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技術人員往往有悶頭挖煤的傾向(悶頭做技術架構),而不了解挖煤的脈絡背景(企業的業務背景和組織架構),殊不知企業的組織架構和業務背景和技術架構之間有隱含的映射關係,而這種關係有時候直接決定了技術架構轉型的成敗。 |
本文試圖為技術人員(特別是架構師)建立這種脈絡背景,提昇技術人員視野,讓技術人員在理解企業業務背景和組織架構的前提下,去推進系統架構的改進和提升,以期獲得更大成功。
經濟背景下圖稱為浴缸曲線,來自 Niels Pflaeging 的書《Organize for Complexity》[附錄 2],它主要反映西方上個世紀到現在經濟模式的變遷,形狀看起來像浴缸,故而得名。
組織架構不是領導階層能簡單設計出來的,不同的經濟模式需要不同的組織架構支持,組織架構和經濟模式之間有隱含的映射關係。
上圖是泰勒工業時代主流的泰勒型組織架構,也稱為命令控制型(Command&Control)組織。組織由領導階層觀察市場,制定目標計劃,中階經理長傳下達,由下層員工負責執行。
這種組織結構的優劣和適合場景如下表:
泰勒工業時代持續了一個多世紀,對我們的社會影響深遠,即使今天,泰勒型組織仍然是我們社會各種企業主流的組織結構。
上圖是後工業時代逐漸興起的貝塔型組織,常見於一些新興產業如互利網業務公司。這類組織仍有領導階層集中觀察市場,制定共享的目標和約束,但是組織架構層級較扁平,團隊組織偏向跨職能混搭和協作,快速回應市場變化。
這種組織結構的優劣和適合場景如下表:
貝塔型組織是現代領導模式典範,是許多特別是傳統公司學習和轉型的方向。
上圖的複雜自適應組織架構,也稱為控制反饋式組織架構(Cybernetic Organization),目前在成型公司中比較少見(僅見於少數新創公司),但卻是未來組織架構新趨勢。架構沒有集中式目標設定,由跨職能混搭和協作的團隊和市場直接對接,持續和市場溝通獲取需求,快速靈活響應市場變化。
這種組織結構的優劣和適合場景如下表:
#康威法則Mel Conway 在 1967 年提出了所謂康威法則 [附錄 3],指出組織架構和系統架構之間有一種隱含的映射關係:
Organization which design systems […] are constrained to produce designs which are copies of the communication structures of these organizations.
設計系統的組織其所產生的設計等價於組織間的溝通結構
##
康威法則也可以倒過來闡述:
Conway’s law reversed: You won’t be able to successfully establish an efficient organization structure that is not supported by your system design(architecture)。
如果你的系統架構不支持,你無法建立一個高效率的組織架構。如果你的組織架構不支持,你也無法建立一個高效率的系統架構。
#康威法則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啟示,系統架構和組織架構之間有隱含的映射關係,你不能單方面改變一方的結構,調整時必須兩邊連動。如下圖,系統架構如果是單塊耦合的,就很難組織分散式跨職能面向市場的團隊結構,兩邊映射不起來,團隊之間摩擦打架在所難免。所以一般先做依照業務線邊界對單塊應用進行解耦拆分,同時做對應組織結構調整,這就是近年流行的微服務架構背後的動因。
#組織與技術架構的對應技術架構不能單方面獨立存在和設計,它和組織架構有隱含的映射關係,支持組織的核心驅動要素。下面兩個圖,分別說明泰勒型組織和複雜自適應型組織的核心架構驅動要素,以及最終產生的應用架構特性。
#
從一個組織所採用的技術堆疊和應用架構特性,你也可以快速推斷組織的業務模式和組織架構,如下圖。單塊架構,集中式資料庫,分層架構,常見於泰勒型組織;而雲端運算,REST 微服務,DevOps 技術則常見於貝塔和複雜自適應型組織。下圖也反應組織架構和技術棧的同步演化趨勢。
以上是企業的組織架構對技術架構的影響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