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后端开发Golang浅析Go语言的切片是如何扩容

浅析Go语言的切片是如何扩容

Apr 19, 2023 pm 07:21 PM
go面试源码

Go 语言切片是如何扩容的?下面本篇文章给大家介绍一下Go 语言中切片的扩容机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析Go语言的切片是如何扩容

在 Go 语言中,有一个很常用的数据结构,那就是切片(Slice)。

切片是一个拥有相同类型元素的可变长度的序列,它是基于数组类型做的一层封装。它非常灵活,支持自动扩容。

切片是一种引用类型,它有三个属性:指针长度容量

slict1.png

底层源码定义如下:

type slice struct {
    array unsafe.Pointer
    len   int
    cap   int
}
  1. 指针: 指向 slice 可以访问到的第一个元素。
  2. 长度: slice 中元素个数。
  3. 容量: slice 起始元素到底层数组最后一个元素间的元素个数。

比如使用 make([]byte, 5) 创建一个切片,它看起来是这样的:

slice2.png

声明和初始化

切片的使用还是比较简单的,这里举一个例子,直接看代码吧。

func main() {
    var nums []int  // 声明切片
    fmt.Println(len(nums), cap(nums)) // 0 0
    nums = append(nums, 1)   // 初始化
    fmt.Println(len(nums), cap(nums)) // 1 1

    nums1 := []int{1,2,3,4}    // 声明并初始化
    fmt.Println(len(nums1), cap(nums1))    // 4 4

    nums2 := make([]int,3,5)   // 使用make()函数构造切片
    fmt.Println(len(nums2), cap(nums2))    // 3 5
}

扩容时机

当切片的长度超过其容量时,切片会自动扩容。这通常发生在使用 append 函数向切片中添加元素时。

扩容时,Go 运行时会分配一个新的底层数组,并将原始切片中的元素复制到新数组中。然后,原始切片将指向新数组,并更新其长度和容量。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扩容会分配新数组并复制元素,因此可能会影响性能。如果你知道要添加多少元素,可以使用 make 函数预先分配足够大的切片来避免频繁扩容。

接下来看看 append 函数,签名如下:

func Append(slice []int, items ...int) []int

append 函数参数长度可变,可以追加多个值,还可以直接追加一个切片。使用起来比较简单,分别看两个例子:

追加多个值: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
    s := []int{1, 2, 3}
    fmt.Println("初始切片:", s)

    s = append(s, 4, 5, 6)
    fmt.Println("追加多个值后的切片:", s)
}

输出结果为:

初始切片: [1 2 3]
追加多个值后的切片: [1 2 3 4 5 6]

再来看一下直接追加一个切片: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
    s1 := []int{1, 2, 3}
    fmt.Println("初始切片:", s1)

    s2 := []int{4, 5, 6}
    s1 = append(s1, s2...)
    fmt.Println("追加另一个切片后的切片:", s1)
}

输出结果为:

初始切片: [1 2 3]
追加另一个切片后的切片: [1 2 3 4 5 6]

再来看一个发生扩容的例子: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
    s := make([]int, 0, 3) // 创建一个长度为0,容量为3的切片
    fmt.Printf("初始状态: len=%d cap=%d %v\n", len(s), cap(s), s)

    for i := 1; i <= 5; i++ {
        s = append(s, i) // 向切片中添加元素
        fmt.Printf("添加元素%d: len=%d cap=%d %v\n", i, len(s), cap(s), s)
    }
}

输出结果为:

初始状态: len=0 cap=3 []
添加元素1: len=1 cap=3 [1]
添加元素2: len=2 cap=3 [1 2]
添加元素3: len=3 cap=3 [1 2 3]
添加元素4: len=4 cap=6 [1 2 3 4]
添加元素5: len=5 cap=6 [1 2 3 4 5]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创建了一个长度为 0,容量为 3 的切片。然后,我们使用 append 函数向切片中添加 5 个元素。

