집 >데이터 베이스 >MySQL 튜토리얼 >MySQL数据库InnoDB存储引擎多版本控制(MVCC)实现原理分析_MySQL
文/何登成
导读:
来自网易研究院的MySQL内核技术研究人何登成,把MySQL数据库InnoDB存储引擎的多版本控制(简称:MVCC)实现原理,做了深入的研究与详细的文字图表分析,方便大家理解InnoDB存储引擎实现的多版本控制技术(简称:MVCC)。
假设对于多版本控制(MVCC)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MySQL数据库InnoDB存储引擎为了实现多版本的一致性读,采用的是基于回滚段的协议。
MySQL数据库InnoDB存储引擎表数据的组织方式为主键聚簇索引。由于采用索引组织表结构,记录的ROWID是可变的(索引页分裂的时候,Structure Modification Operation,SMO),因此二级索引中采用的是(索引键值, 主键键值)的组合来唯一确定一条记录。
无论是聚簇索引,还是二级索引,其每条记录都包含了一个DELETED BIT位,用于标识该记录是否是删除记录。除此之外,聚簇索引记录还有两个系统列:DATA_TRX_ID,DATA_ROLL_PTR。DATA _TRX_ID表示产生当前记录项的事务ID;DATA _ROLL_PTR指向当前记录项的undo信息。
聚簇索引行结构(与多版本一致读有关的部分,DELETED BIT省略):
二级索引行结构:
从聚簇索引行结构,与二级索引行结构可以看出,聚簇索引中包含版本信息(事务号+回滚指针),二级索引不包含版本信息,二级索引项的可见性如何判断?下面将会给出。
InnoDB存储引擎默认的隔离级别为Repeatable Read (RR),可重复读。InnoDB存储引擎在开始一个RR读之前,会创建一个Read View。Read View用于判断一条记录的可见性。Read View定义在read0read.h文件中,其中最主要的与可见性相关的属性如下: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
|
简单来说,Read View记录读开始时,所有的活动事务,这些事务所做的修改对于Read View是不可见的。除此之外,所有其他的小于创建Read View的事务号的所有记录均可见。可见包括两层含义:
12345678910111213141516 |
- Insert
|
-read隔离级别
repeatable read(RR)
代码调用流程:
?1 | ha_innobase::update_row -> row_update_for_mysql -> row_upd_step -> row_upd -> row_upd_clust_step -> row_upd_clust_rec_by_insert -> btr_cur_del_mark_set_clust_rec -> row_ins_index_entry |
简单来说,就是将cluster index的旧记录标记位删除;插入一条新纪录。该语句执行完之后,数据结构如下:
老版本仍旧存储在聚簇索引之中,其DATA_TRX_ID被设置为1811,Deleted bit设置为1,undo中记录了前镜像的事务id = 1809。新版本DATA_TRX_ID也为1811。通过此图,还可以发现,虽然新老版本是一条记录,但是在聚簇索引中是通过两条记录来标识的。同时, 由于更新了主键,二级索引也需要做相应的更新(二级索引中包含主键项)。
更新comment字段,代码调用流程与上面有部分不同,可以自行跟踪,此处省略。更新操作执行完之后,索引结构变更如下:
从上图可见,更新二级索引的键值时,聚簇索引本身并不会产生新的记录项,而是将旧版本信息记录在undo之中。与此同时,二级索引将会产生 新的索引项,其PK值保持不变,指向聚簇索引的同一条记录。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二级索引页面中有一个MAX_TRX_ID,此值记录的是更新二级索引 页面的最大事务ID。通过MAX_TRX_ID的过滤,INNODB能够实现大部分的辅助索引覆盖性扫描(仅仅扫描辅助索引,不需要回聚簇索引)。具体过 滤方法,将在后面的内容中给出。
最后一个测试用例,是更新comment项为同样的值。在我的测试中,更新之后的索引结构如下:
聚簇索引仍旧会更新,但是二级索引保持不变。
select * from test where id = 1;
针对测试1,如果up_limit_id,low_limit_id都无法判断可见性,那么遍历read_view中的trx_ids,依次对比事务id,如果在DATA_TRX_ID在trx_ids数组中,则不可见(更新未提交)。
select * from test where id = 9;
针对测试2,如果1811不可见,无结果返回。
select * from test where id > 0;
总结:
select comment from test where comment > ‘ ‘;
针对测试2,二级索 引,如果当前页面不能满足MAX_TRX_ID ?
1234567 |
if (clust_rec
rec,dict_table_is_comp(sec_index->table))) && !row_sel_sec_rec_is_for_clust_rec(rec, sec_index, clust_rec, clust_index))
|
满足if判断的所有聚簇索引记录,都直接丢弃,以上判断的逻辑如下:
为什么满足if判断,就可以直接丢弃数据?用白话来说,就是我们通过二级索引记录,定位聚簇索引记录,定位之后,还需要再次检查聚簇索引记录是否仍旧是我在二级索引中看到的记录。如果不是,则直接丢弃;如果是,则返回。
根据此条件,结合查询与测试2中的索引结构。可见版本为事务1811.二级索引中的两项pk = 9都能通过聚簇索引回滚到1811版本。但是,二级索引记录(ccc,9)与聚簇索引回滚后的版本(aaa,9)不一致,直接丢弃。只有二级索引记录 (aaa,9)保持一致,直接返回。
总结:
Purge功能:
InnoDB由于要支持多版本协议,因此无论是更新,删除,都只是设置记录上的deleted bit标记位,而不是真正的删除记录。后续这些记录的真正删除,是通过Purge后台进程实现的。Purge进程定期扫描InnoDB的undo,按照先 读老undo,再读新undo的顺序,读取每条undo record。对于每一条undo record,判断其对应的记录是否可以被purge(purge进程有自己的read view,等同于进程开始时最老的活动事务之前的view,保证purge的数据,一定是不可见数据,对任何人来说),如果可以purge,则构造完整记 录(row_purge_parse_undo_rec)。然后按照先purge二级索引,最后purge聚簇索引的顺序,purge一个操作生成的旧版本完整记录。
一个完整的purge函数调用流程如下:
?123 |
row_purge_step->row_purge->trx_purge_fetch_next_rec->row_purge_parse_undo_rec ->row_purge_del_mark->row_purge_remove_sec_if_poss ->row_purge_remove_clust_if_poss
|
总结:
文章具体来源不详,如有知情者,请在评论中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