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第一屆全國體育人工智慧大會在北京首都體育學院開幕,會議聚焦人工智慧技術在體育領域的應用以及體育人工智慧領域人才培養,來自體育和智慧科技領域的專家學者交流研究成果,分享實務經驗,探討優化策略。
與會專家分享運動人工智慧技術實踐探索
此次大會由中國人工智慧學會主辦,首都體育學院等承辦,主題為“健體·智慧·融合”,共設置了6場大會報告、四個專題論壇的56個專題報告以及148篇壁報展示。當天,中國人工智慧學會體育人工智慧專委會正式揭牌成立。
第一屆全國運動人工智慧大會在北京首都體育學院舉行。新京報記者 蘇季 攝
專家們在大會上分享了人工智慧技術在體育領域的研究和應用前景。首都體育學院黨委書記何明介紹,首都體育學院堅持面向世界體育科學技術前沿、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等,在全國首創提出「體醫工融合創新發展」的辦學思路,推進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進行重點領域科研攻關。
國務院參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慧學會理事長戴瓊海認為,人工智慧作為全球競相爭奪的科技制高點,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在人類未來發展進程中將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對人工智慧技術在競技運動、全民建設、學校體育等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示範進行了整理和總結。
胡海岩院士介紹了兩種研究範式:一是透過科技手段介入體育應用場景的研究,二是從研究對象本身尋找研究方法的研究。例如,清華大學等高校承擔了一批科技專項,顯著提升了我國冰雪運動的科技水平,首都體育學院先後成立了體育人工智慧研究院和體醫融合創新中心,確立了融合創新發展思維。
促進學科融合,加速體育人工智慧領域研究生培養
#大會上,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發展策略諮詢委員會委員黃漢升介紹了體育人工智慧研究生培養的現狀與挑戰。他指出,首先,體育人工智慧方向導師稀缺。人工智慧領域的頂尖專家大多在電腦科學、數學、統計學等領域,這些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是進行高品質人工智慧研究的必要條件,相較之下,體育學科領域內人工智慧專家數量太少,多集中在運動人體科學領域,師資較弱。其次,體育學研究生知識背景差異。人工智慧的核心理論、方法、技術主要源自於電腦科學、統計學、數學等學科,由於體育學是一門偏重實踐、應用的學科,缺乏足夠的電腦科學和工程背景知識,這使得他們在理解和應用這些人工智慧技術時存在一定的困難。此外,體育人工智慧研究平台太少。
黃漢升認為,應從頂層設計,利用國家學科製度助力體育人工智慧研究生人才培養,同時打通管道,透過學科交叉融合培養體育人工智慧專業人才,打造具有影響力的體育人工智慧人才培養平台等方面,加速體育人工智慧領域研究生培養。
就如何打通管道,他表示,首先,必須打破原有學科的界限,體育學應當主動走出原有的學科邊界,積極學習人工智慧領域的理論、技術、方法,如深度學習、機器學習、電腦視覺等,鼓勵體育專業研究生跨出學科,學習人工智慧的知識與技能,如程式設計能力,數據分析技能等。其次,可以在體育學下設一個體育人工智慧或體育工程技術二級學科,或者將體育學置於新設的交叉學科門類下,透過擴大學科招生口徑,吸引人工智慧應用技術相關方向的專家在體育學一級學科下招收研究生。此外,透過產學研融合引導研究生關注體育人工智慧領域。在現有的四個體育學二級學科下的研究生,可以透過與產業界專家和實踐者直接交流,參與自己研究方向相關的體育人工智慧計畫的開發,增強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將自己熟悉的研究領域和人工智慧相結合。
新京報記者 蘇季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賈寧
#以上是全國體育人工智慧大會舉辦,專家聚焦在體育人工智慧領域人才培養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