当我们添加第 4 个元素时,切片的长度超过了其容量。此时,切片会自动扩容。新的容量是原始容量的两倍,即 6

表面现象已经看到了,接下来,我们就深入到源码层面,看看切片的扩容机制到底是什么样的。

源码分析

在 Go 语言的源码中,切片扩容通常是在进行切片的 append 操作时触发的。在进行 append 操作时,如果切片容量不足以容纳新的元素,就需要对切片进行扩容,此时就会调用 growslice 函数进行扩容。

growslice 函数定义在 Go 语言的 runtime 包中,它的调用是在编译后的代码中实现的。具体来说,当执行 append 操作时,编译器会将其转换为类似下面的代码:

slice = append(slice, elem)

在上述代码中,如果切片容量不足以容纳新的元素,则会调用 growslice 函数进行扩容。所以 growslice 函数的调用是由编译器在生成的机器码中实现的,而不是在源代码中显式调用的

切片扩容策略有两个阶段,go1.18 之前和之后是不同的,这一点在 go1.18 的 release notes 中有说明。

下面我用 go1.17 和 go1.18 两个版本来分开说明。先通过一段测试代码,直观感受一下两个版本在扩容上的区别。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
    s := make([]int, 0)

    oldCap := cap(s)

    for i := 0; i < 2048; i++ {
        s = append(s, i)

        newCap := cap(s)

        if newCap != oldCap {
            fmt.Printf("[%d -> %4d] cap = %-4d  |  after append %-4d  cap = %-4d\n", 0, i-1, oldCap, i, newCap)
            oldCap = newCap
        }
    }
}

上述代码先创建了一个空的 slice,然后在一个循环里不断往里面 append 新元素。

然后记录容量的变化,每当容量发生变化的时候,记录下老的容量,添加的元素,以及添加完元素之后的容量。

这样就可以观察,新老 slice 的容量变化情况,从而找出规律。

运行结果(1.17 版本):

[0 ->   -1] cap = 0     |  after append 0     cap = 1   
[0 ->    0] cap = 1     |  after append 1     cap = 2   
[0 ->    1] cap = 2     |  after append 2     cap = 4   
[0 ->    3] cap = 4     |  after append 4     cap = 8   
[0 ->    7] cap = 8     |  after append 8     cap = 16  
[0 ->   15] cap = 16    |  after append 16    cap = 32  
[0 ->   31] cap = 32    |  after append 32    cap = 64  
[0 ->   63] cap = 64    |  after append 64    cap = 128 
[0 ->  127] cap = 128   |  after append 128   cap = 256 
[0 ->  255] cap = 256   |  after append 256   cap = 512 
[0 ->  511] cap = 512   |  after append 512   cap = 1024
[0 -> 1023] cap = 1024  |  after append 1024  cap = 1280
[0 -> 1279] cap = 1280  |  after append 1280  cap = 1696
[0 -> 1695] cap = 1696  |  after append 1696  cap = 2304

运行结果(1.18 版本):

[0 ->   -1] cap = 0     |  after append 0     cap = 1
[0 ->    0] cap = 1     |  after append 1     cap = 2   
[0 ->    1] cap = 2     |  after append 2     cap = 4   
[0 ->    3] cap = 4     |  after append 4     cap = 8   
[0 ->    7] cap = 8     |  after append 8     cap = 16  
[0 ->   15] cap = 16    |  after append 16    cap = 32  
[0 ->   31] cap = 32    |  after append 32    cap = 64  
[0 ->   63] cap = 64    |  after append 64    cap = 128 
[0 ->  127] cap = 128   |  after append 128   cap = 256 
[0 ->  255] cap = 256   |  after append 256   cap = 512 
[0 ->  511] cap = 512   |  after append 512   cap = 848 
[0 ->  847] cap = 848   |  after append 848   cap = 1280
[0 -> 1279] cap = 1280  |  after append 1280  cap = 1792
[0 -> 1791] cap = 1792  |  after append 1792  cap = 2560

根据上面的结果还是能看到区别的,具体扩容策略下面边看源码边说明。

go1.17

扩容调用的是 growslice 函数,我复制了其中计算新容量部分的代码。

// src/runtime/slice.go

func growslice(et *_type, old slice, cap int) slice {
    // ...

    newcap := old.cap
    doublecap := newcap + newcap
    if cap > doublecap {
        newcap = cap
    } else {
        if old.cap < 1024 {
            newcap = doublecap
        } else {
            // Check 0 < newcap to detect overflow
            // and prevent an infinite loop.
            for 0 < newcap && newcap < cap {
                newcap += newcap / 4
            }
            // Set newcap to the requested cap when
            // the newcap calculation overflowed.
            if newcap <= 0 {
                newcap = cap
            }
        }
    }

