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 8 月 18 日消息,本站从工信部获悉,为充分发挥标准对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的引领规范作用,持续完善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技术和标准体系,工信部组织有关单位编制完成了《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 版)》(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显示,到 2025 年,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基本建立。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30 项以上,助推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进一步凸显;支持社会团体自主制定和发布团体标准,实施先进团体标准应用示范;参与制定国际标准 10 项以上,为推动物联网产业全球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征求意见稿规定,组织推动物联网全产业链上的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加强标准化工作协同;加强物联网标准验证、检测、成果转化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地方出台物联网标准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政策措施;建立物联网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制度,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订完善相关标准,保证标准的实用性和时效性;加快物联网国际标准转化,提升国内和国际标准关键指标的一致性程度。
征求意见稿重点如下:
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加快物联网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推动先进适用的科技创新成果融入标准,持续提升标准技术水平。面向行业应用需求,协同推进物联网与重点行业融合应用标准研制,加速构建规模化、集约化的物联网产业生态。
系统布局,急用先行。统筹推进物联网各类型标准研制,加强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持续完善标准工作体系。聚焦物联网技术创新、应用场景开拓、产业发展和安全保障需求,加快基础通用、关键技术、测评方法、典型应用等标准研制。
协同推进,开放合作。充分发挥产学研用各方、产业链各环节的优势力量,加强跨行业、跨领域工作协同,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的有效衔接。鼓励我国企事业单位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积极贡献中国方案,共同制定国际标准。
建设目标
到 2025 年,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基本建立。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30 项以上,助推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进一步凸显;支持社会团体自主制定和发布团体标准,实施先进团体标准应用示范;参与制定国际标准 10 项以上,为推动物联网产业全球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建设思路
(一)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标准体系结构
根据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所涉及的要素、活动等内容,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包括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建设运维标准和应用标准等四大部分,见图 1。基础标准是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的总体性、框架性标准,为其他各类标准提供基础支撑;技术标准是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的关键共性技术与融合技术标准,为实现物联网应用提供技术保障;建设运维标准是物联网系统规划、建设、运行、维护的标准,为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提供重要保障;应用标准是面向行业具体应用需求,对其它部分标准的细化,支撑各行业发展。
(二)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框架
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标准体系框架由基础标准、技术标准、建设运维标准、应用标准等组成,如图 2 所示。
建设内容
(一)基础标准
包括术语与分类、架构、标识、测评、安全可信、管理等标准。
