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Database >Mysql Tutorial >Oracle中如何更新一张大表记录

Oracle中如何更新一张大表记录

WBOY
WBOYOriginal
2016-06-07 16:49:07972browse

我们要看到Oracle Update的另一个方面,就是Undo、Redo和进程工作负载的问题。熟悉Oracle的朋友们知道,在DML操作的时候,Undo和

SQL语句是一种方便的语言,同样也是一种“迷惑性”的语言。这个主要体现在它的集合操作特性上。无论数据表数据量是1条,还是1亿条,更新的语句都是完全相同。但是,实际执行结果(或者能否出现结果)却是有很大的差异。
 
笔者在开发DBA领域的一个理念是:作为开发人员,对数据库、对数据要有敬畏之心,一个语句发出之前,起码要考虑两个问题:目标数据表的总数据量是多少(投产之后)?你这个操作会涉及到多大的数据量?不同的回答,处理的方案其实是不同的。
 
更新大表数据,是我们在开发和运维,特别是在数据迁移领域经常遇到的一种场景。上面两个问题的回答是:目标数据表整体就很大,而且更新范围也很大。一个SQL从理论上可以处理。但是在实际中,这种方案会有很多问题。
 
本篇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大表处理策略,并且分析出他们的优劣。作为我们开发人员和DBA,选取的标准也是灵活的:根据你的操作类型(运维操作还是系统日常作业)、程序运行环境(硬件环境是否支持并行)和程序设计环境(是否可以完全独占所有资源)来综合考量决定。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出一张大表。

1、环境准备

我们选择Oracle 11.2版本进行试验。

SQL> select * from v$version;

 

BANNER

--------------------------------------------------------------------------------
 
Oracle Database 11g Enterprise Edition Release 11.2.0.1.0 - Production

PL/SQL Release 11.2.0.1.0 - Production

CORE    11.2.0.1.0    Production

 

TNS for Linux: Version 11.2.0.1.0 - Production

NLSRTL Version 11.2.0.1.0 – Production

 

 

准备一张大表。

 

 

SQL> create table t as select * from dba_objects;

Table created

 

SQL> insert into t select * from t;

72797 rows inserted

 

SQL> insert into t select * from t;

145594 rows inserted

 

(篇幅原因,中间过程略……)

SQL> commit;

Commit complete

 

 

SQL> select bytes/1024/1024/1024 from dba_segments where owner='SYS' and segment_name='T';
 
 

BYTES/1024/1024/1024

--------------------

 1.0673828125

 

SQL> select count(*) from t;

 

COUNT(*)

----------

 9318016

 

Executed in 14.711 seconds

 

 

数据表T作为数据来源,一共包括9百多万条记录,合计空间1G左右。笔者实验环境是在虚拟机上,一颗虚拟CPU,所以后面进行并行Parallel操作的方案就是示意性质,不具有代表性。
 
下面我们来看最简单的一种方法,直接update。

 

2、方法1:直接Update

 

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方法,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update数据表。即使很多老程序员和DBA,也总是选择出这样的策略方法。其实,即使结果能出来,也有很大的侥幸成分在其中。
 
我们首先看笔者的实验,之后讨论其中的原因。先创建一张实验数据表t_target。

 

 

SQL> create table t_targettablespace users as select * from t;

Table created

 

 

SQL> update t_target set owner=to_char(length(owner));

(长时间等待……)

 

 

在等待期间,笔者发现如下几个现象:

ü  数据库服务器运行速度奇慢,很多连接操作速度减缓,一段时间甚至无法登陆;

ü  后台会话等待时间集中在数据读取、log space buffer、空间分配等事件上;

ü  长期等待,操作系统层面开始出现异常。Undo表空间膨胀;

ü  日志切换频繁;

此外,选择这样策略的朋友还可能遇到:前台错误抛出异常、客户端连接被断开等等现象。

笔者遇到这样的场景也是比较纠结,首先,长时间等待(甚至一夜)可能最终没有任何结果。最要命的是也不敢轻易的撤销操作,因为Oracle要进行update操作的回滚动作。一个小时之后,笔者放弃。
 
 

 

updatet_target set owner=to_char(length(owner))

ORA-01013: 用户请求取消当前的操作

(接近一小时未完成)

 

 

之后就是相同时间的rollback等待,通常是事务执行过多长时间,回滚进行多长时间。期间,可以通过x$ktuxe后台内部表来观察、测算回滚速度。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有“乖乖等待”。
 
 

 

SQL> select KTUXESIZ from x$ktuxe where KTUXESTA'INACTIVE';

 

  KTUXESIZ

----------

    62877

(……)

 

SQL> select KTUXESIZ from x$ktuxe where KTUXESTA'INACTIVE';

 

  KTUXESIZ

----------

      511

 

 

综合这种策略的结果通常是:同业抱怨(影响了他们的作业执行)、提心吊胆(不知道执行到哪里了)、资源耗尽(CPU、内存或者IO占到满)、劳而无功(最后还是被rollback)。如果是正式投产环境,还要承担影响业务生产的责任。
 
我们详细分析一下这种策略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承认这种方式的优点,就是简单和片面的高效。相对于在本文中其他介绍的方法,这种方式代码量是最少的。而且,这种方法一次性的将所有的任务提交给数据库SQL引擎,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系统一个方面(CPU、IO或者内存)的能力。
 
如果我们的数据表比较小,经验值在几万一下,这种方法是比较合适的。我们可以考虑使用。

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Oracle Update的另一个方面,就是Undo、Redo和进程工作负载的问题。熟悉Oracle的朋友们知道,在DML操作的时候,Undo和Redo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当我们在Update和Delete数据的时候,数据块被修改之前的“前镜像”就会保存在Undo Tablespace里面。注意:Undo Tablespace是一种特殊的表空间,需要保存在磁盘上。Undo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支持数据库其他会话的“一致读”操作。只要事务没有被commit或者rollback,Undo数据就会一直保留在数据库中,而且不能被“覆盖”。
 
Redo记录了进行DML操作的“后镜像”,Redo生成是和我们修改的数据量相关。现实问题要修改多少条记录,生成的Redo总量是不变的,除非我们尝试nologging选项。Redo单个日志成员如果比较小,Oracle应用生成Redo速度比较大。Redo Group切换频度高,系统中就面临着大量的日志切换或者Log Space Buffer相关的等待事件。
 
如果我们选择第一种方法,Undo表空间就是一个很大的瓶颈。大量的前镜像数据保存在Undo表空间中不能释放,继而不断的引起Undo文件膨胀。如果Undo文件不允许膨胀(autoextend=no),Oracle DML操作会在一定时候报错。即使允许进行膨胀,也会伴随大量的数据文件DBWR写入动作。这也就是我们在进行大量update的时候,在event等待事件中能看到很多的DBWR写入。因为,这些写入中,不一定都是更新你的数据表,里面很多都是Undo表空间写入。
 
同时,长时间的等待操作,触动Oracle和OS的负载上限,,很多奇怪的事情也可能出现。比如进程僵死、连接被断开。

Statement: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voluntarily contributed by netizens, and the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This site does not assume corresponding legal responsibility. If you find any content suspected of plagiarism or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admin@ph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