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进一步看一下上述三个对象在代码中的具体实现,dm.c 文件定义的 mapped_device 结构用于表示 mapped device,它主要包括该 mapped device 相关的锁,注册的请求队列和一些内存池以及指向它所对应映射表的指针等域。Mapped device 对应的映射表是由 dm_table.c 文件中定义的 dm_table 结构表示的,该结构中包含一个 dm_target结构数组,dm_target 结构具体描述了 mapped_device 到它某个 target device 的映射关系。而在 dm_table 结构中将这些 dm_target 按照 B 树的方式组织起来方便 IO 请求映射时的查找操作。Dm_target 结构具体记录该结构对应 target device 所映射的 mapped device 逻辑区域的开始地址和范围,同时还包含指向具体 target device 相关操作的 target_type 结构的指针。Target_type 结构主要包含了 target device 对应的 target driver 插件的名字、定义的构建和删除该类型target device的方法、该类target device对应的IO请求重映射和结束IO的方法等。而表示具体的target device的域是dm_target中的private域,该指针指向mapped device所映射的具体target device对应的结构。表示target device的具体结构由于不同的target 类型而不同,比如最简单的线性映射target类型对应target device的结构是dm-linear.c文件中定义的linear_c结构。其定义如下:
struct linear_c { struct dm_dev *dev; sector_t start; };
该target device的定义相当简单,就只包括了表示对应物理设备的dm_dev结构指针和在该物理设备中以扇区为单位的偏移地址start。上述几个数据结构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device mapper中几个重要数据结构的关系
内核中建立过程
在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代码简要介绍下在内核中创建一个mapped device的过程:
1、 根据内核向用户空间提供的ioctl 接口传来的参数,用dm-ioctl.c文件中的dev_create函数创建相应的mapped device结构。这个过程很简单,主要是向内核申请必要的内存资源,包括mapped device和为进行IO操作预申请的内存池,通过内核提供的blk_queue_make_request函数注册该mapped device对应的请求队列dm_request。并将该mapped device作为磁盘块设备注册到内核中。
2、 调用dm_hash_insert将创建好的mapped device插入到device mapper中的一个全局hash表中,该表中保存了内核中当前创建的所有mapped device。
以上就是Linux系统内核中的Device Mapper机制 (1)(2)的内容,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PHP中文网(www.ph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