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大家体验一下响应式和自适应的区别,请放大缩小一下屏幕尝试
自适应的体验http://m.ctrip.com/html5/
响应式的体验 http://www.php.cn/
整理了几篇自适应和响应式的文章,摘抄并修改了一下,请大家欣赏:
起初,网页设计者都会设计固定宽度的页面,最开始的电脑显示器分辨率种类不多,因为当时电脑本来就少,即使有变化也是 800 850 870 880。比如 开源中国的网页就是固定宽度为998来定制的。至于为什么是 998,
后来随着显示器越来越多,以及笔记本的普及,这种方式的页面出现了问题。于是出现了一种新的布局方式宽度自适应布局。我们平时谈论的自适应布局,大多指的就是宽度自适应布局。
在这种布局下,出现了两派:
百分比宽度布局
流式布局
题主说的是第一派,宽度使用百分比,文字使用 em,现在也很多开始使用rem了,也就是所谓的高清方案。第二派的布局以 iGoogle 为代表(已经停止)。
一开始没有响应式布局这个词语,但是慢慢出现了一个词——渐进增强,新词的出现总是伴随的旧词一起出现。就好比 3G 出现之前,没人管自己的手机叫 2G,所以,3G 和 2G 两个词是一起出现的(技术上当然2G技术先出现)。同理,渐进增强出现后,另一个词「优雅降级」也随之出现了。
词的意思可以自己看 wiki、Google,我只在这儿举一个例子,gmail 和 qqmail。
他俩的宽度都是 100%,都是自适应。但是:
qqmail 就是 css hack 的完美体现,你用任何一个浏览器,几乎可以看到同一个样子的邮箱,腾讯的前端工程师们用各种 css hack 技术来展示邮箱页面,为的是统一的用户体验。
而 gmail 使用了渐进增强,你的浏览器越强,你看到的效果就越好,用户体验就越好。
再后来,就是大家都熟知的 Google 发布了 android,于是互联网大战从 PC 打到了手机。还有 HTML5 标准的发布。
手机虽然屏幕变小了,但是却提供了更丰富的功能。还记得以前用诺基亚上 QQ 的事儿吗?我们访问的是 3g.qq.com,当时我使用的是中兴的手机,访问 wap.qq.com,在后来的智能手机都是访问 m.qq.com。
不禁有人问「真的需要为每个手机分别设计一个网页吗?」、「真的需要为手机和电脑设计不同的网页吗?」,解决方法当然有很多种,可以看看 css zen garden(《Css秘密花园》还是很不错的一本书.
最终的解决方案胜出者是响应式布局。
响应式布局被大家熟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twitter 开源了 bootstrap。Google 第一次完成了从先驱到烈士。
下面再从直观一点的来看,响应式和自适应的区别:
首先两种方式解决问题的是不一样的。
自适应是为了解决如何才能在不同大小的设备上呈现同样的网页
手机的屏幕比较小,宽度通常在600像素以下;PC的屏幕宽度,一般都在1000像素以上(目前主流宽度是1366×768),有的还达到了2000像素。同样的内容,要在大小迥异的屏幕上,都呈现出满意的效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很多网站的解决方法,是为不同的设备提供不同的网页,比如专门提供一个mobile版本,或者iPhone / iPad版本。这样做固然保证了效果,但是比较麻烦,同时要维护好几个版本,而且如果一个网站有多个portal(入口),会大大增加架构设计的复杂度。
于是,很早就有人设想,能不能”一次设计,普遍适用”,让同一张网页自动适应不同大小的屏幕,根据屏幕宽度,自动调整网页内容大小
但是无论怎样,他们主体的内容和布局是没有变的。
响应式的概念应该覆盖了自适应,而且涵盖的内容更多。
自适应还是暴露出一个问题,如果屏幕太小,即使网页能够根据屏幕大小进行适配,但是会感觉在小屏幕上查看,内容过于拥挤,响应式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衍生出来的概念。它可以自动识别屏幕宽度、并做出相应调整的网页设计,布局和展示的内容可能会有所变动。如果下面的网址,屏幕宽度大于1300像素,则6张图片并排在一行。
如果屏幕宽度在600像素到1300像素之间,则6张图片分成两行。
如果屏幕宽度在400像素到600像素之间,则导航栏移到网页头部。
如果屏幕宽度在400像素以下,则6张图片分成三行。
mediaqueri.es上面有更多这样的例子。
说了一大堆其实大家可能更多的是关心如何去实现。下面来聊一聊实现方式:
1.允许网页宽度自动调整
“自适应网页设计”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其实并不难。
首先,在网页代码的头部,加入一行viewport元标签。
print?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 />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 />
viewport是网页默认的宽度和高度,上面这行代码的意思是,网页宽度默认等于屏幕宽度(width=device-width),原始缩放比例(initial-scale=1)为1.0,即网页初始大小占屏幕面积的100%。
所有主流浏览器都支持这个设置,包括IE9。对于那些老式浏览器(主要是IE6、7、8),需要使用css3-mediaqueries.js。
print? <!–[if lt IE 9]> <script src=“http://css3-mediaqueries-js.googlecode.com/svn/trunk/css3-mediaqueries.js”></script> <![endif]–> <!--[if lt IE 9]> <script src="http://css3-mediaqueries-js.googlecode.com/svn/trunk/css3-mediaqueries.js"></script> <![endif]-->
2、尽量少使用绝对宽度
由于网页会根据屏幕宽度调整布局,所以不能使用绝对宽度的布局,也不能使用具有绝对宽度的元素。这一条非常重要。
具体说,CSS代码不能指定像素宽度:
print? width:xxx px; width:xxx px;
通过指定百分比宽度来替代:同时还可以配合css的cal,进行计算宽度
width: xx%; width: xx%;
或者
print? width:auto; width:auto;
3、相对大小的字体
