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科技周边 >人工智能 >李沐:创业一年,人间三年

李沐:创业一年,人间三年

WBOY
WBOY原创
2024-08-15 16:41:321212浏览

给小伙伴汇报一下 LLM 创业第一年的进展、纠结和反思。在 Amazon 呆到第五年的时候就想着创业了,但被疫情耽搁了。到第 7 年半的时候,觉得太痒了,就提了离职。现在想来,如果有什么事这一辈子总要试下的,就蹭早。因为真开始后会发现有太多新东西要学,总感叹为啥没能早点开始。名字:BosonAI 的来源创业前做了一系列用 Gluon 命名的项目。在量子物理里,Gluon 是把夸克绑在一起的一种玻色子,象征这个项目一开始是 Amazon 和 Microsoft 的联合项目。当时项目经理拍拍脑袋名字就出来了,但取名对程序员来说很困难,我们每天都在纠结各种文件名和变量名。最后新公司干脆就用玻色子(Boson)来命名了。希望大家能 get 到 “Boson 和费米子组成了世界” 这个梗时会会心一笑。但没料到很多人会看成 Boston。“我来波士顿了,找个时间碰碰?” “哈?可我在湾区呀?”融资:签字前一天领投方跑路22 年年底的时候想到两个用大语言模型(LLM)做生产力工具的想法。碰巧遇到张一鸣,就向他请教。讨论之后他反问:为什么不做 LLM 本身呢?我的下意识退缩:我们之前在 Amazon 的团队做了好几年这个,得上万张卡,和 blabla 这么一大堆困难。一鸣呵呵表示:这些都是短期困难,眼光得看长远点。我的优点是听劝,真就去做 LLM 了。凑齐了数据、预训练、后训练、和架构各方向负责人的创始团队,就去融资了。运气不错,很快拿到了种子投资。但钱还不够买卡,得去拿第二轮。这一轮领头是一家非常大的机构,做了几个月文档、商讨条款。但在签字前一天,领头说不投了,直接导致了跟投的几家退出。很感激剩下的投资方,还是做完了这一轮,拿到了做 LLM 的入场券。今天反思的话,当时蹭着资本市场热情还在,其实可以继续融资,说不定也跟其他友商一样,现在十亿现金在手。当时担心融资太多,会不好退出,或者被架到天上去了。现在想来,创业就是想逆天改命,想什么退路呢?机器: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有了钱后就去买 GPU。问各个供应商,统一回复是 H100 交货得一年以后了。灵机一动,直接给老黄写邮件。老黄秒回说他来看下。一个小时后超微的 CEO 就打电话过来了。多付了些钱,插了个队,20 天后拿到了机器。很荣幸早早的吃到了螃蟹。螃蟹吃到怀疑人生,遇到了各种匪夷所思的 bug。例如 GPU 供电不足导致不稳定,后来靠超微工程师修改 bios 代码打上补丁;例如光纤的切开角度不对,导致通讯不稳定;例如 Nvidia 的推荐网络布局不是最优,我们重新做一个方案,后来 Nvidia 自己也采用了这个方案。至今我都不理解,我们就买了不到一千张卡,算小买家吧。但我们遇到的这些问题,难道大买家没遇到吗,为啥需要我们的 debug?同时我们还租了同样多的 H100,一样是各种 bug,GPU 每天都出问题,甚至怀疑是不是这个云上就我们一个吃螃蟹的。后来看到 Llama 3 的技术报告说他们改用 H100 后,训练一次模型被打断几百次,对字里行间的痛苦,很是共情。如果对比自建和租卡的话,租三年成本和自建成本差不多。租卡的好处是省心。自建的好处有两个。一是三年后如果 Nvidia 技术还遥遥领先,那么它能控制价格使得 GPU 仍然保值?。另一个是自建的数据存储成本低。存储需要跟 GPU 比较近,不管是大云还是小 GPU 云,存储价格都高。但一次模型训练可以用几 TB 空间存 checkpoint,训练数据存储是 10PB 起跳。如果用 AWS S3 的话,10PB 一年两百万。这钱用来自建的话,可以上 100PB。商业:感恩客户,第一年收支平衡非常幸运的,我们第一年收入和支出是打平的。我们支出主要在人力和算力上,感谢 Openai 的财力和 Nvidia 的遥遥领先,这两项支出都挺大的?。我们的收入来源是给大客户做定制的模型。很早就上 LLM 的公司大都是因为 CEO 非常有决策力,他们没被高昂的算力和人力成本吓到,果断的去推动内部团队配合尝试新技术。非常感恩客户给了我们喘气的时间,不然这个几个月我又是奔波在各个投资人那里。接下来应该会有更多公司才尝试使用 LLM,不论是自己产品的升级,还是降本增效。原因是一方面技术成本在降低,另一方面行业领先者(例如我们客户)会陆续放出基于 LLM 的产品出来,把行业卷了起来。我们也在关注 LLM 在 toC 上的落地。上一波顶流例如 c.ai 和 perplexity 还在找商业模式,但也有小十来家 LLM 原生应用收入还不错。我们给一家做角色扮演的创业公司提供了模型,他们主打深度的玩家,打平了收入和支出,也是厉害的。模型能力还在进化,更多模态(语音、音乐、图片、视频)在融合,相信接下来还会有更有想象力的应用出现。整体来说行业和资本还是急躁的。今年好几家成立一年多但融资上十亿的公司选择退出。从技术到产品就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花 2、3 年实属正常。算上用户的需求的涌现,可能得花更长时间。我们专注当下在迷雾中探路,对未来保持乐观。技术:LLM 认知的四个阶段对 LLM 的认知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Bert 到 GPT3,感受是新架构,大数据,这个可以搞。我们在 Amazon 的时候也是第一时间进去做了大规模的训练和在产品上的落地。第二阶段是刚创业的时候 GPT4 了放出来,大受震撼。大半原因来自技术不公开了。根据小道消息估算一次模型训练一个亿,标数据成本几千万。很多投资人问我复现 GPT4 成本得多少,我说 3-4 亿要把。后来他们中一家真一把投了大几亿出去。第三阶段是创业的第一个半年。我们做不动 GPT4,那就想着从具体的问题出发吧。于是开始找客户,有游戏的、教育的、销售的、金融的、保险的。针对具体的需求去训练模型。一开始市面上没有好的开源模型,我们就从头训练,后来很多很好的模型出来了,降低了我们成本。然后针对业务场景设计评估方法,标数据,去看模型哪些地方不行,针对性提升。23 年年底时,惊喜发现我们的 Photon(Boson 的一种)系列模型在客户应用上的效果都打赢 GPT4 了。定制模型的好处是推理成本是调用 API 的 1/10。虽然今天 API 已经便宜很多,但我们自己技术也同样在进步,仍然是 1/10 成本。另外,QPS,延时等都更好控制。这个阶段的认知是对于具体应用,我们是可以打赢市面最好模型的。第四阶段是创业的第二个半年。虽然客户拿到了合同里要的模型,但还不是他们理想中的东西,因为 GPT4 还远不够。年初时发现针对单一应用训练,模型很难再次飞跃。回过头想,如果 AGI 是达到普通人类水平,客户要的是专业人士的水平。游戏要专业策划和专业演员、教育要金牌老师、销售要金牌销售、金融保险要高级分析师。这都是 AGI 加上行业专业能力。虽然当时我们内心对 AGI 充满敬畏,但感觉是避不开的。年初我们设计了 Higgs(上帝粒子,Boson 的一种)系列模型。主打通用能力紧跟最好的模型,但在某个能力上突出。我们挑选的能力是角色扮演:扮演虚拟角色、扮演老师、扮演销售、扮演分析师等等。24 年年中的时候迭代到第二代,在测试通用能力的 Arena-Hard 和 AlpacaEval 2.0 上,V2 跟最好的模型打得有来有回,在测试知识的 MMLU-Pro 上也没差很远。

