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周边 >人工智能 >看了AI评诗,我有话说

看了AI评诗,我有话说

王林
王林转载
2023-05-30 21:15:111026浏览

作为一个爱诗人,我偶尔也评论别人的作品,通过对优劣得失的褒贬,进一步探讨诗意,与更多人分享这份心灵的美好与愉悦。最近,网上流行的AI机器评诗让我感到不知所措、困惑和受到一定的压力,好像被一拳击中了一样。看看这些文章标题——《AI机器人评了10首诗,诗评家们坐不住了》《AI机器人写诗评,可不可以超越诗评家?》,足够震撼足够吓人吧,再联想到之前机器写诗的消息,是否意味着人人可写可评的诗歌新时代要到来了呢?其实不然。所谓AI即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根据科学家的预测,未来AI将能够胜任许多工作,取代人类在工作领域的地位将成为必然趋势。我们暂不讨论此观点的正确性,但在评判机器写作水平时,我们应该以艺术效果为标准,依据实际情况做出令人信服的判断。因为通过仔细分析所谓“机器诗评”,我发现这些评论大都堆砌名词、解释概念、含糊不清,这一点有些像算命先生,他说的一般比较笼统,大多数似是而非,谁都可以对号入座,但就是没有确指,没有细节,没有明晰的结论。如此,算不算是AI评诗普遍的硬伤呢?

试举一例。这句重写的话是:“伤痕记忆长存/痊愈后依旧深痕/但疼痛/却只在此时刻”。AI可以这样表述: "这首诗通过描绘伤疤和疼痛,深刻思考了诗歌创作的含义和重要性。"。由伤疤所引发的痛苦和心理康复的见证,可以成为诗人创作过程中重要的素材。但即使伤疤愈合,疼痛感却随时存在,这也意味着诗人的创作绝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描摹之中,更多的是痛苦和探索之中。这首诗从这个视角呈现,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出了诗人创作的精华,令人深思。这些文字仅仅解释了标题并阐明了概念,却没有拓展并解释诗境和诗意。况且这样的文字也可能是经过作者加工整理过的,因为看到开发AI工程师的建议:使用AI写作生成文本后,应及时进行审校与修改,才能具备思维逻辑的合理与文本的完整性。看看,这机器后面还是有人。

再举一例。我的一首《学会打油》:“八条习隐似清修,腻粉新涂小白楼。老酒沾唇诗更想,烟花三月寄扬州。根据以上点评,可以重新表述为:“这首诗通过描述隐居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酒、诗和远方所抱有的向往和热爱。”。其中‘八条习隐’指的是隐士的八种修养之道,腻粉是指女子化妆用的粉末,小白楼则是隐士居住的房屋。接下来的几句则展现出作者对诗歌和美景的热爱之情。寄扬州则是表达出作者对远方好友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朴素自然,既有隐士的清修风范,也有诗人的豪迈气概。”除了和上一首同样的重复堆砌概念、模棱两可之外,竟把北京地名“东四八条”解释为隐士的八条修养之道,当然,我更愿意相信这只是AI机器的自作聪明。

由此可见,AI终归是机器,它能够取代人类的一些简单劳动,甚至是一些编程写代码等较复杂的工作,而在代表人类智慧结晶的艺术创作面前,只能是望洋兴叹。AI评诗实际上是在人类的干预下,通过固定且笼统的模式思维对特定主题进行相关文字的组织和构建。作为诗评,它缺乏个性,因此毫无清晰之处;而且缺乏生命力,因此难以展现鲜活之感。AI基本上只是一个将名词、概念和语言组合在一起的工具,如果在相同主题下使用,它们将会非常相似并且会重复出现。通过以上两例足以证明,这些无生命无思想的写作,其实并无意义。

AI作为辅助工具或参考文本时,有时也可以带来一些乐趣、甚至激发灵感,用于学诗评诗等方面。我想,AI评诗的意义可能还在于,它时刻提醒我们这些评诗人,在评诗时要更准确、更精到、更具个性,要远离那些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评语,要用更加独到的眼光和鲜活的文笔去阐释不同的诗语诗境,去发现和捕捉诗歌中有情有趣独特的美,去感悟“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的文化价值。我们在提供最高水平的文学体验时,不会为乏味平庸的机器詩歌打开方便之门。尽管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并坚信评诗等特定事务无可取代。机器作为人的辅助和工具,永远无法替代拥有地球上最高智慧的人类,更遑论诗歌这颗文学皇冠上古老而璀璨的明珠。

2023年5月18日《中国文化报》

第3版刊发特别报道

《看了AI评诗,我有话说》

↓ ↓ ↓ ↓ ↓ ↓ ↓ ↓ ↓

看了AI评诗,我有话说

责编:张海宁

以上是看了AI评诗,我有话说的详细内容。更多信息请关注PHP中文网其他相关文章!

声明:
本文转载于:sohu.com。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php.cn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