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科技週邊  >  今日立春:春之始也,萬物復甦,靜待花開

今日立春:春之始也,萬物復甦,靜待花開

WBOY
WBOY轉載
2024-03-02 10:10:20350瀏覽

本站 2 月 4 日消息,今天,我們迎來二十四節氣之首 —— 立春。 2 月 4 日 10 點 42 分迎來「立春」節氣。立春一般是每年的 2 月 3、4、5 日。 立春,春之始也,從節氣上來看,我們已經踏進了新的一年的春天

立春有三候。一候東風解凍,撫摸過山川河流,溫暖每一處陰冷角落;二候蜇蟲始振,厚積薄發,萬里大地迎來勃勃生機;三候魚陟負冰,破開汩(gǔ) 汩綠水,水中嬉戲的野鴨,最先探知了春的氣息。

2023 年有兩個立春,2023 年第一個立春是在2023 年2 月4 日10 點42 分,農曆二〇二三年正月十四;2023 年第二個立春是2024年02 月04 日16 點26 分53 秒,農曆二〇二三年臘月廿五。 2023 年兩個立春時間是農曆年的年初和年尾。有的時候一年當中會出現兩個立春,有的時候一年裡沒有立春,前者的年份叫做雙春年,後者叫做無春年、寡婦年。這種情況其實跟農曆曆法有關係。農曆一年比陽曆一年的時間相差 10~11 天,而為了能讓農曆節氣和季節對應上,就出現了閏月。一般出現雙春年的年份,往往下一年(農曆)就會是無春年(也就是下一年農曆中沒有立春節氣,例如2023 年是雙春年,那麼接下來2024 年農曆中就是無春年)。

今日立春:春之始也,萬物復甦,靜待花開
▲ 圖片來自雲端日曆

立春起源

儘管如今許多年輕人對二十四節氣不太關注,大多只是瀏覽相關文章。然而,在古代以農耕為主的時期,每一個節氣對農民來說都標誌著一個農事階段的開始或結束。

一年之計在於春,立春作為春天的開始,在古代更是受到重視。在立春這一天,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到東郊迎春,祈求豐收。回來之後,要賞賜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而這,也成為許多年傳承的迎春活動。

立春節氣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後期的《呂氏春秋》,在「十二月紀」中,就已經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

立春氣候

儘管昨日冷空氣的猛烈襲擊讓全國多地再次遭遇大幅降溫,但一旦立春來臨,氣溫通常會逐漸回升。隨著春耕季節的到來,全國大部分地區的農忙也將相繼展開。

立春節氣,東亞南支西風急流已開始減弱,隆冬氣候快要結束。但北支西風急流強度和位置基本上沒有變化,蒙古冷高壓和阿留申低壓仍然比較強大,大風降溫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氣。但在強冷空氣影響的間隙期,偏南風頻數增加,伴隨明顯的氣溫回升過程。

古活動:

官方活動

  • #一縣派報春送春牛帖子和立春貼文:舊俗立春前一日,有兩位藝人頂冠飾帶,稱春吏。沿街高喊:“春來了”,俗稱“報春”。無論士、農、工、商,見春官都要作揖禮諤。一個人站在田間敲鑼打鼓(找小男孩穿青衣戴青帽),唱著迎春的讚詞,到每家去報春,挨家挨戶送上一張春牛圖或迎春帖子(或眾農家敲鑼打鼓將小孩拜請回家叫迎春民間擺上果品春盤在案等待春的到來)。在這張紅紙印的春牛圖上,印有一年二十四個節氣和人,牽著牛耕地,人們稱之為「春季貼文」。這送春牛圖,其意在催促提醒人們,一年之計在於春,要抓緊務農,莫誤大好春光。

  • 二迎句芒神並撒豆消災:打牛儀式是由縣府執行,在舊縣誌上有詳細描述:「立春前有司迎句芒神於東郊,裡市各扮故事表演。民之男女攜兒女看春,俟土牛過,各以豆麻撒之,謂散痘消疹。立春日祀芒神(指傳統中統管農事的地神,亦稱春天之神) 聖,鞭土牛(用泥土塑造的一個牛狀物,亦稱春牛) 畢,民爭土塊歸置牲圈取畜養蓄息地。是日喜晴厭雨,歌曰: 但得立春晴一日,農夫不用力耕田。」說的是,打牛的前一天,先把土牛放在縣城東門外前,稱為“立牛”,其旁要立一個攜帶農具揮鞭吆牛的假人做“耕夫”,以此表示春令的到來,農事宜提前準備。那「耕夫」如站在牛前,表示春令早來應早些備耕;「耕夫」立在牛後,則表示春令遲到;若人牛並行,則春令適中。立春日當天,各官府要奉上肉果食品於芒神土牛前,於正午時舉行隆重的"打牛" 儀式,吏民擊鼓,由官員執紅綠鞭或柳枝鞭打土牛三下,然後交給下屬吏與農民輪流鞭打,把土牛打得越碎越好,以示人們對春天的熱愛.隨後,人們歡笑著搶土牛的土塊帶回家入牲圈,象徵槽頭興旺。據說當天如天晴,萬民高興;若天明遇雨,則表示晦氣不利,預示這一年年景將不佳。