1. 术语与分类
用于统一物联网技术、产品、服务、应用等相关概念、分类和描述。
2. 架构
用于规范物联网的构成,以及各构成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包括物联网参考模型、系统架构等标准。
3. 标识
用于规范物联网领域各类对象的标识编码、注册、解析,包括标识编码、编码格式、对象元数据、解析系统等标准。
4. 测评
用于规范物联网设备、系统的测试要求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物联网设备及系统一致性、互联互通、互操作、环境适应性等测试要求,以及物联网系统功能、性能、能力成熟度等测评指标体系与方法。
5. 安全可信
用于规范物联网终端、网络、平台(系统)、网关等关键构成部分的安全、可信要求及保障措施,包括物联网安全架构、安全分级、终端安全、传输安全、数据安全、平台(系统)安全、安全管理等标准;物联网可信架构、可信分级、身份可信、数据可信、系统可信等标准。
6. 管理
用于规范相关责任主体对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的管理要求,包括物联网感知设施管理、网络设施管理等标准,以及规范物联网从业人员能力要求相关标准。
(二)技术标准
包括感知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融合技术等标准。
1. 感知技术
用于规范物联网信息感知、采集、获取等相关技术,包括传感器、条码识别、二维码识别、音视频采集、高精度定位、无线感知、无源感知、融合感知等标准。
2. 网络与通信技术
用于规范物联网网络架构、设备、协议、接入、组网与融合等相关技术,包括:物联网网络接入设备、交换设备、网关等网络设备标准,短距离无线通信、移动通信、有线通信、海上通信、水下通信等通信技术标准;无线传感网、无线个域网、无线局域网、低功耗广域网、卫星物联网、确定性网络、时间敏感网络、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IPv6 等网络技术标准;物联网接入公众网络或专用网络的网络接口标准;异构物联网互联、配置、协同、调度、互操作等网络融合标准。
3. 数据处理技术
用于规范信息模型、数据分析、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融合、数据接口等技术,包括数据字典、元数据、物模型等。
信息模型标准,协同信息处理、规则引擎等数据分析标准,存储结构、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数据治理等数据存储与管理标准,数据汇聚、感知信息融合等数据融合标准,数据交换共享、人机交互、数据互操作、数据可视化等数据接口标准。
4. 融合技术
用于规范物联网系统设计及应用过程中关联的相关技术,包括海量多源异构数据分析、分布式计算、分布式存储等大数据融合技术标准,资源虚拟化、分布式资源管理等云计算融合技术标准,数字身份、数据上链、共识机制、轻节点或多节点组网等区块链融合技术标准,物体运行机理模型、边缘智能、模型压缩、联合学习、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融合技术标准。
5. 射频与电磁兼容技术
用于规范物联网设备和系统的频率使用、射频性能、电磁兼容性能,包括物联网设备和系统射频技术要求及测试方法、电磁兼容要求及测试方法等。
6. 边缘计算技术
用于规范物联网边缘数据采集与处理、边缘设备、边缘平台、云边端协同等技术,包括边缘计算通用要求、边缘数据接口、边缘数据管理、资源配置与协同、边缘节点、边缘网关、边缘控制器、边缘智能等标准。
7. 物联网操作系统
用于规范物联网操作系统的通用基础功能与技术要求,包括操作系统架构、内核及驱动接口、系统服务、资源共享与虚拟化、分布式协同、应用开发框架、安全性等标准。
8. 数字孪生技术
用于指导基于物联网的目标实体与数字实体间交互映射、仿真、分析、辅助决策等,包括数字孪生参考架构、面向不同系统层级的功能与性能要求、数据交互与接口、性能评估及符合性测试等标准。
(三)建设运维标准
建设运维标准指导各行业推进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规模化部署应用,为各领域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集成实施、协同运维和统一管理提出总体性要求。
1. 规划设计
用于规范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在规划设计阶段的总体要求、关键流程及相关技术,主要包括针对物联网系统、网络基础设施、平台、终端等不同对象的规划设计相关标准。
2. 部署实施
用于规范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整体建设和部署实施要求,主要包括产品选型要求、设施设备部署要求、验收及交付规范、实施保障等相关标准。
3. 运行维护
用于规范物联网各类系统、平台、设施设备日常运行状态监测及维护相关要求,主要包括物联网各类对象的运行维护通用要求、运行监测指标、故障诊断方法等相关标准
(四)应用标准
应用标准立足行业需求,结合行业应用特点,从支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角度出发,给出行业应用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指南。
1. 智能制造
面向实时性、自动化、嵌入式、高安全的工业物联网设备、平台等的研制、生产、应用,规定工业制造中信息感知、自主控制、生产环境监测、设备健康管理、物料实时监测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2. 智慧家居