字体也不能使用绝对大小(px),而只能使用相对大小(em)或者高清方案(rem),rem不局限于字体大小,前面的宽度width也可以使用,代替百分比。
print? body { font: normal 100%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 body { font: normal 100% Helvetica, Arial, sans-serif; }
上面的代码指定,字体大小是页面默认大小的100%,即16像素。
print? h1 { font-size: 1.5em; } h1 { font-size: 1.5em; }
然后,h1的大小是默认大小的1.5倍,即24像素(24/16=1.5)。
print? small { font-size: 0.875em; } small { font-size: 0.875em; }
small元素的大小是默认大小的0.875倍,即14像素(14/16=0.875)。
4、流动布局(fluid grid)
“流动布局”的含义是,各个区块的位置都是浮动的,不是固定不变的。更多内容请查看流动布局的文章。
print? .main { float: right; width: 70%; } .leftBar { float: left; width: 25%; } .main { float: right; width: 70%; } .leftBar { float: left; width: 25%; }
float的好处是,如果宽度太小,放不下两个元素,后面的元素会自动滚动到前面元素的下方,不会在水平方向overflow(溢出),避免了水平滚动条的出现。
另外,绝对定位(position: absolute)的使用,也要非常小心。
5、选择加载CSS
“自适应网页设计”的核心,就是CSS3引入的Media Query模块。
它的意思就是,自动探测屏幕宽度,然后加载相应的CSS文件。
print? <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and (max-device-width: 400px)” href=“tinyScreen.css” /> <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and (max-device-width: 400px)" href="tinyScreen.css" />
上面的代码意思是,如果屏幕宽度小于400像素(max-device-width: 400px),就加载tinyScreen.css文件。
print? <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and (min-width: 400px) and (max-device-width: 600px)” href=“smallScreen.css” /> <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media="screen and (min-width: 400px) and (max-device-width: 600px)" href="smallScreen.css" />
如果屏幕宽度在400像素到600像素之间,则加载smallScreen.css文件。
除了用html标签加载CSS文件,还可以在现有CSS文件中加载。
print? @import url(“tinyScreen.css”) screen and (max-device-width: 400px); @import url("tinyScreen.css") screen and (max-device-width: 400px);
6、CSS的@media规则
同一个CSS文件中,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屏幕分辨率,选择应用不同的CSS规则。
print? @media screen and (max-device-width: 400px) { .column { float: none; width:auto; } #sidebar { display:none; } } @media screen and (max-device-width: 400px) { .column { float: none; width:auto; } #sidebar { display:none; } }
上面的代码意思是,如果屏幕宽度小于400像素,则column块取消浮动(float:none)、宽度自动调节(width:auto),sidebar块不显示(display:none)。
7、图片的自适应(fluid image)
除了布局和文本,”自适应网页设计”还必须实现图片的自动缩放。
这只要一行CSS代码:
print? img { max-width: 100%;} img { max-width: 100%;}
这行代码对于大多数嵌入网页的视频也有效,所以可以写成:
print? img, object { max-width: 100%;} img, object { max-width: 100%;}
老版本的IE不支持max-width,所以只好写成:
print? img { width: 100%; } img { width: 100%; }
此外,windows平台缩放图片时,可能出现图像失真现象。这时,可以尝试使用IE的专有命令:
print? img { -ms-interpolation-mode: bicubic; } img { -ms-interpolation-mode: bicubic; }
或者,Ethan Marcotte的imgSizer.js。
print? addLoadEvent(function() { var imgs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imgSizer.collate(imgs); }); addLoadEvent(function() { var imgs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ontent").getElementsByTagName("img"); imgSizer.collate(imgs); });
不过,有条件的话,最好还是根据不同大小的屏幕,加载不同分辨率的图片。有很多方法可以做到这一条,服务器端和客户端都可以实现。
以上是响应式和自适应有什么区别的详细内容。更多信息请关注PHP中文网其他相关文章!

