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给大家带来前端技术实现文本文字纹理叠加,前端技术实现文本文字纹理叠加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下面就是实战案例,一起来看一下。
本文这里所说的叠加,就是混合模式中的叠加,也就是说,本文要实现的效果是,文字本身的颜色和纹理进行叠加,而非直接填充纹理。
CSS, SVG和canvas都能实现类似的效果,我们一个一个来看一下。
一、CSS/CSS3实现文本纹理叠加
HTML和CSS代码如下:
<h2 class="pattern-overlay"> <span data-text="CSS纹理叠加"></span> CSS纹理叠加 </h2> .pattern-overlay { font-size: 60px;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background-image: url(./pattern01.jpg); -webkit-text-fill-color: transparent; -webkit-background-clip: text; } .pattern-overlay > span { position: absolute; background-image: linear-gradient(to bottom, #f00, #f00); mix-blend-mode: overlay; -webkit-text-fill-color: transparent; -webkit-background-clip: text; } .pattern-overlay > span::before { content: attr(data-text); }
就可以实现类似下图的效果(红色渐变和灰色石质纹理叠加效果):
您可以狠狠的点击这里:CSS实现文本的纹理叠加效果demo
在demo页面中,我们可以调整渐变图片的起止颜色,或者更换我们的纹理图片,都有实时的渲染效果:
实现原理
而在webkit浏览器下,可以通过下面CSS组合实现文本以背景显示效果:
.fill-bg { -webkit-text-fill-color: transparent; -webkit-background-clip: text; }
可以用来实现文字渐变,或者类似本站首页文字流光等效果。
于是,我们使用两层标签,分明填充渐变背景和纹理背景,然后再使用CSS3混合模式mix-blend-mode:overly对两层标签进行叠加,效果即达成!
兼容性
webkit内核浏览器,Chrome,Safari等都支持。
关于为何不使用background-blend-mode说明
理论上,使用background-blend-mode最多背景图片进行模式混合是最简单的,因为只需要一层表现,理论支持代码如下:
<h2 class="pattern-overlay">CSS纹理叠加</h2> .pattern-overlay { font-size: 60px;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background-image: linear-gradient(to bottom, #f00, #f00), url(./pattern01.jpg); background-blend-mode: overlay; -webkit-text-fill-color: transparent; -webkit-background-clip: text; }
背景渐变和纹理叠加本身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效果如下截图:
但是当应用background-clip:text
声明的时候,混合模式被忽略,于是最终的文本并没有叠加效果。因此才采用两层独立的标签应用mix-blend-mode来叠加的方法。
//zxx: CSS3对混合模式天然支持,可以参见这篇文章:“CSS3混合模式mix-blend-mode/background-blend-mode简介”,其中mix-blend-mode
是元素间的混合,background-blend-mode
是背景图片之间的混合。
二、使用SVG实现更加兼容的文本纹理叠加效果
CSS3的方法最容易理解上手最快,但是Firefox和IE浏览器都不支持,所以只能在移动端使用,如果我们想兼容PC浏览器,可以试试使用SVG来实现,代码如下:
<svg width="360" height="120"> <defs> <filter id="blend"> <feImage xlink:href="./pattern01.jpg" result="patternSource" x="0" y="0" width="360" height="120" /> <feBlend mode="overlay" in="SourceGraphic" in2="patternSource" /> </filter> <linearGradient id="gradient" x1="0" y1="0" x2="0" y2="1"> <stop offset="0%" stop-color="green" /> <stop offset="100%" stop-color="red" /> </linearGradient> <pattern id="pattern" width="360" height="120" patternUnits="userSpaceOnUse"> <rect x="0" y="0" width="100%" height="100%" fill="url(#gradient)" filter="url(#blend)"></rect> </pattern> </defs> <text x="0" y="60" font-family="Microsoft Yahei" font-size="60" font-weight="900" fill="url(#pattern)"> SVG纹理叠加 </text> </svg>
红绿渐变叠加石头质感纹理,最终实现的效果如下截图:
您可以狠狠地点击这里:SVG实现文本的纹理叠加效果demo
实现原理
SVG中有个和混合模式相关的滤镜元素名为
SVG中文本除了可以填充颜色外,还可以填充纹理,元素是
于是,效果达成!
兼容性
Chrome, Safari, Firefox浏览器都支持。
如果在IE浏览器下访问我们的demo页面,会看到纹理并没有叠加,那是因为,IE浏览器下的
因此,如果你希望SVG纹理叠加效果IE9+全兼容,可以试试使用正片叠加混合模式-multiply,对于大部分用户而言,是看不出什么差异的。
三、使用canvas实现纹理叠加效果
canvas并没有现成的混合模式api,因此,如果要想实现叠加效果,需要通过算法重新计算方法。关于混合模式的各种算法,实际上都是公开的,搜一搜就能找到。
在本文中,canvas的混合模式效果使用了一个开源的JS方法,项目地址是:https://github.com/Phrogz/context-blender
JS未压缩状态也就9K不到,各种曾经的混合模式都支持。
于是,要使用canvas实现纹理叠加效果那就容易多了。
下面是实现的效果截图:
您可以狠狠地点击这里:canvas实现文本的纹理叠加效果demo
同样的,我们可以修改渐变颜色,修改纹理图片看到其他渲染效果,例如,我们选择本地一张纸张图片作为纹理:
实现原理
绘制JS代码如下:
// 先引入context_blender.js,然后…… // canvas绘制脚本 var canvas = document.querySelector('canvas'); var context = canvas.getContext('2d'); var width = canvas.width, height = canvas.height; context.textBaseline = 'middle'; context.font = 'bold 60px "Microsoft Yahei"'; // 绘制方法 var draw = function () { context.clearRect(0, 0, width, height); // 渐变和纹理 var gradient, pattern; // 创建材质canvas var canvasPattern = document.createElement('canvas'); var contextUnder = canvasPattern.getContext('2d'); canvasPattern.width = width; canvasPattern.height = height; // 创建渐变canvas var canvasGradient = document.createElement('canvas'); var contextOver = canvasGradient.getContext('2d'); canvasGradient.width = width; canvasGradient.height = height; // 绘制渐变对象 gradient = contextOver.createLinearGradient(0, 0, 0, height); gradient.addColorStop(0, red); gradient.addColorStop(1, red); // 纹理对象,img指纹理图片对象 pattern = contextUnder.createPattern(img, 'no-repeat'); contextUnder.fillStyle = pattern; contextUnder.fillRect(0, 0, width, height); // 应用渐变 contextOver.fillStyle = gradient; contextOver.fillRect(0, 0, width, height); // 叠加canvas contextOver.blendOnto(contextUnder, 'overlay'); // 给当前context创建pattern pattern = context.createPattern(canvasPattern, 'no-repeat'); // 绘制文本 context.fillStyle = pattern; context.fillText('画布纹理叠加', 0, 60); };
原理描述:
临时创建一个canvas绘制一个渐变,临时创建一个canvas使用纹理图片填充,两个canvas叠加混合得到新的canvas,然后页面上那个canvas上的文字就把这个叠加混合后canvas作为纹理进行填充,效果即达成。
兼容性
IE9+,Chrome, Safari, Firefox浏览器都支持。
相信看了本文案例你已经掌握了方法,更多精彩请关注php中文网其它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以上是前端技术实现文本文字纹理叠加的详细内容。更多信息请关注PHP中文网其他相关文章!