面向智慧家居系统的部署、性能评测、接入认证、跨厂商互联互通等需求,规定智慧家居领域的设备、平台、应用、系统相关的功能和技术要求,以及相关网络、跨平台互通、端-边-云协同所涉及的架构、接口、协议等要求。
3. 智慧城市
面向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改造以及相关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开发,规定城市、园区、楼宇设备状态监测评估、多源异构数据采集与汇聚、跨协议接入、系统功能复用与控制、跨部门数据共享与应用协同等技术要求。
4. 数字乡村
面向乡村智慧电网、智慧物流、智慧水利、公共治理、综合服务等建设领域,规定用户端能源管理、乡村运输服务站公共信息管理、动态水体监测、乡村公共卫生信息采集、疫情联防联控等方面的感知终端和物联网系统技术要求。
5. 智慧交通
面向智能交通管理、智慧调度、通信控制等应用,规定道路、轨道、港口航运等方面交通基础设施以及交通工具的信息感知、通信、数据处理等技术要求。
6. 车联网
面向车、路、人、云的信息交互和相互间安全、有序、高效协同,规定车联网相关路侧通信系统、交通环境和交通基础设施的信息采集设备、智能车载及便携终端、管理及服务平台等要求。
7. 智慧能源
面向电、气、水、热等典型能源领域源网荷储全过程中的物联网应用,规定能源生产控制、区域能源管理、智能计量体系、综合能源服务等典型应用的系统、设备、协议接口、海上或水下组网、数据互联互通等技术要求。
8. 公共安全
面向公共安全的信息感知、状态监测、动态防控、故障预警、综合处理应对、自然灾害应急等场景,规定公共安全领域传感器、控制器等感知终端、各类公共安全应用管理平台、数字防疫系统、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系统、通信协议接口等技术要求。
9. 智慧农业
面向农业生产、病虫害防治、禽畜水产养殖、农产品质量追溯、渔政执法等应用场景,规定环境监测系统、远程监
控系统、各类生理特征监测终端等技术参数、协议接口、采集数据目录等。
10. 智能建造
面向预制构配件生产运输装配、智慧工地、智能装备、智慧运维等场景,规定物联网在智能建造应用过程的总体性要求,以及智能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近场通信、低功耗广域网等物联网技术要求。
11. 智慧环保
面向环境检测、污染源管理、环境监察执法等场景,规定物联网在环境数据采集终端、污染物排放预测数据模型、环保监测平台等方面的功能和技术要求。
12. 智慧文旅
面向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高清直播等新型文旅服务,规定智慧酒店运营管理系统、智慧导览系统、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文物环境监测和调控系统的功能和技术要求。
13. 智慧医疗
面向远程医疗、医学影像、医疗监护、健康管理、辅助诊断、医疗设备及药品管理等场景,规定物联网在医疗健康数据采集、网络通信传输、远程医疗通信网络、生命体征感知终端、医疗设备、平台、系统等相关技术、功能、性能、安全、评测、运营、服务等要求。
14.智慧物流
面向物流在枢纽设施、骨干线路、区域分拨中心和末端配送节点等各物流环节,规定标识、分拣、仓储、调度、追踪、无接触配送等相关功能与技术要求。
15. 智慧教育
面向智慧校园建设、教学资源数字化、在线课堂等应用场景,规定智能教学助手、教育机器人、智能学伴、语言文字信息化等技术、产品、服务要求。
组织实施
加强统筹协调。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推动物联网全产业链上的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加强标准化工作协同。充分发挥标准化技术组织、产业技术联盟等平台作用,加强跨行业、跨领域的多标委会技术协作,共同构建先进适用的物联网标准体系。
完善工作体系。建立物联网科技项目与标准化工作联动机制,科技项目研发中强化标准核心技术指标研究,及时将先进适用科技创新成果融入标准,提升标准水平;加强物联网标准验证、检测、成果转化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地方出台物联网标准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政策措施。
加强应用实施。充分发挥地方主管部门、标准化组织、行业协会等的作用,开展标准宣标贯标活动,推进标准宣贯实施;组织开展物联网标准应用试点工作,通过优秀案例的遴选,形成最佳实践,促进标准应用推广;建立物联网标准实施效果评估制度,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订完善相关标准,保证标准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深化国际合作。加快物联网国际标准转化,提升国内和国际标准关键指标的一致性程度。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等国际标准化活动,携手国内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制定物联网国际标准。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本站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以上是工信部:到 2025 年,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基本建立的详细内容。更多信息请关注PHP中文网其他相关文章!

