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Query这种Write Less Do More的框架,用多了难免会对原生js眼高手低。
小菜其实不想写这篇博客,貌似很初级的样子,但是看到网络上连原生js事件绑定和解除都说不明白,还是决定科普一下了。
首先声明,小菜懂的也不是很多,只是把我的思路和大家分享一下。
DOM0事件模型
事件模型在不断发展,早期的事件模型称为DOM0级别。
DOM0事件模型,所有的浏览器都支持。
直接在dom对象上注册事件名称,就是DOM0写法,比如: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onclick = function(e){};
意思就是注册一个onclick事件。当然,它和这种写法是一个意思: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onmousemove"] = function(e){};
这没什么,只不过是两种访问js对象属性的方法,[]的形式主要是为了解决属性名不是合法的标识符,比如:object.123肯定报错,但是object["123"]就避免了这个问题,与此同时,[]的写法,也把js写活了,用字符串表示属性名称,可以在运行时动态绑定事件。
言归正传,事件被触发时,会默认传入一个参数e,表示事件对象,通过e,我们可以获取很多有用的信息,比如点击的坐标、具体触发该事件的dom元素等等。
基于DOM0的事件,对于同一个dom节点而言,只能注册一个,后边注册的同种事件会覆盖之前注册的。例如:
var bt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
btn.onmousemove = function(e){
alert("ok");
};
btn["onmousemove"] = function(e){
alert("ok1");
};
结果会输出ok1。
接下来再说说this。事件触发时,this就是指该事件在哪个dom对象上触发。例如:
var bt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
btn.onmousemove = function(e){
alert(this.id);
};
结果输出test。因为事件就是在id为test的dom节点上注册的,事件触发时,this当然代表这个dom节点,可以理解为事件是被这个dom节点调用的。
所以,想解除事件就相当简单了,只需要再注册一次事件,把值设成null,例如:
var bt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
btn.onclick = function(e){
alert("ok");
};
btn.onclick = null;
原理就是最后注册的事件要覆盖之前的,最后一次注册事件设置成null,也就解除了事件绑定。
事情还没结束,DOM0事件模型还涉及到直接写在html中的事件。例如:
通过这种方式注册的事件,同样遵循覆盖原则,同样只能注册一个,最后一个生效。
区别就是,这样注册的事件,相当于动态调用函数(有点eval的意思),因此不会传入event对象,同时,this指向的是window,不再是触发事件的dom对象。
DOM2事件模型
DOM2事件模型相对于DOM0,小菜仅仅了解如下两点:
· DOM2支持同一dom元素注册多个同种事件。
· DOM2新增了捕获和冒泡的概念。
DOM2事件通过addEventListener和removeEventListener管理,当然,这是标准。
但IE8及其以下版本浏览器,自娱自乐,搞出了对应的attachEvent和detachEvent,由于小菜才疏学浅,本文不做讨论。
addEventListener当然就是注册事件,她有三个参数,分别为:"事件名称", "事件回调", "捕获/冒泡"。举个例子:
var bt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
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alert("ok");
}, false);
事件名称就不用多说了,相比DOM0,去掉了前边的on而已。
事件回调也很好理解,事件触发了总得通知你吧!回调时和DOM0一样,也会默认传入一个event参数,同时this是指触发该事件的dom节点。
最后一个参数是布尔型,true代表捕获事件,false代表冒泡事件。其实很好理解,先来个示意图:
意思就是说,某个元素触发了某个事件,最先得到通知的是window,然后是document,依次而入,直到真正触发事件的那个元素(目标元素)为止,这个过程就是捕获。接下来,事件会从目标元素开始起泡,再依次而出,直到window对象为止,这个过程就是冒泡。
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这貌似是由于深厚的历史渊源,小菜也不怎么了解,就不乱说了。
由此可以看出,捕获事件要比冒泡事件先触发。
假设有这样的html结构:
然后我们在外层div上注册两个click事件,分别是捕获事件和冒泡事件,代码如下:
var bt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
//捕获事件
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alert("ok1");
}, true);
//冒泡事件
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alert("ok");
}, false);
最后,点击内层的div,先弹出ok1,后弹出ok。结合上边的原理图,外层div相当于图中的body,内层div相当于图中最下边的div,证明了捕获事件先执行,然后执行冒泡事件。
为什么要强调点击内层的div呢?因为真正触发事件的dom元素,必须是内层的,外层dom元素才有机会模拟捕获事件和冒泡事件,从原理图上就看出了。
如果在真正触发事件的dom元素上注册捕获事件和冒泡事件呢?
html结构同上,js代码如下:
var btnInne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Inner");
//冒泡事件
btnInner.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alert("ok");
}, false);
//捕获事件
btnInner.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alert("ok1");
}, true);
当然还是点击内层div,结果是先弹出ok,再弹出ok1。理论上应该先触发捕获事件,也就是先弹出ok1,但是这里比较特殊,因为我们是在真正触发事件的dom元素上注册的事件,相当于在图中的div上注册,由图可以看出真正触发事件的dom元素,是捕获事件的终点,是冒泡事件的起点,所以这里就不区分事件了,哪个先注册,就先执行哪个。本例中,冒泡事件先注册,所以先执行。
这个道理适用于多个同种事件,比如说一下子注册了3个冒泡事件,那么执行顺序就按照注册的顺序来,先注册先执行。例如:
var btnInne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Inner");
btnInner.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alert("ok");
}, false);
btnInner.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alert("ok1");
}, false);
btnInner.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alert("ok2");
}, false);
结果当然是依次弹出ok、ok1、ok2。
为了进一步理解事件模型,还有一种场景,假如说外层div和内层div同时注册了捕获事件,那么点击内层div时,外层div的事件一定是先触发的,代码如下:
var bt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
var btnInne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Inner");
btnInner.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alert("ok");
}, true);
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alert("ok1");
}, true);
结果是先弹出ok1。
假如外层div和内层div都是注册的冒泡事件,点击内层div时,一定是内层div事件先执行,原理相同。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对于div嵌套的情况,如果点击内层的div,外层的div也会触发事件,这貌似会有问题!
点击的明明是内层div,但是外层div的事件也触发了,这的确是个问题。
其实,事件触发时,会默认传入一个event对象,前边提过了,这个event对象上有一个方法:stopPropagation,通过此方法,可以阻止冒泡,这样外层div就接收不到事件了。代码如下:
var bt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
var btnInner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Inner");
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alert("ok1");
}, false);
btnInner.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e){
//阻止冒泡
e.stopPropagation();
alert("ok");
}, false);
终于要说说怎么解除事件了。解除事件语法:btn.removeEventListener("事件名称", "事件回调", "捕获/冒泡");
这和绑定事件的参数一样,详细说明下:
· 事件名称,就是说解除哪个事件呗。
· 事件回调,是一个函数,这个函数必须和注册事件的函数是同一个。
· 事件类型,布尔值,这个必须和注册事件时的类型一致。
也就是说,名称、回调、类型,三者共同决定解除哪个事件,缺一不可。举个例子:
var btn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st");
//将回调存储在变量中
var fn = function(e){
alert("ok");
};
//绑定
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fn, false);
//解除
btn.removeEventListener("click", fn, false);
要想注册过的事件能够被解除,必须将回调函数保存起来,否则无法解除。
DOM0与DOM2混用
事情本来就很乱了,这又来个混合使用,还让不让人活了。。。
别怕,混合使用完全没问题,DOM0模型和DOM2模型各自遵循自己的规则,互不影响。
整体上来说,依然是哪个先注册,哪个先执行,其他就没什么了。
后记
至此,原生js事件已经讲的差不多了,小菜仅仅知道这些而已,欢迎读者补充其他知识点。
在实际应用中,真正的行家不会傻傻的真的注册这么多事件,一般情况下,只需在最外层dom元素注册一次事件,然后通过捕获、冒泡机制去找到真正触发事件的dom元素,最后根据触发事件的dom元素提供的信息去调用回调。
也就是说,行家会自己管理事件,而不依赖浏览器去管理,这样即可以提高效率,又保证了兼容性,JQuery不就是这么做的嘛~
好了,教程到此结束,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去掉重复并排序的方法:1、使用“Array.from(new Set(arr))”或者“[…new Set(arr)]”语句,去掉数组中的重复元素,返回去重后的新数组;2、利用sort()对去重数组进行排序,语法“去重数组.sort()”。