    // ...

    return slice{p, old.len, newcap}
}

在分配内存空间之前需要先确定新的切片容量,运行时根据切片的当前容量选择不同的策略进行扩容:

  1. 如果期望容量大于当前容量的两倍就会使用期望容量;
  2. 如果当前切片的长度小于 1024 就会将容量翻倍;
  3. 如果当前切片的长度大于等于 1024 就会每次增加 25% 的容量,直到新容量大于期望容量;

go1.18

// src/runtime/slice.go

func growslice(et *_type, old slice, cap int) slice {
    // ...

    newcap := old.cap
    doublecap := newcap + newcap
    if cap > doublecap {
        newcap = cap
    } else {
        const threshold = 256
        if old.cap < threshold {
            newcap = doublecap
        } else {
            // Check 0 < newcap to detect overflow
            // and prevent an infinite loop.
            for 0 < newcap && newcap < cap {
                // Transition from growing 2x for small slices
                // to growing 1.25x for large slices. This formula
                // gives a smooth-ish transition between the two.
                newcap += (newcap + 3*threshold) / 4
            }
            // Set newcap to the requested cap when
            // the newcap calculation overflowed.
            if newcap <= 0 {
                newcap = cap
            }
        }
    }

    // ...

    return slice{p, old.len, newcap}
}

和之前版本的区别,主要在扩容阈值,以及这行代码:newcap += (newcap + 3*threshold) / 4

在分配内存空间之前需要先确定新的切片容量,运行时根据切片的当前容量选择不同的策略进行扩容:

  1. 如果期望容量大于当前容量的两倍就会使用期望容量;
  2. 如果当前切片的长度小于阈值(默认 256)就会将容量翻倍;
  3. 如果当前切片的长度大于等于阈值(默认 256),就会每次增加 25% 的容量,基准是 newcap + 3*threshold,直到新容量大于期望容量;

内存对齐

分析完两个版本的扩容策略之后,再看前面的那段测试代码,就会发现扩容之后的容量并不是严格按照这个策略的。

那是为什么呢?

实际上,growslice 的后半部分还有更进一步的优化(内存对齐等),靠的是 roundupsize 函数,在计算完 newcap 值之后,还会有一个步骤计算最终的容量:

capmem = roundupsize(uintptr(newcap) * ptrSize)
newcap = int(capmem / ptrSize)

这个函数的实现就不在这里深入了,先挖一个坑,以后再来补上。

总结

切片扩容通常是在进行切片的 append 操作时触发的。在进行 append 操作时,如果切片容量不足以容纳新的元素,就需要对切片进行扩容,此时就会调用 growslice 函数进行扩容。

切片扩容分两个阶段,分为 go1.18 之前和之后:

一、go1.18 之前:

  1. 如果期望容量大于当前容量的两倍就会使用期望容量;
  2. 如果当前切片的长度小于 1024 就会将容量翻倍;
  3. 如果当前切片的长度大于 1024 就会每次增加 25% 的容量,直到新容量大于期望容量;

二、go1.18 之后:

  1. 如果期望容量大于当前容量的两倍就会使用期望容量;
  2. 如果当前切片的长度小于阈值(默认 256)就会将容量翻倍;
  3. 如果当前切片的长度大于等于阈值(默认 256),就会每次增加 25% 的容量,基准是 newcap + 3*threshold,直到新容量大于期望容量;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如果觉得还不错的话欢迎点赞转发关注,感谢支持。

推荐学习:Golang教程

以上是浅析Go语言的切片是如何扩容的详细内容。更多信息请关注PHP中文网其他相关文章!