HTML5是构建现代网页的关键技术,提供了许多新元素和功能。1.HTML5引入了语义化元素如、、等,增强了网页结构和SEO。2.支持多媒体元素和,无需插件即可嵌入媒体。3.表单增强了新输入类型和验证属性,简化了验证过程。4.提供了离线和本地存储功能,提升了网页性能和用户体验。

H5代码的最佳实践包括:1.使用正确的DOCTYPE声明和字符编码;2.采用语义化标签;3.减少HTTP请求;4.使用异步加载;5.优化图像。这些实践能提升网页的效率、可维护性和用户体验。

Web标准和技术从HTML4、CSS2和简单的JavaScript演变至今,经历了显着的发展。 1)HTML5引入了Canvas、WebStorage等API,增强了Web应用的复杂性和互动性。 2)CSS3增加了动画和过渡功能,使页面效果更加丰富。 3)JavaScript通过Node.js和ES6的现代化语法,如箭头函数和类,提升了开发效率和代码可读性,这些变化推动了Web应用的性能优化和最佳实践的发展。

H5不仅仅是HTML5的简称,它代表了一个更广泛的现代网页开发技术生态:1.H5包括HTML5、CSS3、JavaScript及相关API和技术;2.它提供更丰富、互动、流畅的用户体验,能在多设备上无缝运行;3.使用H5技术栈可以创建响应式网页和复杂交互功能。

H5与HTML5指的是同一个东西,即HTML5。HTML5是HTML的第五个版本,带来了语义化标签、多媒体支持、画布与图形、离线存储与本地存储等新功能,提升了网页的表现力和交互性。

H5referstoHTML5,apivotaltechnologyinwebdevelopment.1)HTML5introducesnewelementsandAPIsforrich,dynamicwebapplications.2)Itsupportsmultimediawithoutplugins,enhancinguserexperienceacrossdevices.3)SemanticelementsimprovecontentstructureandSEO.4)H5'srespo

H5开发需要掌握的工具和框架包括Vue.js、React和Webpack。1.Vue.js适用于构建用户界面,支持组件化开发。2.React通过虚拟DOM优化页面渲染,适合复杂应用。3.Webpack用于模块打包,优化资源加载。

HTML5hassignificantlytransformedwebdevelopmentbyintroducingsemanticelements,enhancingmultimediasupport,andimprovingperformance.1)ItmadewebsitesmoreaccessibleandSEO-friendlywithsemanticelementslike,,and.2)HTML5introducednativeandtags,eliminatingthenee


热AI工具

Undresser.AI Undress
人工智能驱动的应用程序,用于创建逼真的裸体照片

AI Clothes Remover
用于从照片中去除衣服的在线人工智能工具。

Undress AI Tool
免费脱衣服图片

Clothoff.io
AI脱衣机

AI Hentai Generator
免费生成ai无尽的。

热门文章

热工具

SublimeText3 英文版
推荐:为Win版本,支持代码提示!

mPDF
mPDF是一个PHP库,可以从UTF-8编码的HTML生成PDF文件。原作者Ian Back编写mPDF以从他的网站上“即时”输出PDF文件,并处理不同的语言。与原始脚本如HTML2FPDF相比,它的速度较慢,并且在使用Unicode字体时生成的文件较大,但支持CSS样式等,并进行了大量增强。支持几乎所有语言,包括RTL(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和CJK(中日韩)。支持嵌套的块级元素(如P、DIV),

MinGW - 适用于 Windows 的极简 GNU
这个项目正在迁移到osdn.net/projects/mingw的过程中,你可以继续在那里关注我们。MinGW:GNU编译器集合(GCC)的本地Windows移植版本,可自由分发的导入库和用于构建本地Windows应用程序的头文件;包括对MSVC运行时的扩展,以支持C99功能。MinGW的所有软件都可以在64位Windows平台上运行。

SublimeText3汉化版
中文版,非常好用

SublimeText3 Mac版
神级代码编辑软件(SublimeText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