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微信小程序  >  微信小程序的定位在变化

微信小程序的定位在变化

高洛峰
高洛峰原创
2017-03-07 17:12:361419浏览

  1 年前的微信公开课,张小龙提出要做应用号,经过 8 个月的研发,小程序(应用号)开始内测。如果你有观察从内测至今微信小程序提供的 API、后台功能等的变化,你会发现,似乎过去 2 个月微信团队做的事比之前 8 个月还要多。微信团队有 1000 多人,参与小程序项目的人也至少有二三十人,如果这是一个创业公司的项目,显然一年的开发周期太长了。况且,微信团队已经有数年做公众平台的经验,这样一个平台,如果纯开发,可能一两个月就能完成。是什么原因导致 1 年后才发布当初被外界期待万分的应用号?
我的理解是,微信团队也在推演小程序的定位,在过去一年,尤其是内测前的 8 个月,他们可能推翻了多个版本。


 1.1 给服务号接棒的小程序
  虽然服务号上诞生了招商银行、朝夕日历、助理来也、Yoli 口语等优秀的服务号,但不可否认的是,服务号生态远远没有订阅号的繁荣。
  我们能轻松查到,像一条、二更、新世相等公司,通过运营订阅号,获得了丰厚的融资,订阅号领域也出现了很多周边服务,比如 WeMedia,这家为订阅号提供服务的公司已经在新三板上市;比如新榜,这家公司汇聚了非常多的订阅号数据。
  前面提到的 3 个订阅号,他们初期只做了订阅号,获得了投资,但你几乎没有听到多少公司是「只」做了服务号,然后做得不错而获得投资。
  虽然我们不能只从一小部分产品获得融资的情况去判断某个平台是否足够繁华,但毋庸置疑的是,整个订阅号生态被曝光、被投资的总量相对服务号多了几个数量级。
  如果订阅号是微信无心插柳缔造了一个新的创业生态,那么服务号显然是微信想仿照订阅号的路线,把内容之外的东西,也连接到微信,这些内容之外的东西,就是服务。
  可惜的是,服务号发展得远远没有订阅号好,但微信从战略层面上,是希望连接一切的,如果服务号没有很好地解决「微信连接一切」的目的,是否应该有新的产品来完成这个使命?
  我相信,这是小程序(应用号)诞生的背景之一,它要接棒服务号,连接更多服务和场景。


 1.2连接新场景的小程序
  利用小程序提供的框架和 API,开发出来的程序体验是优于 HTML5 的,于是在 9 月底刚开始内测时,业界就出现了很多争论,包括小程序会不会替代 HTML5,会不会替代 app。这些讨论都是脱离场景的。
  如果说 App 会被替代,它肯定不是被小程序替代,而是被微信替代,因为我们在微信里已经能找到 90% 以上的常用服务,完全不需要去下载一个 app。
  不久前,张小龙朋友圈发了这张照片:
  照片中你能看到,在安卓系统里,小程序能直接「钉在」桌面,就像一个 app 那样。仔细观察这张图,你会发现大多数都是中大型公司的产品,比如去哪儿、猫眼、携程、海航等。
  如果我们认同,张小龙分享的照片,代表了当时微信对小程序的期待,那么,当时小程序的定位就是要替代原生 app,让用户在微信里就能瞬间获得服务。
然而,在微信公开课上,他却举了这样两个小程序的例子:
        在公交车站,你扫一下公交站牌的二维码就可以了解下一辆公交车到站的时间
        在汽车站,扫一下汽车站的二维码就可以购买车票,而不需要排长队
  如果我们认同,张小龙的演讲,代表了当时微信对小程序的期待,那么,这个时候,小程序的定位其实是连接更多线下场景。
  我相信,过去一年,张小龙本人也好,小程序团队也好,都在不断思考和推演,小程序到底要解决哪些需求,满足哪些场景的需要。从最新在外界看到的信息来看,似乎,小程序希望更多地连接线下。


 1.3既替代服务号又连接新场景的小程序
  实际上,从功能角度,小程序替代一些低频的 app 和体验不佳的服务号是合情合理的,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对开发者有好处,对微信也有好处。
  另一方面,线下仍有很多未被连接的场景,微信期待用小程序去连接这些场景,战略上,也是符合逻辑的。
  外界对小程序的期待不断在变化,微信对小程序的定位,也一直在推演。从外部看到的信息来看,微信似乎更偏向于连接线下。
  为什么?小程序想要连接一切

更多微信小程序的定位在变化相关文章请关注PHP中文网!


声明:
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admin@ph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