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 CES 即將結束。這次展會,雷科技已發布10 深度報道,涵蓋新品資訊、趨勢觀察、探展體驗等內容,並獲得大量的回饋。關於這次CES小雷想要分享的資訊太多,今天雷科技後方報道團整理了關於本屆CES最重要的11個問題,小雷在現場作答,希望可以幫你快速了解這屆消費電子盛會。
CES全名為“消費電子展”,被視為全球消費性電子風向標。今年,小雷(ID:leitech)看到了什麼「風向」?
幾天參觀下來,CES 2024 上的科技趨勢其實還是非常集中、突出的。除了大家已經提了無數次的 AI 大語言模型和相關硬體外,數位健康、儲能產品同樣是 CES 2024 的亮點。
圖片來源:雷科技
先說說數字健康的部分。其實從 2020 年起,「健康」就成為了 CES 的其中一個關鍵詞,每次 CES 評選的創新金獎中也少不了數位健康相關領域的產品。不同於其他行業,數位健康或多或少與醫療有一定關係,而嚴謹且保守的醫療技術發展也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數位醫療產品的技術進步。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前段時間 Apple Watch 也因為健康領域的專利糾紛幾乎被禁售。
圖片來源:雷科技
但在這次CES 上,我依舊看到了大量在數位健康,醫學領域的創新產品。例如在預展中大放異彩,吸引了不少媒體與業界觀眾關注的「止鼾枕頭」,另闢蹊徑走腦電路線而不是神經路線的腦電感測解析設備。很顯然,其中有些技術還有待打磨,我們也無法在短時間內看到對應的產品。但從總的「歷史進程」來看,我們數位醫療產業的每一分投入,最終都將在未來得到回報。
儲能產品在 CES 能有如此高的關注確實有些意料之外。但仔細一想,這或許是不同國情與消費環境下所導致的不同消費習慣。在國內優異的基礎建設條件下,我們幾乎不可能面臨斷水斷電的問題。但在美國市場,這類產品可能是剛需的一種。
其實AI、健康與能源也是科技業的三大核心趨勢:AI是互聯網科技乃至數位科技的未來,大模型2023年如火如荼;健康是生物科技的目標,科技巨頭無不投入重金在佈局;能源背後則有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車以及「雙碳」產業。 AI、健康與能源均關係到人類與地球的命運,是科技改變生活的初心。
考慮到CES 2024 上不少企業展出的還是「技術原型」,還沒有成熟的產品可供展示,所以這裡小雷(ID:leitech)想將問題分為「技術」和「產品」來討論。
技術面,最深刻讓我印象的是法國公司 CEA 下的 WIMAGINE部門所展示的腦電結構技術。在我看來這項技術完全有希望改變未來義肢的發展進程。目前的「數位義肢」通常以殘肢的肌肉動作為輸入器,透過分析肌肉運動觸發對應的工作模式,例如伸手、邁腿和下蹲。更複雜、牽涉更多關鍵的動作,例如抓握,則因精確度不足而無法實現。此外對於脊椎受損的癱瘓患者來說,即使肢體完整也無法再次運動。
圖片來源:雷科技
部分企業嘗試用神經元-電腦(神經介面)的方式從神經層面獲取動作訊號,並用來指揮對應的數位義肢。但 WIMAGINE 展示的技術卻提供了一個「相對微創」的「只開顱不入腦」的電訊號方案。用設備取代一小片顱骨後,訊號捕捉設備可以以無線的方式感應大腦皮質的電訊號,相關電訊號經外部解碼設備解析後可以直接用來驅動人類體外骨骼或數位義肢,用「微創」的方式為用戶搭建一條體外的「數位神經」,讓患者回覆一定的運動技能。
產品方面,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應該是 LG 的無線 4K 透明電視。我當然知道,這種技術目前除了炫技之外確實沒什麼太大的用處。但就像當年LG 一排升降捲軸電視震驚CES 全場一樣,這次LG 再一次把OLED玩出了花:亮度更高的透明OLED T 面板讓透明屏幕也擁有了不錯的可閱讀性,無線的誰也讓OED T電視有更自由的安裝方式。雖然我暫時想不到 OLED T 有什麼非用不可的原因,但當15台透明電視在我面前表演「拼圖」時,我依舊會覺得「這很酷」。
圖片來源:雷科技
但不得不說的是,國內顯示巨頭如TCL、海信在CES上也展現了各自強大的顯示技術──特別是Mini LED等中國掌握主導權的顯示技術,同樣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雖然沒有LG的透明顯示技術酷炫,但勝在實用,已落地在眾多量產產品上。關於此,可以戳《TCL海信三星LG鬥法,顯示巨頭狂捲CES 2024》詳細了解。
