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web前端Vue.js解读Vue之怎样把数据包装成reactive从而实现MDV效果

本篇文章就来讲讲 vue 是如何把数据包装成 reactive,从而实现 MDV(Model-Driven-View) 的效果,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解读Vue之怎样把数据包装成reactive从而实现MDV效果先说明一下什么叫 reactive,简单来说,就是将数据包装成一种可观测的类型,当数据产生变更的时候,我们能够感知到。

而 Vue 的相关实现代码全部都在 core/observer 目录下,而要自行阅读的话,建议从 core/instance/index.js 中开始。

在开始讲 reactive 的具体实现之前,先说说几个对象:Watcher、Dep、Observer。

Watcher

Watcher 是 vue 实现的一个用于观测数据的对象,具体实现在 core/observer/watcher.js 中。

这个类主要是用来观察方法/表达式中引用到的数据(数据需要是 reative 的,即 data 或者 props)变更,当变更后做出相应处理。先看一下 Watcher 这个类的入参:

vm: Component,expOrFn: string | Function,cb: Function,options?: Object

解释一下这几个入参是干嘛的:

  • vm:当前这个 watcher 所属的 VueComponent。
  • expOrFn:需要监听的 方法/表达式。举个例子:VueComponent 的 render function,或者是 computed 的 getter 方法,再或者是abc.bbc.aac这种类型的字符串(由于 vue 的 parsePath 方法是用 split('.') 来做的属性分割,所以不支持abc['bbc'])。expOrFn 如果是方法,则直接赋值给 watcher 的 getter 属性,如果是表达式,则会转换成方法再给 getter。
  • cb:当 getter 中引用到的 data 发生改变的时候,就会触发该回调。
  • options:额外参数,可以传入的参数为包括deepuserlazysync,这些值默认都是为 false。
    • deep 如果为 true,会对 getter 返回的对象再做一次深度遍历,进行进一步的依赖收集。
    • user 是用于标记这个监听是否由用户通过 $watch 调用的。
    • lazy 用于标记 watcher 是否为懒执行,该属性是给 computed data 用的,当 data 中的值更改的时候,不会立即计算 getter 获取新的数值,而是给该 watcher 标记为dirty,当该 computed data 被引用的时候才会执行从而返回新的 computed data,从而减少计算量。
    • sync 则是表示当 data 中的值更改的时候,watcher 是否同步更新数据,如果是 true,就会立即更新数值,否则在 nextTick 中更新。

了解了入参是用来干嘛的之后,也就基本上知道 Watcher 这个对象干了啥。

Dep

Dep 则是 vue 实现的一个处理依赖关系的对象,具体实现在 core/observer/dep.js 中,代码量相当少,很容易理解。

Dep 主要起到一个纽带的作用,就是连接 reactive data 与 watcher,每一个 reactive data 的创建,都会随着创建一个 dep 实例。参见 observer/index.js 中的defineReactive 方法,精简的 defineReactive 方法如下。

function defineReactive(obj, key, value) {
    const dep = new Dep();
    Object.defineProperty(obj, key, {
        get() {
          if (Dep.target) {
            dep.depend();
          }
          return value        }
        set(newValue) {
            value = newValue;
            dep.notify();
        }
    })}

创建完 dep 实例后,就会给该 data 注入 getter 和 setter 的逻辑,当该 data 被引用的时候,就会触发 getter,而什么时候 data 会被引用呢?就是在 watcher 执行 getter 的时候,而当 watcher 执行 getter 的时候,watcher 会被塞入 Dep.target,然后通过调用 dep.depend() 方法,这个数据的 dep 就和 watcher 创建了连接。

创建连接之后,当 data 被更改,触发了 setter 逻辑。然后就可以通过 dep.notify() 通知到所有与 dep 创建了关联的 watcher。从而让各个 watcher 做出响应。

比如我 watch 了一个 data ,并且在一个 computed data 中引用了同一个 data。再同时,我在 template 中也有显式引用了这个 data,那么此时,这个 data 的 dep 里就关联了三个 watcher,一个是 render function 的 watcher,一个是 computed 的 watcher,一个是用户自己调用 $watch 方法创建的 watcher。当 data 发生更改后,这个 data 的 dep 就会通知到这三个 watcher 做出相应处理。

Observer

Observer 可以将一个 plainObject 或者 array 变成 reactive 的。代码很少,就是遍历 plainObject 或者 array,对每一个键值调用defineReactive 方法。

流程

以上三个类介绍完了,基本上对 vue reactive 的实现应该有个模糊的认识,接下来,就结合实例讲一下整个流程。

在 vue 实例化的时候,会先调用 initData,再调用 initComputed,最后再调用 mountComponent 创建 render function 的 watcher。从而完成一个 VueComponent 的数据 reactive 化。

initData

initData 方法在 core/instance/state.js 中,而这个方法里大部分都是做一些判断,比如防止 data 里有跟 methods 里重复的命名之类的。核心其实就一行代码:

observe(data, true)

而这个 observe 方法干的事就是创建一个 Observer 对象,而 Observer 对象就像我上面说的,对 data 进行遍历,并且调用 defineReactive 方法。

