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科技週邊  >  重新的標題為:阿里雲能否透過雲端+AI的方式實現類似微軟般的營收成長? |快評

重新的標題為:阿里雲能否透過雲端+AI的方式實現類似微軟般的營收成長? |快評

WBOY
WBOY轉載
2023-11-03 14:57:121041瀏覽

重新的標題為:阿里雲能否透過雲端+AI的方式實現類似微軟般的營收成長? |快評 文|劉佳慶

大幕落下,又是一年雲棲大會的結束,今年,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蔡崇信在大會上表示,過去十來年,阿里雲服務了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大發展。今天,隨著大模型技術的迅速發展,智慧化時代正在開啟。 阿里雲正在面向 AI 時代進行全面的技術升級和創新,打造 AI 時代一朵最開放的雲端。 阿里雲創辦人王堅表示,AI 和雲端運算的結合,帶來雲端運算的第三波,它不會在一年、兩年完成,它可能會給我們十年、幾十年的時間,讓足夠的創新,在雲端運算時代能夠被發明。

這次雲棲大會的特殊意義在哪裡?阿里雲等網路雲端服務商,是否也能夠很快出現類似微軟「雲端 AI」業務組合帶來的營收成長? (牛透社在微軟 CEO 納德拉年度信中的那些隱藏訊息這篇文章中有過分析)

雲棲大會希望向外界展示出雲的更多可能,但最近X(原名Twitter)平台的「下雲」話題,再次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這是否會對國內的雲端服務市場帶來新的影響?

針對上述問題,牛透社與科技評論人士王如晨,中央財經大學數位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中心主任陳端,達睿諮詢創始人馬繼華,天使投資人、知名互聯網專家郭濤,資深互聯網觀察家丁道師,艾媒諮詢CEO張毅,獨立TMT分析師付亮進行了交流探討。

在談到今年雲棲大會帶來的感受時,科技評論人士王如晨表示,今年的大會有兩點突出的感受。第一,「計算,為了無法計算的價值」。這是 2015 年雲棲大會的主題,今天重新回歸。

兩個關鍵點逐漸浮現:1. 重新聚焦公有雲立場,這也是開放性基礎的立足點;2. 隨著大型模式時代的到來,對算力和運算能力提出了更高更豐富的要求。重新聚焦計算,著重於無法計算的價值,關注更大的生態價值。在主論壇、展館和社區中,更多的是夥伴的聲音和臉孔,強調了「開放」和「生態」

第二,計算、算力與大模型時代的創新。阿里雲當然不只狹義的公有雲(它不大提公有云,而習慣強調公有雲),上面還有數位化、智慧化要素,或者,雲端運算有廣義的範疇,河道很寬,連結很長。阿里雲展現了全端化 AI 能力,還有已經相對完整的通義大模型家族,這種完整的能力體系背後,仍還是離不開基礎的運算與算力。

結合開放、普惠、包容、效率、已經驗證過的服務等訴求,擁有公有雲優勢的阿里雲,有它更為完整、綜合的優勢。 「整體來說,阿里雲沒有太過炫耀肌肉。反而透過重新回到基礎立場,更展現了開放與生態的價值。」

中央財經大學數位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中心主任陳端分析,「雲端AI」的複合創新是大趨勢,但對於不同業務基因的企業而言,在技術協同模式創新過程中,面對的機會、風險、業務的成長、複合成長率和收益的成長,還是會有差異。微軟近年來依託於AI 實現了翻盤,他們的業務體系相對比較垂直,而阿里依託的主要是雲端服務,近年來重點發力AI,但阿里積累的優勢是在雲端運算,未來創新重點與發展路徑跟微軟還是會有所不同。

阿里雲這幾年一直被阿里集團視為核心業務,但從收益率來看,阿里雲在阿里系內部不同業務板塊中偏低,它屬於阿里集團非常看重的戰略型業務。如果從業務成長性和回報率來比較的話,這兩年阿里的本地生活服務,包括電商業務,還是阿里在變現端最具累積優勢的。阿里雲在亞洲市佔率最大,可是市佔率與產業回報目前尚未形成特別鮮明的良性互動關係,因為雲端運算需要展現對具體的產業、場景和業務的賦能,由此來看,阿里雲端的策略性重於獲利性。

達睿諮詢創辦人馬繼華表示,中國的雲端運算市場也正在呈現類似現象,大模型與雲端密切結合,所以各家雲端運算公司都在開發大模型,不敢落後。大模型的落地應用,顯然提升了雲端運算的基礎能力,也增強了使用者實際應用的空間想像力,會拉動雲端運算業務成長。因為阿里雲和阿里巴巴的大模型都處在業界領先位置,兩者能力相加,競爭力優勢更為明顯,會提升阿里雲的業務成長。

談到"下雲"話題時,馬繼華認為,將 X 平台下雲是馬斯克為了縮減成本而採取的措施之一。短期來看,下雲是有利可圖的,但對於 X 平台長期業務發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能忽視。當然,目前馬斯克並不關心 X 平台的未來,但其他企業可能不敢輕易冒險