由於不同品牌展廳大小各不相同,而且部分品牌在公眾日也在嚴格執行「僅限邀請嘉賓」的證詞,我們無法直接靠人數對比不同展台的人氣。但根據小雷(ID:leitech)的觀察,相較於「虛無縹緲」的 PPT 展示和技術講解,能親身體驗到的 AR眼鏡顯然吸引到更多的觀眾。
無論男女老少,在看到雷鳥、XREAL 等品牌的 AR 眼鏡後都踴躍排隊體驗。甚至連當地電視台在報道 CES 2024 新聞時也都著重介紹了 AR 眼鏡。
圖片來源:雷科技
經過與海外媒體、觀眾的交流,小雷發現他們對AR 眼鏡背後的元宇宙概念似乎不太感興趣,也沒有將其當作一個沉浸式的元宇宙體驗設備,反而更希望將其作為一個類似“智能手環”的輔助顯示設備。一位海外媒體在體驗雷鳥X2 後向小雷表示:
「可以隨時隨地在眼前顯示Switch 的遊戲畫面,這很酷。但相比之下,我更喜歡它(AR 眼鏡)的AI 翻譯和字幕功能。」
出現在CES 2024 的國產品牌其實不少,主要可分三類:
1.在全球市場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知名硬體品牌,例如TCL、海信、韶音(Shokz)、安吉爾;
2. 在國內細分市場取得影響力,希望繼續發展海外業務的品牌,如倍思、綠聯、科沃斯、雲鯨、雷鳥;
3. to B企業,希望取得海外訂單的國內供應商,例如一眾來自深圳、東莞的電池、揚聲器、電控企業。
至於新面孔,我覺得由丹拿孵化的子品牌XEO 可以算一個——這裡必須說明一下,丹拿原來是由Wilfried Ehrenholz等一批電聲學工程師於1977年在丹麥創立。 2014年,被我國歌爾聲學收入囊中,創下國內音響業最大收購案。 10年來,在歌聲掌舵下,丹拿正在桌面、車載領域攻城略地,同時積極孵化聲學消費子品牌,XEO正是其中之一。
作為一個極為年輕的新創品牌,XEO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拿出了一款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杜比全景聲座艙,將利用數學將產品的聲學表現推到了一個全新的境界,甚至讓小雷這種沒事就往杜比影院裡鑽的杜比愛好者表示「嘆為觀止」。
圖片來源:雷科技
從類別來看,AI 和數位健康還將繼續統治未來的CES,但要說有哪些產品將在短時間內迎來爆發,我覺得應該是各類家庭儲能產品。
CES 2024 中,每走幾步我都能在附近的展位中找到各類儲能產品。這裡說的儲能說的不是我們常用的行動電源,而是家庭儲能、戶外用電類型的產品。在大家的認知中,我們一般只會在戶外露營時或極少數的停電情況下會用上這種家庭儲能產品。但在 CES 2024 上,品牌為儲能產品找到了新的使用場景。
圖片來源:雷科技
#除了應對氣候變遷、緊急應變災外,家庭儲能產品也能提升家庭的能源經濟性:白天太陽能發電產生的電能經儲能產品儲存,可以在晚上使用;如果當地在某一時段提供可持續的“綠色能源”,我們可以將綠色電能存起來,在其他時候使用;甚至可以趁晚上電價便宜時把電存起來,留著白天用。
如果按照「經典消費性電子品牌」來分類的話,我想重點談談索尼和 TCL 品牌。
作為相對「傳統」的企業,索尼今年並沒有在CES 上發布其標誌性的電視,甚至沒有電視的展台,但卻在展前發布會上用大篇幅介紹了他們在影視、音頻和數位創作方面的扶持項目。例如 Torchlight——一個全新的具有開創性的高級視覺化空間,該設備採用索尼與 Epic Games 的虛幻引擎合作的最新專利技術為創作者服務,例如虛擬製作、IP影視化。
圖片來源:雷科技
而TCL 針對年輕族群的行銷則更為直接:TCL 與美國運動市場深度合作,圍繞年輕族群打造了大量原生內容,用內容吸引消費者,讓消費者從心裡認同TCL 的品牌價值。此外,TCL 也是 CES 2024 中除了索尼之外「遊戲」展區最多的傳統電視品牌。憑藉這種全方位的宣傳投入,TCL 在北美市場實現了難以複製的年輕化行銷。
圖片來源:雷科技
CES 2024 中的 AI 產品確實越來越多,AI PC等概念甚囂塵上。從體驗來看,這場由 AI LLM 掀起的 AI 風暴絕對不是一時興起的噱頭,而是可以顛覆傳統人機互動的機會。例如小雷(ID:leitech)在 CES 2024 媒體日體驗過的時間壺 X1,就利用極為高效的 AI 引擎,顛覆了傳統翻譯設備「人-機-人」的流程。關於其詳細體驗,可以戳《乘AI東風,同聲傳譯正在衝破「巴別塔的束縛」》了解。
