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周边 >人工智能 >手术机器人“上岗” 能替代外科医生吗?

手术机器人“上岗” 能替代外科医生吗?

PHPz
PHPz转载
2023-06-06 19:01:021198浏览

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 文/图)灵活的机械臂慢慢移动,10倍的高清内镜镜头放大患处的结构,机器臂在外科医生的操控下实施精细的手术操作……看上去很炫酷的手术机器人,当前在我国参与手术的几率不足1%。但未来,“机器人医生”有望在医院拥有“固定岗”。

那么,手术机器人在医院里究竟是怎样工作的,使用门槛有哪些,它们有望完全替代外科医生吗?带着这些问题,中国商报记者走进和睦家医疗北京区(以下简称北京和睦家),实地探访“机器人医生”的落地应用情况。

手术机器人“上岗” 能替代外科医生吗? 医生正在操作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当机器人进入手术室

机器人是如何进行手术的?中国商报记者看到,以骨科手术机器人为例,手术机器人会根据术前影像学数据制订手术计划,之后由医生确定计划。在手术过程中,医生操控机器人,并在计算机导航定位和追踪系统的帮助下,定位病灶位置,进行实操。

机器人的机械臂替代了医生的“手”。以“达芬奇”的柔性机械手为例,其引入了“腕关节”的概念,可以上下、前后、左右、旋转、开合及弯曲,且每个关节的活动范围都大于90度,超出了人手活动的极限。

手术机器人“上岗” 能替代外科医生吗? 朱刚与达芬奇机器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据了解,手术机器人主要由机械臂、影像系统和计算机系统三部分组成,根据医疗环境和医患之间的实际需求,编制流程、执行动作,以达到辅助定位、造影建模、手术操作等目的。不同类型的机器人,使用目的不同,构成也有差异。目前应用最多的手术机器人为内窥镜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和血管介入治疗机器人。

机器人的成像技术也令外科医生的视野更精准。“比起传统的腹腔镜手术来,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三维高清成像可以使医生看得更清楚。”北京和睦家医疗副总监朱刚说,“机器人的动作更准确、更细致。比如患者的病灶需要层层剥离,机器人不仅可以像‘剥洋葱’一样对组织结构进行分离,只切除有病灶的‘芯’,还可以将周围正常组织结构的损伤降到最低。与开放手术和普通腹腔镜手术相比,使用机器人辅助操作手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显著降低。”

机器人或能帮助医生实现手术的最佳设想。北京和睦家医院骨科主任路继科表示,以Mako骨科机器人为例,它可以帮助医生高效、精准、安全地完成手术中至关重要的定位步骤,实现医生对关节假体位置的最佳设想,Mako骨科机器人的临床精度可以达到1毫米,能够明显减少患者手术中的透视次数。

仍需要医生“主刀”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目前全球最成功及应用最广泛的手术机器人。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中国大陆地区装机315台,国内全年完成手术100400例,平均每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一年可完成手术318.7例。在亚洲,平均每2分钟就会实施1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直观复星数据显示,在非公医疗机构中,目前北京和睦家的达芬奇手术总量位居第一,达到875台。朱刚表示,未来他们会将达芬奇应用到更多的外科手术中。

机器人进入手术室后,外科医生还有用武之地吗?朱刚表示,机器人目前还替代不了外科医生,只是相当于让外科医生多了“鹰眼”和“灵巧的小手”,使手术操作更精确、更稳定。目前机器人依然只是受外科医生控制,仍需要医生根据术中情况来操控镜头角度和机器臂的深度、位置等。未来手术机器人能否与医生“智能对话交流”,值得期待。

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例,外科医生能够通过达芬奇的高清视野看清“死角”,控制机械臂接触到人手难以到达的位置,以不同角度在器官周围操作与缝合。而操纵达芬奇完成任务的仍是外科医生。

手术机器人“上岗” 能替代外科医生吗? 路继科与Mako骨科机器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通过控制Mako机器臂,医生可以完成一些传统手术中不能完成或完成得不太好的动作和步骤,减少手术风险,缩减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给患者带来更好、更微创的手术效果。”路继科说。

“如果将来手术机器人的智能程度更高、出现能够替代外科医生的手术机器人,我们是期待的。”朱刚表示,“我们可以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同患进行更多的交流,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

价格仍是应用“门槛”

“现在有多少台腹腔镜,未来可能就需要多少台手术机器人。”朱刚向记者描述说,“目前,手术机器人的价格确实较为昂贵,这是限制手术机器人进入医院的关键原因。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生产手术机器人,这其中包括不少国内企业,可以期待手术机器人将会更加普及。”

价格贵或是限制手术机器人普及的重要原因。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共安装189台腹腔镜及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手术渗透率分别约为0.5%和0.1%。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购买机器的费用外,培养会操作手术机器人的医生,对医院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外科医生经过长年临床积累,有自己的手术操作习惯,在此基础上使用手术机器人,需要通过特别的培训,并在实际应用中积累机器人手术的经验。朱刚已有8年手术机器人操作经验。他认为,机器人操作与传统开放和腹腔镜手术在模式和操作习惯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对新的机器人外科医生是一种挑战,这些都需要花时间去学习、提高。

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盘仲莹说:“要算财务的账是算不清楚的,因为我们不知道有多少病人会选择机器人进行手术。以骨科为例,对于新技术的投入,要考虑的是通过先进的设备辅助,打造一支优秀的骨科团队。把学科建设发展起来后,会有更多的病人在面临骨科问题时愿意选择北京和睦家,也会有更多的医生愿意来北京和睦家就职。”

而随着技术进步,未来“机器人医生”或在医院有“固定岗”。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侯岩对记者表示,近5年来,中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平均复合增长率已超过30%,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正在引进并应用手术机器人。

以上是手术机器人“上岗” 能替代外科医生吗?的详细内容。更多信息请关注PHP中文网其他相关文章!

声明:
本文转载于:sohu.com。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php.cn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