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當前的情況,未來代幣可能會更多地用於支援特定的solver獲取收益,這些solver可能參與一個或多個獨立的應用程式。由於基於intent的跨鏈價值轉移應用程式,如Across、deBridge的DLN、@hashflow、Connext、CHAINFLIP LABS、Uniswap Labs等,要求solver具備相似的功能,因此預計同樣的solver將參與多個應用程式是合理的。」——摘自《2024年基礎設施展望》。
我們的《2024年基礎設施展望》對以下6大主題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討:
研究分析Blast L2、可能導致下一輪市場崩盤的最大催化劑、以及rollup日益激烈的競爭格局。
L2生態系變得越來越孤立 -- 剖析Arbitrum、Optimism、Base、zkSync、Mantle、Starknet、Polygon等。
以太坊對齊:需要可替代的DA(數據可用性)來實現可擴展性以及具有競爭產品的頂級協議。
關於價值累積的深度研究:從ETH、L2代幣到可替代DA – 體現了不同的費用生成設計和未來的rollup結構。
進入L1競爭格局,主要競爭者為Monad、Sei、Berachain、Sui和Aptos。
未來硬分叉– 研究即將到來的兩個主要硬分叉:Deneb-Cancun硬分叉和Prague-Electra硬分叉。
CCTP和規範橋具有明顯的優缺點。首先,它們透過增加規範計價資產的份額來解決大多數流動性/使用者體驗碎片化問題。另一方面,由於它們的保守性,它們的速度很慢。 Rollup橋的驗證可能需要數小時或數週的時間,而CCTP可能需要幾十分鐘到幾個小時。
基於意圖的流動性網路的獨特之處在於,它能夠透過一個開放的、無需許可的solver鏈下主體市場來利用鏈下流動性。
其理念是:使用者將橋接風險外包給solvers。 Solvers競相實現跨鏈轉帳意圖,並透過收費用來獲取價值。
透過Across進行的跨鏈轉帳流程可以簡化為以下3個步驟:
步驟1,產生意圖:使用者將資產存入託管帳戶,以表達其跨鏈轉帳意圖,意圖完成後relayer(中繼者/器)將獲得費用。
步驟2,意圖完成:Relayers競相在目標鏈識別並完成用戶意圖以獲取費用,使用鏈下流動性從自己的口袋裡進行支付。
步驟3,結算:目標鏈上的已完成交易被傳送回來源鏈進行驗證。獲勝的relayer將解鎖託管中的資產,並透過Across的UMA的optimistic oracle進行驗證,以降低鏈上gas成本。
關鍵面向:用戶的跨鏈轉帳意圖由relayers提供即時服務,relayers之後將獲得補償。這保證了用戶獲得最快處理速度,同時使relayers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營運成本。
基於交易的橋接轉帳時間受限於來源鍊和目標鏈的最終確定性。基於意圖的橋接透過使用relayer來克服這個問題。 Relayer甚至可以在來源鏈上的交易完成之前在目標鏈上實現用戶意圖。這使交易速度更快,因為relayer之間的競爭越來越大。
Across的結算針對gas費最小化進行了優化,定期(每2-4小時)分批支付,以減少gas攤銷成本。 Across使用UMA的optimistic oracle進行驗證,進一步降低了gas成本。
可靠性對於像Across這樣的流動性網路至關重要。為了確保目標鏈的流動性持續可用性,該協議還幫助relayers重新平衡其流動性。這一點是透過Across利用被動LP(流動性提供者)匯集的鏈上流動性來實現的,採用了hub-and-spoke(輪輻)模型,也就是在以太坊主網上有一個中央池,在目標鏈上有一些較小的輻射池。
此協議透過定期調整輻射池和中央池之間的流動性來主動進行再平衡管理。這樣的靈活性允許relayers在他們選擇的鏈上接收款項,與用戶的存款位置無關。這些池也可以作為鏈下流動性的備份,以防relayers漏掉服務用戶意圖。
Across目前使用規範橋接,正計劃轉向通用橋接適配器UBA以實現流動性的再平衡。 UBA將涉及鏈下relayers,對平衡池進行激勵,對從欠平衡的輻射池中退出的relayers實施處罰。
在UBS之後,Across不會綁定特定的某一種橋接方法,將允許relayers選擇任一橋和相容鏈,而無需使用規範橋。
以上是展望2024年加密基礎設施的六大主題及相關項目 - Delphi Digital 的觀點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