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Linux环境下,一切皆文件,文件可以表示一切。而文件系统则是这些普通组件的集合。在嵌入式领域中,常常使用基于busybox构建的rootfs来构建文件系统。
busybox诞生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如今已成为嵌入式行业中主流的rootfs构建工具。
busybox的代码是完全开源的。你可以进入官方网站,点击”Get BusyBox”下面的”Download Source”进入源码下载界面。
“
官方网站链接:
https://busybox.net/”
下载源码之后将源码拷贝到编译环境中,在编译前需要对busybox进行配置,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
1. 编译工具链设置
2. 编译模式设置
3. 文件系统支持的功能
前两项为必须完成的,而第三点根据用户自己的需求自行制定。
执行make menuconfig进入配置界面。
编译工具链设置
设定的交叉编译工具链要同kernel编译时使用的工具链一样,例如将交叉编译工具链设置为arm-linux-gnueabi-,则进入到build options中进行设置。
当然,也可以进入到根目录下的Makefile文件中修改对应的交叉编译工具链以及平台信息等。
编译模式设置
设置编译出的镜像文件是静态还是动态的,若是动态编译,需要手动将交叉编译工具链下的lib库拷贝到最终的_install文件夹下面,反之则不需要。静态编译的配置如下,可以看到括号内的提示是不包含共享库。该项不使能则编译方式为动态的。
**设定rootfs支持的功能
**
busybox可以支持上百种命令行及其他功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可进行增减,例如增加devmem命令行,则勾选上对应的使能框。
编译
执行make、make install后,在编译路径下会生成_install文件夹,里面包含bin、sbin、usr等文件。查看刚添加的devmem命令,发现已经编译出来了。
此时将busybox下编译出来的_install拷贝出来,作为rootfs的基本框架,然后再增添其他必须的组件即可。
将_install下的所有文件拷出并创建lib、etc文件夹,然后将交叉编译工具链arm-linux-gnueabi下的lib库拷贝到创建的lib文件夹下。
然后再依次创建home、opt、run、sys、var、boot、dev 、media、proc、tmp、usr
配置etc目录
在创建rcS文件前需要在etc目录下手动创建init.d文件夹,并在init.d文件夹下创建rcS。
至此,执行下面的命令,就可以打包生成一个最轻量级的rootfs了。
tar -jcvf rootfs.tar.bz2 *
使用mfgtools将压缩好的rootfs.tar.bz2下载到mmc中,再次启动系统,可以看到制作的根文件系统已经可以正常工作,我们之前添加的devmem命令也可以正常执行。
以上是手把手教你构建linux rootfs的详细内容。更多信息请关注PHP中文网其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