本篇文章给大家带来了关于JavaScript的相关知识,其中主要介绍了关于Symbol类型、隐藏属性及全局注册表的相关问题,包括了Symbol类型的描述、Symbol不会隐式转字符串等问题,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怎么制作文字轮播与图片轮播?大家第一想到的是不是利用js,其实利用纯CSS也能实现文字轮播与图片轮播,下面来看看实现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篇文章给大家带来了关于JavaScript的相关知识,其中主要介绍了关于对象的构造函数和new操作符,构造函数是所有对象的成员方法中,最早被调用的那个,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本篇文章给大家带来了关于JavaScript的相关知识,其中主要介绍了关于面向对象的相关问题,包括了属性描述符、数据描述符、存取描述符等等内容,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方法:1、利用“点击元素对象.unbind("click");”方法,该方法可以移除被选元素的事件处理程序;2、利用“点击元素对象.off("click");”方法,该方法可以移除通过on()方法添加的事件处理程序。

目前,CSS 原生嵌套语法处于开发者试用状态,CSS 工作组正在制定相关规范,Chrome 浏览器预计将于 112 版本正式推出 CSS 原生嵌套功能。

本篇文章给大家带来了关于JavaScript的相关知识,其中主要介绍了关于BOM操作的相关问题,包括了window对象的常见事件、JavaScript执行机制等等相关内容,下面一起来看一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热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能驱动的应用程序,用于创建逼真的裸体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用于从照片中去除衣服的在线人工智能工具。

Undress AI Tool
免费脱衣服图片

Clothoff.io
AI脱衣机

AI Hentai Generator
免费生成ai无尽的。

热门文章

热工具

SublimeText3 Mac版
神级代码编辑软件(SublimeText3)

适用于 Eclipse 的 SAP NetWeaver 服务器适配器
将Eclipse与SAP NetWeaver应用服务器集成。

ZendStudio 13.5.1 Mac
功能强大的PHP集成开发环境

mPDF
mPDF是一个PHP库,可以从UTF-8编码的HTML生成PDF文件。原作者Ian Back编写mPDF以从他的网站上“即时”输出PDF文件,并处理不同的语言。与原始脚本如HTML2FPDF相比,它的速度较慢,并且在使用Unicode字体时生成的文件较大,但支持CSS样式等,并进行了大量增强。支持几乎所有语言,包括RTL(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和CJK(中日韩)。支持嵌套的块级元素(如P、DIV),

SublimeText3 英文版
推荐:为Win版本,支持代码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