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後端開發  >  Ginkgo:一款 BDD 的 Go 語言框架

Ginkgo:一款 BDD 的 Go 語言框架

Go语言进阶学习
Go语言进阶学习轉載
2023-07-25 14:32:48924瀏覽

單元測試關注點是程式碼邏輯單元,一般是一個物件或一個具體函數。我們可以編寫足夠的單元測試來確保程式碼的質量,當功能修改或程式碼重構時,充分的單元測試案例能夠給予我們足夠的信心。

單元測試之上是開發規格。在敏捷軟體開發中,有兩位常客:測試驅動開發(Test-Driven Development,TDD)和行為驅動開發(Behavior-driven development,BDD)。它們是實踐與技術,同時也是設計方法論。

TDD

TDD 的基本想法就是透過測試來推動整個開發的進行,原則就是在開發功能程式碼之前,先寫單元測試用例。包含以下五個步驟:

  • #開發者先寫一些測試案例
  • ##運行這些測試,但這些測試明顯都會失敗,因為測試案例中的業務邏輯還沒實作
  • 實作程式碼細節
  • 如果開發者順利實作程式碼的話,執行所有測試就會透過
  • #對業務程式碼及時重構,如果新程式碼功能不正確的話,對應的測試檔案也會失敗

#當需要開發新功能時,重複上述步驟。流程如下圖所示

Ginkgo:一款 BDD 的 Go 語言框架

tdd-flowchart

有一個Github 倉庫比較有趣:learn-go-with-tests ,該倉庫旨在透過Go 學習TDD 。

BDD

TDD 重點偏向開發,透過測試案例來規範約束開發者寫出更高品質、bug更少的程​​式碼。而BDD則更著重設計,其要求在設計測試案例時對系統進行定義,倡導使用通用的語言將系統的行為描述出來,將系統設計和測試案例結合起來,以此為驅動進行開發工作。

BDD 衍生於 TDD,主要差異就是在於測試的描述上。 BDD 使用一種更簡單易懂的文字來描述測試案例,更關注需求的功能,而不是實際結果。

BDD 賦予的像閱讀句子一樣閱讀測驗的能力帶來對測驗認知上的轉變,有助於我們去考慮如何更好寫測驗。

Ginkgo

Ginkgo 是一個Go 語言的BDD 測試框架,旨在幫助開發者撰寫富有表現力的全方位測試。

Ginkgo 整合了Go 原生的<span style="font-size: 15px;">testing</span> 函式庫,這表示你可以透過<span style="font-size: 15px;">go test</span> 來執行Ginkgo 測試套件。同時,它與斷言和 mock 套件 testify 、富測試集 go-check 同樣相容。但 Ginkgo 建議的是搭配 gomega 函式庫一起使用。

下面,我們使用 Ginkgo 來感受一下 BDD 模式的測試程式碼。

下載

使用 <span style="font-size: 15px;">go get</span> 取得

#########
$ go get github.com/onsi/ginkgo/ginkgo
$ go get github.com/onsi/gomega/...

該指令取得ginkgo 並安裝<span style="font-size: 15px;">ginkgo</span> 可執行檔到##$GOPATH/bin<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建立套件

建立gopher 函式庫#

$ cd path-to-package/gopher

gopher.go<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檔案中,有Goph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結構體與校驗方法Validate<span style="font-size: 15px;"> </span> 如下

package gopher

import (
 "errors"
 "unicode/utf8"
)

type Gopher struct {
 Name   string
 Gender string
 Age    int
}

func Validate(g Gopher) error {
 if utf8.RuneCountInString(g.Name) < 3 {
  return errors.New("名字太短,不能小于3")
 }

 if g.Gender != "男" {
  return errors.New("只要男的")
 }

 if g.Age < 18 {
  return errors.New("岁数太小,不能小于18")
 }
 return nil
}

我們透過ginkgo bootstrap<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指令,來初始化一個Ginkgo 測試套件。

$ ginkgo bootstrap
Generating ginkgo test suite bootstrap for gopher in:
        gopher_suite_test.go

此時在gopher.go<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同級目錄中,產生了 gopher_suite_test.go<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文件,內容如下#

package gopher_test

import (
 "testing"

 . "github.com/onsi/ginkgo"
 . "github.com/onsi/gomega"
)

func TestGopher(t *testing.T) {
 RegisterFailHandler(Fail)
 RunSpecs(t, "Gopher Suite")
}

此时,我们就可以运行测试套件了,通过命令 <span style="font-size: 15px;">go tes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5px;">ginkgo</span> 均可。

 $ go test
Running Suite: Gopher Suite
===========================
Random Seed: 1629621653
Will run 0 of 0 specs


Ran 0 of 0 Specs in 0.000 seconds
SUCCESS! -- 0 Passed | 0 Failed | 0 Pending | 0 Skipped
PASS
ok      ginkgo/gopher   0.018s