  • 三趕春牛:打牛前一天先把土牛放在東郊稱為立牛旁邊放攜帶農具鞭牛的假人為耕夫然後農民向其拜擊鼓打牛之後人們把土牛的土塊帶回家牲圈象徵收成好促進牛的繁殖。

附錄:春牛,《事物記原》:「周公始製立春土牛,蓋出土牛以示農耕早晚。」後世曆代封建統治者這一天都要舉行鞭春之禮,引春牛而擊之曰打春意在鼓勵農耕,發展生產。

民間活動

一遊春(探春、遊行):縣裡活動之後,民間也不甘示弱,他們紛紛裝扮起來,開始遊行。隊伍先是報春人打扮成公雞的樣子走在最前面,之後一群人抬著巨大春牛形象,之後的人打扮成牧童牽牛的、打扮成大頭娃娃送春桃的、打扮成燕子的應有盡有。另外還有的意義就是:這次遊春之後就是可以開始踏青的訊號,一直到端午之間都是遊春的好時刻(立春那日遊春叫探春)。

二民間互相饋送:

  • 春牛:民間藝人製作許多小泥牛,稱為「春牛」。送往各家,謂之「送春」。

  • 春牛圖:也有的地方是在牆上貼一幅畫有春牛的黃紙。黃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農事,俗稱「春牛圖」。

  • 春娃:鄉寧等地習慣用絹製作小娃娃,名為“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

互相贈賀禮拜賀,稱為拜春

  • #三糊春牛:在家裡用米或紙糊成春牛,擺放在家中

  • 四貼春字畫:家家在門上張貼迎春的字畫字和春字有關畫有臘梅迎春之類

  • 五搭燕子窩:給花樹戴燕子勝帛條

  • 六種迎春花:院子裡栽種迎春花

  • 七春勝貼門窗:婦女剪春燕花鳥簪(或有專門買的春燕簪花鳥簪)用紅紙剪雞貼屋門

立春飲食

  • 春餅:餡(蘿蔔,豆芽,豆子,為主)

  • ##春盤:主要是蔬菜取生菜瓜果餅糖放盤中為春盤(或拼成盤)饋送親友或自食取迎春之意。盤裡主要有:果品、蔬菜、糖果、餅、餌五種。蔬菜主要有:豆芽、蘿蔔、韭菜、菠菜、生菜、豆子、蛋、馬鈴薯絲。杜甫《立春》:「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

  • 春捲(春蠶): 《歲時廣記》:「京師富貴人家造面蠶,名曰'探官蠶'。又因立春日做此,故又稱'探春蠶'。」

########################################################## #### 咬春(吃蘿蔔):###明《酌中志》:「立春之時,無貴賤嚼羅卜,曰'咬春'。」########### ####立春軼事:無春年#########“無春年”,即全年沒有立春之日。這是農曆年長度有的年份短於回歸年、有的年份長於回歸年的緣故。 #########回歸年的長度為 365.2422 天###,這就是相鄰兩個立春節氣之間的時間間隔。 ###公曆年平均長度是365.2425 天###,與回歸年相差無幾,所以立春在公曆年中的日期基本固定,絕大多數年份為2 月4 日,個別年份為2 月3 日或2月5 日。 ###

農曆年情況就不一樣了,農曆無閏月的年份為353 至355 天,比回歸年少11 天左右;有閏月的年份為383 天至385 天,比回歸年多19 天左右。於是立春在農曆年中的位置呈現出 4 種情況:在年初;在年末;年初年末兩頭春;全年無立春日。

農曆有閏月的年份(每19 年中有7 年),因年長長於回歸年,故年初年末都有立春日即「兩頭春」;無閏月的年份(每19 年中有12 年),因年長短於回歸年,「無春年」最多,剩下的立春日在年初和在年末的大約各佔一半。這種規律以 19 年為週期,循環往復,個別年份稍有出入。

在本世紀的 100 年中,兩頭春的年份有 37 次,無春的年份有 37 次,年初立春的年份有 12 次,年末立春的年份有 14 次。

註:本文修正自 2018 年《今日立春:乍暖還寒,歲首又謀耕》一文。

以上是今日立春:春之始也,萬物復甦,靜待花開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陳述:
本文轉載於:ithome.com。如有侵權,請聯絡admin@php.cn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