声明
本文转载于:掘金社区。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php.cn删除
C和Golang:表演至关重要时C和Golang:表演至关重要时Apr 13, 2025 am 12:11 AM

C 更适合需要直接控制硬件资源和高性能优化的场景,而Golang更适合需要快速开发和高并发处理的场景。1.C 的优势在于其接近硬件的特性和高度的优化能力,适合游戏开发等高性能需求。2.Golang的优势在于其简洁的语法和天然的并发支持,适合高并发服务开发。

Golang行动:现实世界中的示例和应用程序Golang行动:现实世界中的示例和应用程序Apr 12, 2025 am 12:11 AM

Golang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色,以简洁、高效和并发性着称。 1)通过Goroutines和Channels实现并发编程,2)利用接口和多态编写灵活代码,3)使用net/http包简化网络编程,4)构建高效并发爬虫,5)通过工具和最佳实践进行调试和优化。

Golang:Go编程语言解释了Golang:Go编程语言解释了Apr 10, 2025 am 11:18 AM

Go语言的核心特性包括垃圾回收、静态链接和并发支持。1.Go语言的并发模型通过goroutine和channel实现高效并发编程。2.接口和多态性通过实现接口方法,使得不同类型可以统一处理。3.基本用法展示了函数定义和调用的高效性。4.高级用法中,切片提供了动态调整大小的强大功能。5.常见错误如竞态条件可以通过gotest-race检测并解决。6.性能优化通过sync.Pool重用对象,减少垃圾回收压力。

Golang的目的:建立高效且可扩展的系统Golang的目的:建立高效且可扩展的系统Apr 09, 2025 pm 05:17 PM

Go语言在构建高效且可扩展的系统中表现出色,其优势包括:1.高性能:编译成机器码,运行速度快;2.并发编程:通过goroutines和channels简化多任务处理;3.简洁性:语法简洁,降低学习和维护成本;4.跨平台:支持跨平台编译,方便部署。

SQL排序中ORDER BY语句结果为何有时看似随机?SQL排序中ORDER BY语句结果为何有时看似随机?Apr 02, 2025 pm 05:24 PM

关于SQL查询结果排序的疑惑学习SQL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最近,笔者在阅读《MICK-SQL基础�...

技术栈收敛是否仅仅是技术栈选型的过程?技术栈收敛是否仅仅是技术栈选型的过程?Apr 02, 2025 pm 05:21 PM

技术栈收敛与技术选型的关系在软件开发中,技术栈的选择和管理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最近,有读者提出了...

如何在Go语言中使用反射对比并处理三个结构体的差异?如何在Go语言中使用反射对比并处理三个结构体的差异?Apr 02, 2025 pm 05:15 PM

Go语言中如何对比并处理三个结构体在Go语言编程中,有时需要对比两个结构体的差异,并将这些差异应用到第�...

See all articles

热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能驱动的应用程序,用于创建逼真的裸体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AI Clothes Remover

用于从照片中去除衣服的在线人工智能工具。

Undress AI Tool

Undress AI Tool

免费脱衣服图片

Clothoff.io

Clothoff.io

AI脱衣机

AI Hentai Generator

AI Hentai Generator

免费生成ai无尽的。

热门文章

R.E.P.O.能量晶体解释及其做什么(黄色晶体)
3 周前By尊渡假赌尊渡假赌尊渡假赌
R.E.P.O.最佳图形设置
3 周前By尊渡假赌尊渡假赌尊渡假赌
R.E.P.O.如果您听不到任何人,如何修复音频
3 周前By尊渡假赌尊渡假赌尊渡假赌
WWE 2K25:如何解锁Myrise中的所有内容
4 周前By尊渡假赌尊渡假赌尊渡假赌

热工具

安全考试浏览器

安全考试浏览器

Safe Exam Browser是一个安全的浏览器环境,用于安全地进行在线考试。该软件将任何计算机变成一个安全的工作站。它控制对任何实用工具的访问,并防止学生使用未经授权的资源。

螳螂BT

螳螂BT

Mantis是一个易于部署的基于Web的缺陷跟踪工具,用于帮助产品缺陷跟踪。它需要PHP、MySQL和一个Web服务器。请查看我们的演示和托管服务。

适用于 Eclipse 的 SAP NetWeaver 服务器适配器

适用于 Eclipse 的 SAP NetWeaver 服务器适配器

将Eclipse与SAP NetWeaver应用服务器集成。

SublimeText3 英文版

SublimeText3 英文版

推荐:为Win版本,支持代码提示!

SublimeText3 Mac版

SublimeText3 Mac版

神级代码编辑软件(SublimeTex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