当然,空测试套件没有什么价值,我们需要在此套件下编写测试(Spec)用例。

我们可以在 <span style="font-size: 15px;">gopher_suite_test.go</span> 中编写测试,但是推荐分离到独立的文件中,特别是包中有多个需要被测试的源文件的情况下。

创建 Spec

执行 <span style="font-size: 15px;">ginkgo generate gopher</span>  可以生成一个 <span style="font-size: 15px;">gopher_test.go</span> 测试文件。

 $ ginkgo generate gopher
Generating ginkgo test for Gopher in:
  gopher_test.go

此时测试文件中的内容如下

package gopher_test

import (
 . "github.com/onsi/ginkgo"
)

var _ = Describe("Gopher", func() {

})
编写 Spec

我们基于此测试文件撰写实际的测试用例

package gopher_test

import (
 "ginkgo/gopher"
 . "github.com/onsi/ginkgo"
 "github.com/onsi/gomega"
)

func mockInputData() ([]gopher.Gopher, error) {
 inputData := []gopher.Gopher{
  {
   Name:   "菜刀",
   Gender: "男",
   Age:    18,
  },
  {
   Name:   "小西瓜",
   Gender: "女",
   Age:    19,
  },
  {
   Name:   "机器铃砍菜刀",
   Gender: "男",
   Age:    17,
  },
  {
   Name:   "小菜刀",
   Gender: "男",
   Age:    20,
  },
 }
 return inputData, nil
}

var _ = Describe("Gopher", func() {

 BeforeEach(func() {
  By("当测试不通过时,我会在这里打印一个消息 【BeforeEach】")
 })

 inputData, err := mockInputData()

 Describe("校验输入数据", func() {

  Context("当获取数据没有错误发生时", func() {
   It("它应该是接收数据成功了的", func() {
    gomega.Expect(err).Should(gomega.BeNil())
   })
  })

  Context("当获取的数据校验失败时", func() {
   It("当数据校验返回错误为:名字太短,不能小于3 时", func() {
    gomega.Expect(gopher.Validate(inputData[0])).Should(gomega.MatchError("名字太短,不能小于3"))
   })

   It("当数据校验返回错误为:只要男的 时", func() {
    gomega.Expect(gopher.Validate(inputData[1])).Should(gomega.MatchError("只要男的"))
   })

   It("当数据校验返回错误为:岁数太小,不能小于18 时", func() {
    gomega.Expect(gopher.Validate(inputData[2])).Should(gomega.MatchError("岁数太小,不能小于18"))
   })
  })

  Context("当获取的数据校验成功时", func() {
   It("通过了数据校验", func() {
    gomega.Expect(gopher.Validate(inputData[3])).Should(gomega.BeNil())
   })
  })
 })

 AfterEach(func() {
  By("当测试不通过时,我会在这里打印一个消息 【AfterEach】")
 })
})

可以看到,BDD 风格的测试案例在代码中就被描述地非常清晰。由于我们的测试用例与预期相符,执行 <span style="font-size: 15px;">go test</span> 执行测试套件会校验通过。

 $ go test
Running Suite: Gopher Suite
===========================
Random Seed: 1629625854
Will run 5 of 5 specs

•••••
Ran 5 of 5 Specs in 0.000 seconds
SUCCESS! -- 5 Passed | 0 Failed | 0 Pending | 0 Skipped
PASS
ok      ginkgo/gopher   0.013s

读者可自行更改数据致测试不通过,你会看到 Ginkgo 将打印出堆栈与错误描述性信息。

總結

TDD 和 BDD 是敏捷開發中常被提及的方法論。與TDD相比,BDD 透過編寫 行為和規範 來驅動軟體開發。這些行為和規範在程式碼中體現於更 」繁瑣「 的描述資訊。

關於 BDD 的本質,有另一個表達方式:BDD 幫助開發人員設計軟體,TDD 幫助開發人員測試軟體

Ginkgo 是 Go 語言中非常優秀的 BDD 框架,它透過 DSL 語法(Describe/Context/It)有效地幫助開發者組織與編排測試案例。本文只是展示了 Ginkgo 非常簡單的用例,權當是拋磚引玉。

讀者在使用Ginkgo 過程中,需要理解它的執行生命週期, 重點包括 <span style="font-size: 15px;">It、Context、Describe、BeforeEach、AfterEach、JustBeforeEach、 BeforeSuite、AfterSuite、By、Fail</span>  這些模組的執行順序與語意邏輯。

Ginkgo 有許多的功能本文並未涉及,例如非同步測試、基準測試、持續整合等強大的支援。其倉庫位於 https://github.com/onsi/ginkgo ,同時提供了英文版與中文版使用文檔,讀者可以藉此了解更多 Ginkgo 資訊。

最後,K8s 專案中也使用了Ginkgo 框架,用於編寫其端對端(End to End,E2E) 測試用例,值得借鏡學習。

以上是Ginkgo:一款 BDD 的 Go 語言框架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陳述:
本文轉載於:Go语言进阶学习。如有侵權,請聯絡admin@php.cn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