就会使用 data 节点创建一个 Observer 对象,然后对 data 下的所有数据,依次进行 reactive 的处理,也就是调用 defineReactive 方法。当执行完 defineReactive 方法之后,data 里的每一个属性,都被注入了 getter 以及 setter 逻辑,并且创建了 dep 对象。至此 initData 执行完毕。

initComputed

然后是 initComputed 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处理 vue 中 computed 节点下的数据,遍历 computed 节点,获取 key 和 value,创建 watcher 对象,如果 value 是方法,实例化 watcher 的入参 expOrFn 则为 value,否则是 value.get。

function initComputed (vm: Component, computed: Object) {
  ...  const watchers = vm._computedWatchers = Object.create(null)  for (const key in computed) {
    const userDef = computed[key]    let getter = typeof userDef === 'function' ? userDef : userDef.get
    ...
    watchers[key] = new Watcher(vm, getter, noop, { lazy: true })    if (!(key in vm)) {
      defineComputed(vm, key, userDef)    } else if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    }
  }}

我们知道 expOrFn 是可以为方法,也可以是字符串的。因此,通过上面的代码我们发现了一种官方文档里没有说明的用法,比如我的 data 结构如下

{ obj: { list: [{value: '123'}] } }

如果我们要在 template 中需要使用 list 中第一个节点的 value 属性 值,就写个 computed:

computed: {
  value: { get: 'obj.list.0.value' }}

然后在 template 中使用的时候,直接用{<!-- -->{ value }},这样的话,就算 list 为空,也能保证不会报错,类似于 lodash.get 的用法。OK,扯远了,回到正题上。

创建完 watcher,就通过 Object.defineProperty 把 computed 的 key 挂载到 vm 上。并且在 getter 中添加以下逻辑

 if (watcher.dirty) {
   watcher.evaluate() }
 if (Dep.target) {
   watcher.depend() }
 return watcher.value

前面我有说过,computed data 的 watcher 是 lazy 的,当 computed data 中引用的 data 发生改变后,是不会立马重新计算值的,而只是标记一下 dirty 为 true,然后当这个 computed data 被引用的时候,上面的 getter 逻辑就会判断 watcher 是否为 dirty,如果是,就重新计算值。

而后面那一段watcher.depend。则是为了收集 computed data 中用到的 data 的依赖,从而能够实现当 computed data 中引用的 data 发生更改时,也能触发到 render function 的重新执行。

  depend () {
    let i = this.deps.length
    while (i--) {
      this.deps[i].depend()    }
  }

mountComponent

把 data 以及 computed 都初始化好之后,则创建一个 render function 的 watcher。逻辑如下:

export function mountComponent (
  vm: Component,
  el: ?Element,
  hydrating?: boolean): Component {
  vm.$el = el
  ...  callHook(vm, 'beforeMount')  let updateComponent
  ...
    updateComponent = () => {
      vm._update(vm._render(), hydrating)    }
  ...  vm._watcher = new Watcher(vm, updateComponent, noop)  if (vm.$vnode == null) {
    vm._isMounted = true
    callHook(vm, 'mounted')  }
  return vm}

可以看到,创建 watcher 时候的入参 expOrFn 为 updateComponent 方法,而 updateComponent 方法中则是执行了 render function。而这个 watcher 不是 lazy 的,因此创建该 watcher 的时候,就会立马执行 render function 了,当执行 render function 的时候。如果 template 中有使用 data,则会触发 data 的 getter 逻辑,然后执行 dep.depend() 进行依赖收集,如果 template 中有使用 computed 的参数,也会触发 computed 的 getter 逻辑,从而再收集 computed 的方法中引用的 data 的依赖。最终完成全部依赖的收集。

最后举个例子:

<template>
    <p>{{ test }}</p></template><script>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name: 'cool'
      }
    },
    computed: {
      test() {
        return this.name + 'test';
      }
    }
  }</script>

初始化流程:

  1. 将 name 处理为 reactive,创建 dep 实例
  2. 将 test 绑到 vm,创建 test 的 watcher 实例 watch1,添加 getter 逻辑。
  3. 创建 render function 的 watcher 实例 watcher2,并且立即执行 render function。
  4. 执行 render function 的时候,触发到 test 的 getter 逻辑,watcher1 及 watcher2 均与 dep 创建映射关系。

name 的值变更后的更新流程:

  1. 遍历绑定的 watcher 列表,执行 watcher.update()。
  2. watcher1.dirty 置为为 true。
  3. watcher2 重新执行 render function,触发到 test 的 getter,因为 watcher1.dirty 为 true,因此重新计算 test 的值,test 的值更新。
  4. 重渲染 view

【相关推荐:《vue.js教程》】

以上是解读Vue之怎样把数据包装成reactive从而实现MDV效果的详细内容。更多信息请关注PHP中文网其他相关文章!

