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科技週邊  >  如何使用Siamese網路處理樣本不平衡的資料集(含範例程式碼)

如何使用Siamese網路處理樣本不平衡的資料集(含範例程式碼)

王林
王林轉載
2024-01-22 16:15:05797瀏覽

如何使用Siamese網路處理樣本不平衡的資料集(含範例程式碼)

Siamese網路是一種用於度量學習的神經網路模型,它能夠學習如何計算兩個輸入之間的相似度或差異度量。由於其靈活性,它在人臉辨識、語義相似性計算和文字匹配等眾多應用中廣受歡迎。然而,當處理不平衡資料集時,Siamese網路可能會面臨問題,因為它可能會過度關注少數類別的樣本,而忽略大多數樣本。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有幾種技術可以使用。 一種方法是透過欠採樣或過採樣來平衡資料集。欠採樣是指從多數類別中隨機刪除一些樣本,以使其與少數類別的樣本數量相等。過採樣則是透過複製或產生新的樣本來增加少數類別的樣本數量,使其與多數類別的樣本數量相等。這樣可以有效平衡資料集,但可能會導致資訊損失或過度擬合的問題。 另一種方法是使用權重調整。透過為少數類別的樣本分配較高的權重,可以提高Siamese網路對少數類別的關注度。這樣可以在不改變資料集的情況下,重點關注少數類別,從而提高模型的效能。 此外,還可以使用一些先進的度量學習演算法來改進Siamese網路的效能,例如基於對抗生成網路的生成式對抗網路(GAN)

1.重採樣技術

在不平衡資料集中,類別樣本數差異大。為平衡資料集,可使用重採樣技術。常見的包括欠採樣和過採樣,防止過度關注少數類別。

欠取樣是為了平衡多數類別和少數類別的樣本量,透過刪除多數類別的一些樣本,使其與少數類別具有相同數量的樣本。這種方法可以減少模型對多數類別的關注,但也可能會失去一些有用的信息。

過採樣是透過複製少數類別的樣本來平衡樣本不平衡問題,使得少數類別和多數類別具有相同數量的樣本。儘管過採樣可以增加少數類別樣本數量,但也可能導致過度擬合的問題。

2.樣本權重技術

另一種處理不平衡資料集的方法是使用樣本權重技術。這種方法可以為不同類別的樣本賦予不同的權重,以反映其在資料集中的重要性。

常見的方法是使用類別頻率來計算樣本的權重。具體來說,可以將每個樣本的權重設為$$

w_i=\frac{1}{n_c\cdot n_i}

其中n_c是類別c中的樣本數,n_i是樣本i所屬類別中的樣本數。這種方法可以使得少數類別的樣本具有更高的權重,從而平衡資料集。

3.改變損失函數

Siamese網路通常使用對比損失函數來訓練模型,例如三元組損失函數或餘弦損失函數。在處理不平衡資料集時,可以使用改進的對比損失函數來使模型更加關注少數類別的樣本。

一種常見的方法是使用加權對比損失函數,其中少數類別的樣本具有更高的權重。具體來說,可以將損失函數改為如下形式:

L=\frac{1}{N}\sum_{i=1}^N w_i\cdot L_i

其中N是樣本數,w_i是樣本i的權重,L_i是樣本i的比較損失。

4.結合多種方法

最後,為了處理不平衡資料集,可以結合多種方法來訓練Siamese網路。例如,可以使用重採樣技術和樣本權重技術來平衡資料集,然後使用改進的對比損失函數來訓練模型。這種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各種技術的優點,並在不平衡資料集上獲得更好的效能。

對於不平衡的資料集,有一個常見的解決方案是使用加權損失函數,其中較少出現的類別分配更高的權重。以下是一個簡單的範例,展示如何在Keras中實現帶有加權損失函數的Siamese網絡,以處理不平衡資料集:

from keras.layers import Input, Conv2D, Lambda, Dense, Flatten, MaxPooling2D
from keras.models import Model
from keras import backend as K
import numpy as np

# 定义输入维度和卷积核大小
input_shape = (224, 224, 3)
kernel_size = 3

# 定义共享的卷积层
conv1 = Conv2D(64, kernel_size, activation='relu', padding='same')
pool1 = MaxPooling2D(pool_size=(2, 2))
conv2 = Conv2D(128, kernel_size, activation='relu', padding='same')
pool2 = MaxPooling2D(pool_size=(2, 2))
conv3 = Conv2D(256, kernel_size, activation='relu', padding='same')
pool3 = MaxPooling2D(pool_size=(2, 2))
conv4 = Conv2D(512, kernel_size, activation='relu', padding='same')
flatten = Flatten()

# 定义共享的全连接层
dense1 = Dense(512, activation='relu')
dense2 = Dense(512, activation='relu')

# 定义距离度量层
def euclidean_distance(vects):
    x, y = vects
    sum_square = K.sum(K.square(x - y), axis=1, keepdims=True)
    return K.sqrt(K.maximum(sum_square, K.epsilon()))

# 定义Siamese网络
input_a = Input(shape=input_shape)
input_b = Input(shape=input_shape)

processed_a = conv1(input_a)
processed_a = pool1(processed_a)
processed_a = conv2(processed_a)
processed_a = pool2(processed_a)
processed_a = conv3(processed_a)
processed_a = pool3(processed_a)
processed_a = conv4(processed_a)
processed_a = flatten(processed_a)
processed_a = dense1(processed_a)
processed_a = dense2(processed_a)

processed_b = conv1(input_b)
processed_b = pool1(processed_b)
processed_b = conv2(processed_b)
processed_b = pool2(processed_b)
processed_b = conv3(processed_b)
processed_b = pool3(processed_b)
processed_b = conv4(processed_b)
processed_b = flatten(processed_b)
processed_b = dense1(processed_b)
processed_b = dense2(processed_b)

distance = Lambda(euclidean_distance)([processed_a, processed_b])

model = Model([input_a, input_b], distance)

# 定义加权损失函数
def weighted_binary_crossentropy(y_true, y_pred):
    class1_weight = K.variable(1.0)
    class2_weight = K.variable(1.0)
    class1_mask = K.cast(K.equal(y_true, 0), 'float32')
    class2_mask = K.cast(K.equal(y_true, 1), 'float32')
    class1_loss = class1_weight * K.binary_crossentropy(y_true, y_pred) * class1_mask
    class2_loss = class2_weight * K.binary_crossentropy(y_true, y_pred) * class2_mask
    return K.mean(class1_loss + class2_loss)

# 编译模型,使用加权损失函数和Adam优化器
model.compile(loss=weighted_binary_crossentropy, optimizer='adam')

# 训练模型
model.fit([X_train[:, 0], X_train[:, 1]], y_train, batch_size=32, epochs=10, validation_data=([X_val[:, 0], X_val[:, 1]], y_val))

其中,weighted_binary_crossentropy函數定義了加權損失函數,class1_weight和class2_weight分別是類別1和類別2的權重,class1_mask和class2_mask是用來屏蔽類別1和類別2的遮罩。在訓練模型時,需要將訓練資料和驗證資料傳遞給模型的兩個輸入,並將目標變數作為第三個參數傳遞給fit方法。請注意,這只是一個範例,並不保證能夠完全解決不平衡資料集的問題。在實際應用中,可能需要嘗試不同的解決方案,並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以上是如何使用Siamese網路處理樣本不平衡的資料集(含範例程式碼)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陳述:
本文轉載於:163.com。如有侵權,請聯絡admin@php.cn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