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实例讲述了python实现决策树算法。分享给大家供大家参考,具体如下:
from sklearn.feature_extraction import DictVectorizer import csv from sklearn import tree from sklearn import preprocessing from sklearn.externals.six import StringIO # 读取csv数据,并将数据和特征值存入字典和类标签列表 allElectronicsData = open(r'AllElectronics.csv', 'rt') reader = csv.reader(allElectronicsData) headers = next(reader) # 原代码中用的是: # headers = reader.next() # 这句代码应该是之前的版本用的,现在已经更新了没有next这个函数 # print(headers) featureList = [] labelList = [] for row in reader: labelList.append(row[len(row) - 1]) rowDict = {} for i in range(1, len(row) - 1): rowDict[headers[i]] = row[i] featureList.append(rowDict) # print(featureList) # 将特征值矢量化,代表将各种参数进行矢量化 vec = DictVectorizer() dummyX = vec.fit_transform(featureList).toarray() # print("dummyX: " + str(dummyX)) # print(vec.get_feature_names()) # print("labelList: " + str(labelList)) # 将类标签列表矢量化,就是最后的结果 lb = preprocessing.LabelBinarizer() dummyY = lb.fit_transform(labelList) # print("dummyY: " + str(dummyY)) # 使用决策树进行分类 clf = tree.DecisionTreeClassifier() # clf = tree.DecisionTreeClassifier(criterion = 'entropy') clf = clf.fit(dummyX, dummyY) # print("clf: " + str(clf)) # 将模型进行可视化 with open("allElectrionicInformationOri.dot", 'w') as f: f = tree.export_graphviz(clf, feature_names = vec.get_feature_names(), out_file = f) oneRowX = dummyX[0, :] # print("oneRowX: " + str(oneRowX)) # 接下来改变一些数据进行预测 newRowX = oneRowX newRowX[0] = 0 newRowX[1] = 1 print("newRowX: " + str(newRowX)) predictedY = clf.predict(newRowX.reshape(1, -1)) # 预测的结果需要加上后面的reshape(1, -1),不然会 # 报错: # ValueError: Expected 2D array, got 1D array instead: # array=[0. 1. 1. 0. 1. 1. 0. 0. 1. 0.]. # Reshape your data either using array.reshape(-1, 1) # if your data has a single feature or array.reshape(1, -1) if it contains a single sample. print("预测的结果为: " + str(predictedY))
针对人员购买力进行一次分类,以此来对项目进行分类,在最后的过程中,还可以对结果进行一定的预测。代码见上,有一些优点和缺点
决策树算法的优点:
1)简单直观,生成的决策树很直观。
2)基本不需要预处理,不需要提前归一化,处理缺失值。
3)使用决策树预测的代价是O(log2m)O(log2m)。 m为样本数。
4)既可以处理离散值也可以处理连续值。很多算法只是专注于离散值或者连续值。
5)可以处理多维度输出的分类问题。
6)相比于神经网络之类的黑盒分类模型,决策树在逻辑上可以得到很好的解释
7)可以交叉验证的剪枝来选择模型,从而提高泛化能力。
8) 对于异常点的容错能力好,健壮性高。
我们再看看决策树算法的缺点:
1)决策树算法非常容易过拟合,导致泛化能力不强。可以通过设置节点最少样本数量和限制决策树深度来改进。
2)决策树会因为样本发生一点点的改动,就会导致树结构的剧烈改变。这个可以通过集成学习之类的方法解决。
3)寻找最优的决策树是一个NP难的问题,我们一般是通过启发式方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可以通过集成学习之类的方法来改善。
4)有些比较复杂的关系,决策树很难学习,比如异或。这个就没有办法了,一般这种关系可以换神经网络分类方法来解决。
5)如果某些特征的样本比例过大,生成决策树容易偏向于这些特征。这个可以通过调节样本权重来改善。
相关推荐:
以上是python实现决策树算法的详细内容。更多信息请关注PHP中文网其他相关文章!

Python和C 各有优势,选择应基于项目需求。1)Python适合快速开发和数据处理,因其简洁语法和动态类型。2)C 适用于高性能和系统编程,因其静态类型和手动内存管理。

选择Python还是C 取决于项目需求:1)如果需要快速开发、数据处理和原型设计,选择Python;2)如果需要高性能、低延迟和接近硬件的控制,选择C 。

通过每天投入2小时的Python学习,可以有效提升编程技能。1.学习新知识:阅读文档或观看教程。2.实践:编写代码和完成练习。3.复习:巩固所学内容。4.项目实践:应用所学于实际项目中。这样的结构化学习计划能帮助你系统掌握Python并实现职业目标。

在两小时内高效学习Python的方法包括:1.回顾基础知识,确保熟悉Python的安装和基本语法;2.理解Python的核心概念,如变量、列表、函数等;3.通过使用示例掌握基本和高级用法;4.学习常见错误与调试技巧;5.应用性能优化与最佳实践,如使用列表推导式和遵循PEP8风格指南。

Python适合初学者和数据科学,C 适用于系统编程和游戏开发。1.Python简洁易用,适用于数据科学和Web开发。2.C 提供高性能和控制力,适用于游戏开发和系统编程。选择应基于项目需求和个人兴趣。

Python更适合数据科学和快速开发,C 更适合高性能和系统编程。1.Python语法简洁,易于学习,适用于数据处理和科学计算。2.C 语法复杂,但性能优越,常用于游戏开发和系统编程。

每天投入两小时学习Python是可行的。1.学习新知识:用一小时学习新概念,如列表和字典。2.实践和练习:用一小时进行编程练习,如编写小程序。通过合理规划和坚持不懈,你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Python的核心概念。

Python更易学且易用,C 则更强大但复杂。1.Python语法简洁,适合初学者,动态类型和自动内存管理使其易用,但可能导致运行时错误。2.C 提供低级控制和高级特性,适合高性能应用,但学习门槛高,需手动管理内存和类型安全。


热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能驱动的应用程序,用于创建逼真的裸体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用于从照片中去除衣服的在线人工智能工具。

Undress AI Tool
免费脱衣服图片

Clothoff.io
AI脱衣机

Video Face Swap
使用我们完全免费的人工智能换脸工具轻松在任何视频中换脸!

热门文章

热工具

VSCode Windows 64位 下载
微软推出的免费、功能强大的一款IDE编辑器

Atom编辑器mac版下载
最流行的的开源编辑器

EditPlus 中文破解版
体积小,语法高亮,不支持代码提示功能

Dreamweaver CS6
视觉化网页开发工具

SublimeText3 英文版
推荐:为Win版本,支持代码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