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dy, 大家好,又是我~
上一次我们简单的谈了一下font set和一些要注意的基本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字体这一话题,深入讲讲上次提到的“通用字体族”。首先是最常用的 serif 和 sans-serif 这两个通用字体族。
Serif 在印刷学上指衬线字体。为了理解衬线字体的概念,大家先看几个典型的衬线字体的例子:
My
Georgia字体 King
Times New Roman 字体 汉字
宋体
单词 My 中的字母 “M”上下方突出的短横线就是所谓的衬线。同样,y的上方,K的上下,i 和n的下方也都有衬线,所以这些字体都被称为衬线字体。但衬线字体并不一定都有衬线,比如上面例子中的g, “汉”和“字”。事实上,只要满足末端加强原则的字体都是衬线字体。所谓的末端加强,就是使用衬线或粗细变化,使字体笔画的末端得到加强,以改善小号文字的可读性。比如上面例子中的y的下半部分,还有宋体的中文字符,都是采取加粗笔划的末端来达到末端加强的效果。除此之外,很多衬线字体还会采用加强竖向笔划(比如宋体中竖比横粗),夸张字形(最明显的就是小写g这个字符了)等方法进一步改善它的可读性。
因为衬线字体的可读性非常好,所以它应用的最多的地方也正是出版物或者印刷品的正文内容等以大段文字作为表现形式的作品上。
比较常见的衬线字体有 Georgia, Garamond, Times New Roman, 中文的宋体等等。
衬线字体以外的一切字体都是无衬线字体。sans- 这个前缀其实是法语,所以比较标准的发音是 /san/ 而不是 /sans/。它的意思是“没有”。所以sans-serif就是无衬线字体。
Gut
Verdana 字体 Might
Arial 字体 书写
幼圆
无衬线字体比较圆滑,线条一般粗细均匀。比较适合用作艺术字、标题等。因为无衬线字体通常粗细比较均匀,所以在小字体显示的时候,可读性会降低,容易引起视觉疲劳。
常见的无i衬线字体有 Trebuchet MS, Tahoma, Verdana, Arial, Helvetica, 中文的幼圆、隶书等等。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知道,衬线字体之所以被设计出来,就是为了用作正文内容的。大家可以随手抄起一张报纸,看看上面的文章是不是宋体。如果手头有外语读物的话,也可以翻来看一下,正文都是衬线字体。同样大小的衬线字体比无衬线字体容易阅读:
The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
The quick brown fox jumps over the lazy dog.
然后大家可以把报纸翻到头版头条——标题一般都会是各种粗细一致的综艺体或者是中黑体。英文报纸的标题大多也是无衬线的。这个就是应用他们的基本原则。
但是大家可以看很多网站——它们的正文内容恰恰是无衬线的Tahoma, Verdana, Arial等等。中文网站可能因为字体的局限性,仍旧使用宋体居多,但查看它们的样式表,就会发现候补字体也大多是无衬线的。这样是不是不好呢?
当然不是。
衬线字体的可读性其实仅仅体现在小字体上。大家可以拿出刚刚抄起来的报纸,和你显示器上的文字比较一下——你会发现,报纸上的文字比显示器上的文字整整小一圈。实际上,新明晚报上通常大小的宋体文字,在点距为0.25mm的高质量液晶显示器上,大小大约只相当于10px ~ 11px的显示字符;在普通的液晶显示器(点距一般为0.28mm)上,甚至可能只相当于8px~10px的显示字符。
这个就是 print media 和 screen media 的最大区别。印刷业为了节约成本,因此会尽可能的在保证可读的情况下,把文字印小。显示器不存在这样的成本,因此可以显示比较大的文字。在文字足够大的情况下,无衬线字体也是同样可读的。而且因为无衬线字体通常有艺术性,因此在显示器上显示通常比较赏心悦目;而且无衬线字体种类比衬线字体多得多,因此选择余地也很大。所以大家尽可以放心去使用。但是必须保证以下原则:凡是使用无衬线字体的,必须保证其在正文内容中的可读性。否则,使用衬线字体。换而言之,如果你要使用无衬线字体显示网页的正文内容,那么,你必须把它的font-size设的足够大,以保证用户能轻易阅读。
至于具体将font-size 设多大,是因字体而异的。12px 对于 Verdana 来说已经完全足够,但是要能轻易的阅读隶书,可能需要24px以上才行。
对于11px以下的英文字体,推荐使用衬线字体。至于中文,因为显示器的硬件限制,不论是什么字体,都不推荐使用11px以下的font-size来显示。
印刷学中,除了serif 和 sans-serif 之外,通常还有 monospace 等宽字体、scripts 手写体(比如花体)、blackletter 铅字体(也叫 gothic 哥特体。严格的说,很多常用的serif字体其实是gothic字体)、ornamental 装饰体(那些在文字笔划上或者周围有装饰花纹的字体。很多中世纪书籍上很常见。如果脑残体真的成了字体,那么应该可以算装饰体吧……)和 symbol 符号字体(比如有名的wedding123……)。
所谓的等宽字体,是指每个字符宽度都一致的字体。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 Courier New 字体。因为字符宽度一致,所以特别容易对齐,能快速精确的定位到某行某列,因此经常用来显示代码。
要注意的是,一个等宽字体同时也可以是一个衬线(或者非衬线)字体。比如 Courier New 这个字体也可以看作是一个serif(严格的说是gothic)字体。
要注意的是,CSS中不支持symbol字体族。使用symbol类的字体请用图片。
大家可以看到,其实黑体的确是经过末端加强的,所以很多印刷品的正文也会使用黑体。像这种使用温和的末端加强,笔划粗细大致一致的字体,其实也可以被称为petit-serif/小衬线体。 (那些类似于宋体一样有显着末端加强,并且笔划粗细有明显区别的,通常称为slab-serif/雕版衬线体)
只是很遗憾,因为诸多的硬件原因,在显示器上实际显示黑体时,大家还是可以把它看作一个无衬线字体
斜体是oblique。 Italic 顾名思义,是意大利体。 Italic 是一种书写方式(calligraphy script),而oblique 是一种印刷样式,两者是不同的东西。中学英语习字册交授的书写方式就是意大利体。除了意大利体外,比较流行的书写方式还有法兰西体(就是传说中的花体字,正名是French Script)、哥特体、亚伯拉罕体等等。
很多考究的字体都会为意大利体定制一套特殊的字体,而不是简单的显示成斜体。比如下面的图片里,三行文字都是Georgia字体。第一行普通;第二行是oblique,也就是斜体;第三行才是真正的italic意大利体。
大家仔细看第三行的a, l, i, e 等字母——很明显的看出区别了吧。实际上,Georgia Italic 和 Georgia 在系统内是两个不同的字体文件。当我们指定 font-style: italic 的时候,系统就会自动搜寻是不是存在Georgia Italic这个字体,并尝试使用这个字体来显示文字内容。
按理说当我们用font-style: oblique 指定字体样式时,浏览器不应该去寻找Georgia Italic这个字体,而直接将Georgia字体倾斜显示,所以理论上应该得到图中第二行文字的效果。可惜,连W3C在CSS规范中,自己的参考实现也说是“如果UA不能正确显示italic 和oblique, 可以使用italic来代替oblique显示”,所以几乎没有浏览器实现区分italic 和oblique。哪怕你设置的font-style是oblique, 你也会发现,浏览器显示的也还是italic
今天就到这里了。下一讲我会谈谈如何构建一个合理的font-family,并推荐几个使用的字体组合给大家。那么,再见了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