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有力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的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为了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从关键技术突破、重点产品培育、场景应用拓展、产业生态营造等方面做出了具体部署
同时,《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在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场景得到示范应用。培育2-3家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打造2-3个产业发展集聚区,孕育开拓一批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实现规模化发展,相关产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来看四大重点举措:
1、开发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人形机器人“大脑”,增强环境感知、行为控制、人机交互能力。科学布局人形机器人算力,加速大模型训练迭代和产品应用。
2、建立人形机器人通用整机平台,以支持后续的个性化功能开发。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需求,开发低成本的交互型、高精度型和在极端环境下高可靠性的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
3、打造制造业典型场景,聚焦3C、汽车等制造业重点领域,提升人形机器人工具操作与任务执行能力,打造人形机器人示范产线和工厂。加快人形机器人在民生及重点行业推广,拓展人形机器人在医疗、家政、农业、物流等领域落地应用。
4、发挥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带动作用,引导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积极参与。用好国家产融合作平台,支持领军企业上市融资,推动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加强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应用人工智能的大型模型
在突破关键技术方面,《意见》指出,打造人形机器人“大脑”和“小脑”,开发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人形机器人“大脑”,增强环境感知、行为控制、人机交互能力。建设大模型训练数据库,创新数据自动化标注、清洗、使用等方法,扩充高质量的多模态数据。科学布局人形机器人算力,加速大模型训练迭代和产品应用。开发控制人形机器人运动的“小脑”,搭建运动控制算法库,建立网络控制系统架构。
突破“肢体”关键技术,打造仿人机械臂、灵巧手和腿足,突破轻量化与刚柔耦合设计、全身协调运动控制、手臂动态抓取灵巧作业等技术。突破轻量化骨骼、高强度本体结构、高精度传感等技术,研发高集成、长续航的人形机器人动力单元与能源管理技术。
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完备的人形机器人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明确重要的技术、物料、企业、制造设备和关键软件等清单,有针对性地推进“弱项补短、强项锻造”。并加快人形机器人与元宇宙、脑机接口等领先技术的融合,探索多学科、多领域的创新模式
在重点产品培育方面,《意见》制定了具体计划,包括打造整机产品、巩固基础部件、促进软件创新等方面
《意见》要求,构筑人形机器人通用整机平台,支持后续个性化功能开发。面向不同应用场景需求,开发低成本交互型、高精度型以及极端环境下高可靠型等人形机器人整机产品。聚焦人形机器人专用传感器,突破视、听、力、嗅等高精度传感关键技术,提升环境综合感知能力。开发面向人形机器人的专用芯片,提升运动控制、认知决策等计算效能。同时,推动人形机器人操作系统与通用大模型等技术深度融合,提供安全、稳定、易用的系统平台。
打造人形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
在拓展场景方面,《意见》指出,打造特种应用场景下高可靠人形机器人解决方案。面相要地警戒守卫、民爆、救援等场景强化人形机器人相关能力,降低作业人员危险性。
同时,我们需要在制造业中创建典型的场景,并将重点放在3C、汽车等制造业领域,提升人形机器人在工具操作和任务执行方面的能力,建立人形机器人示范产线和工厂,在典型的制造场景中实现深度应用。为了满足非结构化生产制造环节的需求,我们还需要加强人形机器人与设备、人员和环境之间的协作和互动能力,以支持灵活和定制化的生产制造
《意见》指出,要加快人形机器人在民生及重点行业推广。拓展人形机器人在医疗、家政等民生领域服务应用,满足生命健康、陪伴护理等高品质生活需求。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农业、物流等重点行业应用落地,提升人机交互、灵巧抓取、分拣搬运、智能配送等作业能力。
《意见》还强调,要积极营造产业生态。培育优质企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具有生态主导力和全球竞争力的人形机器人“链主”企业,带动产业创新资源集聚。针对人形机器人的部组件配套、特色化集成及场景化应用等,加大对优质企业的培育力度,激发涌现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独角兽企业。
同时,支持建设人形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凝聚产学研各界优势力量,提升关键共性技术供给能力。建设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推进开源基金会能力建设,加强对重点企业开源项目的支持力度。
支持人形机器人领军企业进行上市融资
为保障相关举措落地实施,《意见》要求,加强部门协同,统筹推进技术攻关、产业发展、融合应用、安全治理等工作,促进人形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融合发展。
完善产业政策,围绕专用软件、核心部组件、整机及应用示范等重点任务加大投入。发挥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等带动作用,引导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积极参与。用好国家产融合作平台,支持领军企业上市融资,推动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今年以来,国内机器人相关政策不断出台,积极推进机器人研发建设。
今年年初,工信部等17个部门联合发布了《“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旨在促进各行业和地区结合其发展阶段和特色,开展“机器人+”应用的创新实践
政策的引领下,各地积极做出响应。北京市在6月28日发布了《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其中提出要着眼于世界前沿技术和未来战略需求,加快推动人形机器人的布局,从而推动医疗健康、协作、特种和物流四类优势机器人产品的快速发展
上海市经信委等五个部门于10月26日发布了《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据方案提出,到2025年,上海将建立全球具有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此外,上海还将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并实现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
上海证券研报认为,人形机器人处于商业化前期,需要软硬件不断迭代以达到“类人类”功能,解决成本问题是产业化的前提。随着后续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将在11月进行的行走测试、傅利叶人形机器人的陆续交付等利好事件的催化下,有望带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机会。
广发证券研报则指出,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趋势之潮已至,密切关注产业“0-1”过程的涌现。就当前的人形机器人市场整体格局来看,多方势力分别在软件(算法、人工智能技术等)及硬件 (自研电机、整体结构、运控能力等)等方面具备其先发优势,同时部分厂商已具备商业化能力,有望于今年四季度交付产品。当下应积极关注各家现有企业及新进者的技术路线及产业化进程,并关注成熟产业迁移到人形机器人产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技术复用现象,等待人形机器人产业“0-1”拐点的到来。
根据国际机器人协会的预测,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的规模将达到千亿元
需要重写的内容是:责编:杨喻程
校对:杨立林
以上是工信部最新发布文件:人形机器人成下一个颠覆性产品?的详细内容。更多信息请关注PHP中文网其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