H5的高级技巧包括:1.利用进行复杂图形绘制,2.使用WebWorkers提升性能,3.通过WebStorage增强用户体验,4.实现响应式设计,5.利用WebRTC实现实时通信,6.进行性能优化和最佳实践。这些技巧帮助开发者构建更动态、互动和高效的Web应用。

H5(HTML5)将通过新元素和API提升网页内容和设计。1)H5增强了语义化标记和多媒体支持。2)它引入了Canvas和SVG,丰富了网页设计。3)H5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新标签和API扩展HTML功能。4)基本用法包括使用创建图形,高级用法涉及WebStorageAPI。5)开发者需注意浏览器兼容性和性能优化。

H5带来了多项新功能和能力,极大提升了网页的互动性和开发效率。1.语义化标签如、增强了SEO。2.多媒体支持通过和标签简化了音视频播放。3.Canvas绘图提供了动态图形绘制工具。4.本地存储通过localStorage和sessionStorage简化了数据存储。5.地理位置API便于开发基于位置的服务。

HTML5带来了五个关键改进:1.语义化标签提升了代码清晰度和SEO效果;2.多媒体支持简化了视频和音频嵌入;3.表单增强简化了验证;4.离线与本地存储提高了用户体验;5.画布与图形功能增强了网页的可视化效果。

HTML5的核心特性包括语义化标签、多媒体支持、离线存储与本地存储、表单增强。1.语义化标签如、等,提升代码可读性和SEO效果。2.和标签简化多媒体嵌入。3.离线存储和本地存储如ApplicationCache和LocalStorage,支持无网络运行和数据存储。4.表单增强引入新输入类型和验证属性,简化处理和验证。

H5提供了多种新特性和功能,极大地增强了前端开发的能力。1.多媒体支持:通过和元素嵌入媒体,无需插件。2.画布(Canvas):使用元素动态渲染2D图形和动画。3.本地存储:通过localStorage和sessionStorage实现数据持久化存储,提升用户体验。

H5和HTML5是不同的概念:HTML5是HTML的一个版本,包含新元素和API;H5是基于HTML5的移动应用开发框架。HTML5通过浏览器解析和渲染代码,H5应用则需要容器运行并通过JavaScript与原生代码交互。

HTML5的关键元素包括、、、、、等,用于构建现代网页。1.定义头部内容,2.用于导航链接,3.表示独立文章内容,4.组织页面内容,5.展示侧边栏内容,6.定义页脚,这些元素增强了网页的结构和功能性。


热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能驱动的应用程序,用于创建逼真的裸体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用于从照片中去除衣服的在线人工智能工具。

Undress AI Tool
免费脱衣服图片

Clothoff.io
AI脱衣机

Video Face Swap
使用我们完全免费的人工智能换脸工具轻松在任何视频中换脸!

热门文章

热工具

SublimeText3汉化版
中文版,非常好用

VSCode Windows 64位 下载
微软推出的免费、功能强大的一款IDE编辑器

Dreamweaver CS6
视觉化网页开发工具

Dreamweaver Mac版
视觉化网页开发工具

SublimeText3 Linux新版
SublimeText3 Linux最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