관리 시스템입니다.

InnoDB는 Redologs 및 Undologs를 사용하여 데이터 일관성과 신뢰성을 보장합니다. 1. Redologs는 사고 복구 및 거래 지속성을 보장하기 위해 데이터 페이지 수정을 기록합니다. 2. 결점은 원래 데이터 값을 기록하고 트랜잭션 롤백 및 MVCC를 지원합니다.

설명 명령에 대한 주요 메트릭에는 유형, 키, 행 및 추가가 포함됩니다. 1) 유형은 쿼리의 액세스 유형을 반영합니다. 값이 높을수록 Const와 같은 효율이 높아집니다. 2) 키는 사용 된 인덱스를 표시하고 NULL은 인덱스가 없음을 나타냅니다. 3) 행은 스캔 한 행의 수를 추정하여 쿼리 성능에 영향을 미칩니다. 4) Extra는 최적화해야한다는 Filesort 프롬프트 사용과 같은 추가 정보를 제공합니다.

Temporary를 사용하면 MySQL 쿼리에 임시 테이블을 생성해야 할 필요성이 있으며, 이는 별개의, 그룹 비 또는 비 인덱스 열을 사용하여 순서대로 발견됩니다. 인덱스 발생을 피하고 쿼리를 다시 작성하고 쿼리 성능을 향상시킬 수 있습니다. 구체적으로, 설명 출력에 사용되는 경우, MySQL은 쿼리를 처리하기 위해 임시 테이블을 만들어야 함을 의미합니다. 이것은 일반적으로 다음과 같은 경우에 발생합니다. 1) 별개 또는 그룹을 사용할 때 중복 제거 또는 그룹화; 2) OrderBy가 비 인덱스 열이 포함되어있을 때 정렬하십시오. 3) 복잡한 하위 쿼리 또는 조인 작업을 사용하십시오. 최적화 방법은 다음과 같습니다. 1) Orderby 및 GroupB


핫 AI 도구

Undresser.AI Undress
사실적인 누드 사진을 만들기 위한 AI 기반 앱

AI Clothes Remover
사진에서 옷을 제거하는 온라인 AI 도구입니다.

Undress AI Tool
무료로 이미지를 벗다

Clothoff.io
AI 옷 제거제

AI Hentai Generator
AI Hentai를 무료로 생성하십시오.

인기 기사

뜨거운 도구

mPDF
mPDF는 UTF-8로 인코딩된 HTML에서 PDF 파일을 생성할 수 있는 PHP 라이브러리입니다. 원저자인 Ian Back은 자신의 웹 사이트에서 "즉시" PDF 파일을 출력하고 다양한 언어를 처리하기 위해 mPDF를 작성했습니다. HTML2FPDF와 같은 원본 스크립트보다 유니코드 글꼴을 사용할 때 속도가 느리고 더 큰 파일을 생성하지만 CSS 스타일 등을 지원하고 많은 개선 사항이 있습니다. RTL(아랍어, 히브리어), CJK(중국어, 일본어, 한국어)를 포함한 거의 모든 언어를 지원합니다. 중첩된 블록 수준 요소(예: P, DIV)를 지원합니다.

Eclipse용 SAP NetWeaver 서버 어댑터
Eclipse를 SAP NetWeaver 애플리케이션 서버와 통합합니다.

WebStorm Mac 버전
유용한 JavaScript 개발 도구

MinGW - Windows용 미니멀리스트 GNU
이 프로젝트는 osdn.net/projects/mingw로 마이그레이션되는 중입니다. 계속해서 그곳에서 우리를 팔로우할 수 있습니다. MinGW: GCC(GNU Compiler Collection)의 기본 Windows 포트로, 기본 Windows 애플리케이션을 구축하기 위한 무료 배포 가능 가져오기 라이브러리 및 헤더 파일로 C99 기능을 지원하는 MSVC 런타임에 대한 확장이 포함되어 있습니다. 모든 MinGW 소프트웨어는 64비트 Windows 플랫폼에서 실행될 수 있습니다.

VSCode Windows 64비트 다운로드
Microsoft에서 출시한 강력한 무료 IDE 편집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