圖片來源:雷科技
智慧硬體潮流在2014年前後出現,雷科技也是當時創立的聚焦智能硬體的新媒體,不過當時的智能硬件,從Google收購的Nest再到智能攝像頭鼻祖Dropcam以及國內的一眾智能X,其實都是在解決“互聯互通與人機互動」的問題,例如可以用手機App控制空調,或是電燈。
今天,在大模型技術成熟後,AI具備更強的認知與感知能力,可以更好地理解人們的需求,也可以更好地感知環境,甚至可以完成許多意想不到的任務,例如AI PC可以為我們製作PPT,例如AI 汽車可真正實現全自動駕駛,再例如AI翻譯機可以徹底取代同聲傳譯。這樣看,AI硬體跟智慧硬體最大的不同就在於「真正的智能」。
Vision Pro發售在即,XR的曙光似乎又亮了一點。
從 CES 2024 中展示的產品來看, AR 眼鏡的發展已快摸到了當前技術條件允許的邊界了。就以雷鳥X2 Lite 為例,在光學顯示方案上採用了第二代雙眼全彩MicroLED 衍射光波導,機身僅重約60g,基本解決了AR 眼鏡在顯示和佩戴體驗上的痛點,尤其是過去普遍存在的FOV 和可讀性的問題。
圖片來源:雷科技
但在小雷(www .leikeji.com)看來,目前AR眼鏡產品的主要癥結在於它們的設計還不夠「無感」,和正常的眼鏡在風格上始終有些差距。此外,過短的續航時間短也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使用者的體驗。
汽車一直是 CES 的其中一個重點,今年 CES 上跟汽車相關的技術展示主要可以分為三類:
1. KIA、VW 等主機廠的整車技術或概念展示;
2. 感測器、數位座艙相關企業的座艙技術展示;
3. 智駕公司的自動駕駛技術展示。
圖片來源:雷科技
不過在小雷(ID :leitech)看來,CES 2024 期間最有趣的汽車技術展示並非來自車企,而是來自LG 攤位的概念車。因 LG 品牌定位與傳統車企、新勢力「兩頭不沾邊」,所以 LG 對未來自動駕駛汽車的考慮點在我看來其實是最天馬行空的。
但要說「有趣」的汽車黑科技,那還得是在媒體日上,用PS5 手柄控制自動駕駛的索尼本田移動AFEELA 純電概念車,這個「遊戲」讓人印象深刻,科技不應該只是一些冰冷的參數或硬體的堆疊,也可以好玩、有趣、酷炫,讓人開心。
圖片來源:雷科技
CES是硬體全球化的舞台,志在出海的國產硬體品牌都在CES秀肌肉,找商機。
在 CES 2024 期間,小雷也專門和某中國手機配件品牌的朋友聊了聊。因手機配件在國內外的消費習慣不同,他們今年的展台加強了音頻產品的展示,未來也將音頻產品放在出海的首位。
儘管小雷認為他們的硬體產品音質出色且頗有特色,但他也坦言「目前最大競爭力還是價格」,面對國際大牌還需要打價格差。此外,他們出海的最大競爭對手也不是我們設想中的「國際大牌」,而是價格更為低廉的「超市自營品牌」。
圖片來源:雷科技
在美國特殊的消費習慣下,沃爾瑪、亞馬遜等線下、線上品牌有自己的貼牌產品。憑藉著難以匹敵的出貨量,這些大平台能把價格壓到「用戶不在乎品質」的水平,也為國產品牌出海帶來了新的挑戰。
當然,關於國產硬體品牌出海的大盤點,小雷(ID:leitech)的同事已經撰寫了萬字長文盤點,有興趣可戳《CES只是冰山一角,中國硬體品牌正在海外大殺四方》閱讀,這裡不贅述。
三年疫情後,消費性電子市場的「內卷」不降反增。在這種情況下,產業的發展趨勢顯然是朝著擁抱新科技創新、掌握年輕消費者的需求轉變,例如環保、綠色的消費習慣就為儲能產品帶來了全新的機會。而年輕化的消費族群也迫使品牌必須朝向年輕消費者的習慣轉變。
CES 2024 清楚地表明,為了適應這些變化,消費性電子產業正迅速調整其產品線和市場策略。尤其是在 AI 和醫療領域,我們看到了全球大小品牌的各種創新的嘗試,它們不僅是技術上的突破,更是對年輕消費者生活方式的深度洞察。例如整合了先進 AI 的智慧 AR 眼鏡、利用 AI 技術改善睡眠呼吸狀況的智慧枕頭。
圖片來源:雷科技
在全球化趨勢的推動下,消費電子企業也積極拓展國際市場,不僅增加了品牌的國際影響力,也促進了科技和文化的交流。整體來看,CES 2024 揭示了一個多元化、創新驅動的消費性電子市場。儘管面臨挑戰,但產業整體展現出強大的復甦潛力和發展活力,預示著未來幾年將是技術創新和市場轉型的重要時期。
以上是展望未來,我們在CES 2024後總結出了11個答案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