近日,有汽车博主放出了疑似销售曝光的领克Z10价格。根据这名来自广西南宁某领克中心的员工的爆料,领克Z10400V版本的起售价为18.98万元,而800V版本的起售价为22.98万元。该员工还表示"18万元起步,真香警告",疑似暗示首销期间可能还会有更多权益。fenye领克Z10据汽车博主间接爆料,领克Z10预计将于:预售时间:7月正式交付:8月售价:起步价:18.28万元中配车型:19.28万元高配版本:20.78万元首发优惠减免:8000元左右fenye领克Z10价格爆料

工信微报官方公众号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个部门今天发布了关于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的通知通知指出,到2025年,相关部门支撑新兴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将逐步完善、并将引领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标准加快形成。本站发现,官方表示,“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标准成果的比例将在后年达到60%以上,届时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的联动也将更加高效。2025年,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将达到2000项以上,培育先进团体标准300项以上,以标准指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更加

本站10月20日消息,中国信通院CAICT发布消息,2023年9月2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年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面向人工智能大模型工程化技术及应用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发布中标公示,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牵头的联合体(参与单位: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三六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商汤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京东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佳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联合体)以第一候选人

脑机接口照进现实!工信部未来将重点培育,产业化道路还有多远?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齐萌张智深圳报道14年前,《阿凡达》电影面世,充满幻想甚至是魔幻的脑机接口贯穿整个剧情,而后脑机接口便成为不少科幻片中的必备元素。而如今,脑机接口照进现实。5月29日,在“脑机接口创新发展论坛”上,工信部总工程师赵志国介绍,在产业界共同努力下,我国已经形成覆盖基础层、技术层与应用层的脑机接口全产业链,并在医疗、教育、工业、娱乐等领域应用落地。他表示,工信部将把脑机接口作为培育未来

本站10月9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国资委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计算力方面,算力规模超过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东西部算力平衡协调发展。运载力方面,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间基本实现不高于理论时延1.5倍的直连网络传输,重点应用场所光传送网(OTN)覆盖率达到80%,骨干网、城域网全面支持IPv6,SRv6等创新技术使用占比达到40%。存储力方面,存

早前真我GTNeo6SE预热将搭载骁龙7+Gen3、首发6000nit无双屏,4月发布,今天官方公布了真机正面照。如上图所见,realme中国区总裁徐起晒出了真我GTNeo6SE的真机正面照,称其采用超窄边微曲屏设计,"机圈最帅正脸,有图有真相"。拉高曝光之后可以看到屏幕边框确实还行,但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到高管夸自家产品是"最帅""最美"总是有点尴尬王腾夸RedmiTurbo3是"最美正颜"同样如此。再附上真我GTNeo6SE的工信部证件照,预计其将采用1.5K分辨率的京东方BOE曲面屏,局部峰

11月2日,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有力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的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为了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从关键技术突破、重点产品培育、场景应用拓展、产业生态营造等方面做出了具体部署同时,《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本站5月5日消息,工信部日前公布2024年一季度我国软件业经济运行情况,业务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利润总额增速小幅提高,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收入增势良好。报告显示,2024年一季度我国软件业务收入28020亿元,同比增长11.9%,增速与1-2月份持平;软件业利润总额3188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较1-2月份提高2.3个百分点;软件业务出口115.6亿美元,同比下降3.3%,降幅较1-2月份扩大3个百分点。各领域运行情况,本站汇总如下:上个季度,软件产品收入达到6833亿元,同比增长9.4%


热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能驱动的应用程序,用于创建逼真的裸体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用于从照片中去除衣服的在线人工智能工具。

Undress AI Tool
免费脱衣服图片

Clothoff.io
AI脱衣机

AI Hentai Generator
免费生成ai无尽的。

热门文章

热工具

适用于 Eclipse 的 SAP NetWeaver 服务器适配器
将Eclipse与SAP NetWeaver应用服务器集成。

Dreamweaver CS6
视觉化网页开发工具

安全考试浏览器
Safe Exam Browser是一个安全的浏览器环境,用于安全地进行在线考试。该软件将任何计算机变成一个安全的工作站。它控制对任何实用工具的访问,并防止学生使用未经授权的资源。

WebStorm Mac版
好用的JavaScript开发工具

SecLists
SecLists是最终安全测试人员的伙伴。它是一个包含各种类型列表的集合,这些列表在安全评估过程中经常使用,都在一个地方。SecLists通过方便地提供安全测试人员可能需要的所有列表,帮助提高安全测试的效率和生产力。列表类型包括用户名、密码、URL、模糊测试有效载荷、敏感数据模式、Web shell等等。测试人员只需将此存储库拉到新的测试机上,他就可以访问到所需的每种类型的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