說到下雲,國內也有很多網路企業放棄使用雲端運算,例如:快手、美團,都曾經是雲端運算廠商的客戶,但也都在自建資料中心,減少或放棄使用雲端。對於下雲,部分有實力的成長到位的科技公司是可以的,但大多數企業不會,特別是日常流量不大或者業務不規則均衡的單位,依然還是雲端運算合算,特別是與大模型結合以後,小公司的雲端運算黏性還會增加。

天使投資人、知名網路專家郭濤表示,阿里雲、百度雲等國內雲端服務商,近年來一直在推動大模式與雲端服務的深度融合。隨著大模型相關產品或業務規模化落地應用,預計明年雲端業務可望實現較高的成長速度。然而,要實現類似微軟這樣的高度成長,還是比較難的。微軟雲端與 Chat GPT、Llama 等全球有影響力的大模型相關企業深度合作,隨著大模型相關產品和應用普惠化、規模化落地,雲端業務也將持續保持較高的成長速度。

郭濤表示,X平台「下雲」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僅有成本方面的考慮,還有資料安全和隱私、戰略佈局等多方面的考慮。國內雲端服務市場競爭激烈,隨著各大雲端服務商新一輪降價後,企業使用雲端服務成本持續降低,相較於企業自己建造機房來說成本會更低,還省時省力。不過,對於有特殊需求的企業來說,如運算效能、資料安全等方面,企業需要更專業的解決方案來滿足自身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自建機房也是越來越多企業的選擇。未來,需要雲端服務商不斷降低成本、提升服務品質。

在探討中,資深網路觀察家丁道師認為,阿里雲等網路雲端服務商很難出現類似微軟「雲端 AI」業務組合這樣的成長。近年來,隨著三大營運商雲端服務在市場上不斷加強拓展力度,呈現出高速成長狀態,營收成長遠超網路雲端服務商。因此,後者要想實現當年兩位數以上的成長,是非常非常難的。

丁道師認為,「下雲」是雲端服務對於業務的基礎支撐。目前,中國互聯網的主要商業服務都依賴雲端服務,因此雲端服務已成為許多業務的基礎。在國內,雲端服務不會減弱,反而會進一步發展壯大

艾媒諮詢CEO張毅表示,目前許多網路大廠的雲端服務,由於沒有利潤,已經變成了一種負擔,網路大廠做雲端服務的背景,本來是閒置資源再利用,但後來雲端服務成為了新業務,這種新業務的發展,並沒有達到很多大廠此前的預期,反而增加了很多成本,因此,X平台的“下雲”,在這個層面上來說,有降低成本的考量。

由於雲端資源的競爭激烈,導致價格和雲端服務市場的經營成本日益上漲。雲端服務一直以來都是高需求、高利潤的業務。然而,如今雲端服務商不得不面對高昂的行銷成本、獲客成本、營運成本、資源成本、設備成本和管理成本。因此,國內網路雲端服務商的成長近年來逐漸放緩。對於阿里雲和其他網路雲端服務商來說,在如此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希望能夠實現良好的成長可能不宜過高

獨立TMT分析師付亮在與牛透社交流時表示,目前單純靠雲端服務,已沒有太大的成長空間,頭部的雲端服務商均已將「雲端AI ”,或“雲端算力”作為重要突破口,能為雲端服務帶來新的動力。在營收的成長方面,像阿里雲等網路雲端服務商一定會有反彈,這裡麵包含多種因素。

首先,從大環境來看,國內的雲端服務市場仍在成長。其次,以阿里雲為例,雖然受到三大電信業者雲端服務的競爭,阿里雲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然而,今年以來,阿里雲迅速做出了調整,從阿里雲高層的發言中也可感受到,阿里雲非常重視AI大模型帶來的機遇,希望藉助大模型推動雲端業務發展。這點也在本次雲棲大會的各種展示中有所體現

第三,阿里雲在這次大會上表示,目前全國 80% 的科技企業和超過一半的 AI 大模型公司跑在阿里雲上。從這點來看,阿里雲透過提供雲和算力的支撐來獲得收入,借助業務升級,雖然大模型的落地應用還需要時間,但阿里雲已經在算力方面抓住了機會。到明年,隨著大模型的成熟,阿里雲會迎來更多的突破,這些就是他們能夠實現營收成長的原因。

付亮認為,「下雲」是X平台的一個特殊例子。在馬斯克收購後,X平台的用戶數量和流量都進入了萎縮期。由於X平臺本身的資料流量和存取量沒有增加,對雲端的需求也減弱了。因此,降低成本的「下雲」變得必要。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儘管「下雲」可能會減慢平台的存取速度,但只要不會過度影響用戶體驗,用戶是可以接受的

以上是重新的標題為:阿里雲能否透過雲端+AI的方式實現類似微軟般的營收成長? |快評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陳述:
本文轉載於:sohu.com。如有侵權,請聯絡admin@php.cn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