声明
本文转载于:CSDN。如有侵权,请联系admin@php.cn删除
了解vue.js:主要是前端框架了解vue.js:主要是前端框架Apr 17, 2025 am 12:20 AM

Vue.js是由尤雨溪在2014年发布的渐进式JavaScript框架,用于构建用户界面。它的核心优势包括:1.响应式数据绑定,数据变化自动更新视图;2.组件化开发,UI可拆分为独立、可复用的组件。

Netflix的前端:React(或VUE)的示例和应用Netflix的前端:React(或VUE)的示例和应用Apr 16, 2025 am 12:08 AM

Netflix使用React作为其前端框架。1)React的组件化开发模式和强大生态系统是Netflix选择它的主要原因。2)通过组件化,Netflix将复杂界面拆分成可管理的小块,如视频播放器、推荐列表和用户评论。3)React的虚拟DOM和组件生命周期优化了渲染效率和用户交互管理。

前端景观:Netflix如何处理其选择前端景观:Netflix如何处理其选择Apr 15, 2025 am 12:13 AM

Netflix在前端技术上的选择主要集中在性能优化、可扩展性和用户体验三个方面。1.性能优化:Netflix选择React作为主要框架,并开发了SpeedCurve和Boomerang等工具来监控和优化用户体验。2.可扩展性:他们采用微前端架构,将应用拆分为独立模块,提高开发效率和系统扩展性。3.用户体验:Netflix使用Material-UI组件库,通过A/B测试和用户反馈不断优化界面,确保一致性和美观性。

React与Vue:Netflix使用哪个框架?React与Vue:Netflix使用哪个框架?Apr 14, 2025 am 12:19 AM

NetflixusesAcustomFrameworkcalled“ Gibbon” BuiltonReact,notReactorVueDirectly.1)TeamExperience:selectBasedAsedonFamiliarity.2)ProjectComplexity:vueforsimplerprojects,vueforsimplerprojects,reactforforforecomplexones.3)cocatizationNeedsneeds:reactofficatizationneedneeds:reactofferizationneedneedneedneeds:reactoffersizatization needeffersefersmoreflexiblesimore.4)ecosyaka

框架的选择:是什么推动了Netflix的决定?框架的选择:是什么推动了Netflix的决定?Apr 13, 2025 am 12:05 AM

Netflix在框架选择上主要考虑性能、可扩展性、开发效率、生态系统、技术债务和维护成本。1.性能与可扩展性:选择Java和SpringBoot以高效处理海量数据和高并发请求。2.开发效率与生态系统:使用React提升前端开发效率,利用其丰富的生态系统。3.技术债务与维护成本:选择Node.js构建微服务,降低维护成本和技术债务。

反应,vue和Netflix前端的未来反应,vue和Netflix前端的未来Apr 12, 2025 am 12:12 AM

Netflix主要使用React作为前端框架,辅以Vue用于特定功能。1)React的组件化和虚拟DOM提升了Netflix应用的性能和开发效率。2)Vue在Netflix的内部工具和小型项目中应用,其灵活性和易用性是关键。

前端中的vue.js:现实世界的应用程序和示例前端中的vue.js:现实世界的应用程序和示例Apr 11, 2025 am 12:12 AM

Vue.js是一种渐进式JavaScript框架,适用于构建复杂的用户界面。1)其核心概念包括响应式数据、组件化和虚拟DOM。2)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构建Todo应用和集成VueRouter来展示其功能。3)调试时,建议使用VueDevtools和console.log。4)性能优化可通过v-if/v-show、列表渲染优化和异步加载组件等实现。

vue.js和React:了解关键差异vue.js和React:了解关键差异Apr 10, 2025 am 09:26 AM

Vue.js适合小型到中型项目,而React更适用于大型、复杂应用。1.Vue.js的响应式系统通过依赖追踪自动更新DOM,易于管理数据变化。2.React采用单向数据流,数据从父组件流向子组件,提供明确的数据流向和易于调试的结构。

See all articles

热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能驱动的应用程序,用于创建逼真的裸体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AI Clothes Remover

用于从照片中去除衣服的在线人工智能工具。

Undress AI Tool

Undress AI Tool

免费脱衣服图片

Clothoff.io

Clothoff.io

AI脱衣机

AI Hentai Generator

AI Hentai Generator

免费生成ai无尽的。

热门文章

R.E.P.O.能量晶体解释及其做什么(黄色晶体)
1 个月前By尊渡假赌尊渡假赌尊渡假赌
R.E.P.O.最佳图形设置
1 个月前By尊渡假赌尊渡假赌尊渡假赌
R.E.P.O.如果您听不到任何人,如何修复音频
1 个月前By尊渡假赌尊渡假赌尊渡假赌
R.E.P.O.聊天命令以及如何使用它们
1 个月前By尊渡假赌尊渡假赌尊渡假赌

热工具

Atom编辑器mac版下载

Atom编辑器mac版下载

最流行的的开源编辑器

PhpStorm Mac 版本

PhpStorm Mac 版本

最新(2018.2.1 )专业的PHP集成开发工具

禅工作室 13.0.1

禅工作室 13.0.1

功能强大的PHP集成开发环境

WebStorm Mac版

WebStorm Mac版

好用的JavaScript开发工具

SublimeText3 Mac版

SublimeText3 Mac版

神级代码编辑软件(SublimeTex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