李沐:创业一年,人间三年

1. Higgs-V2 是基于 Llama3 base,进行了完整的 post-training。
  1. 我们无法像 Meta 那样大量标注数据,因此 V2 比 Llama3 Instruct 更好,主要归功于算法创新。
  2. 随后,我们创建了一个角色扮演评估数据集,包含基于角色和场景的扮演。
  3. 令人惊讶的是,自己的模型在自己的排行榜上排名第一。然而,模型训练中未接触过评估数据。
  4. 此评估数据集最初是为自用而设计的,旨在真实反映模型能力,避免出现过度拟合。
  5. 尽管如此,负责评估的同学还是发布了技术报告。值得注意的是,角色扮演测试样本源自 c.ai,但其模型能力却垫底。

    李沐:创业一年,人间三年

    第四阶段认知

好的垂直模型通用能力也需较强,例如推理、指令遵循等垂直所需能力。长远来看,通用和垂直模型都朝着 AGI 发展。垂直模型可偏科较明显,专业突出,通用能力尚可,研发成本较低,研发方式亦有别。

第五阶段认识

目前正在进行中,期待尽快分享。

愿景:人类陪伴

我们追求愿景为“人类陪伴的智能体”,高情商、高智商,相当于一个专业团队。例如,它能陪伴玩耍(策划 + 演员)、运动(鼓励师 + 运动教练)、学习(辅导讲授)。模型陪伴长久,深入了解用户,可“真心为用户着想”。

团队:有挑战的事情得靠团队

创业后才真正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团队成员如螺丝,构成整辆“车”,灵活应对各种情况,承载重任。公司成立初期团队人数较少,成员都很重要,没有冗余,一人不力即可能影响整体运作。我以前选项目会选自己能主导开发的,但这也意味着问题挑战性不大。创业选择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去做,只能全靠团队。本文虽大量使用“我”,但工作都是团队完成的。

个人追求:名还是利?

我根据内心声音做决定,读博、做视频、创业皆是如此。创业需要强烈动机支撑,才能克服困难。我深层的动机来自对生命可能没有意义的恐惧。我选择“上进”,提升创造价值能力;选择录视频、写教材,创造教育价值;选择写工作、创业总结,创造事例价值;选择创业,团结力量创造更大价值。

最后广告下我司的招聘信息

(湾区和温哥华)https://jobs.lever.co/bosonai
有做出海应用的小伙伴也请联系我们 api@boson.ai

以上是李沐:创业一年,人间三年的详细内容。更多信息请关注PHP中文网其他相关文章!

声明:
本文内容由网友自发贡献,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您发现有涉嫌抄袭侵权的内容,请联系admin@ph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