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發表的全新產品 Apple Vision Pro 產品,展現他們的野心,是要突破智慧電話的限制,成為新一代使用者最常使用的裝置,到底是否可以成功呢?現在就為各位講解新產品是否值得你期待。
先講解個人電腦裝置的發展歷史,智慧電話推出前,一般使用者要瀏覽互聯網,就只有使用電腦,而當時的電腦產品,一般都是桌上型電腦,而不是筆記型電腦,因為硬體的效能限制,耗電量及重量問題,只有商業人士才會使用筆記型電腦,直到智慧電話的出現,才有所改變。
智慧電話發布後,市場尚未找到方向,即使蘋果推出了第一代iPhone,但市場仍然是觀望態度,直到蘋果在推出第二代iPhone,加入App Store後,才打破了智慧電話的「獨特功能」設計,轉而向類似電腦主機般,主力提升硬體規格,而軟體功能上,就由第3 方軟體開發者,及用戶依需求安裝不同軟體,來改變裝置的使用方式, 讓智慧電話逐漸成為使用者必備隨身的個人電腦產品。
而智慧電話的推出,各大廠商為了可以佔有一席位,都集中開發流動裝置的硬件,讓耗電量減少的同時,效能有明顯提升,蘋果亦得益於效能提升下,推出了平板電腦,取代了當年最多人會購買的輕量級電腦產品“Laptop”,iPad 的出現,改進了過去Laptop 的缺點,包括廉價顯示屏,性能低的處理器,及需要運作龐大的PC 軟體,因此iPad 成功開創了後電腦時代,各大廠商也嘗試推出平板電腦產品。
正因為iPad 的出現,蘋果發現iPad 的特點,可以應用在Notebook 上,例如SSD 可以解決機械式硬碟的缺點,包括耗電、厚度、重量及讀寫速度問題,亦可讓裝置達到快速啟動,及低耗電睡眠模式,加上與Intel 及Nvidia 合作開發的流動處理器Intel Core 2 Duo 及GeForce 320M,效能足以應付完全版本的桌面軟體及系統, 讓MacBook Air 成為全新概念Ultrabook 的全新標準,隨後各大廠商都開始開發Ultrabook 電腦,讓行動工作更為普及。
而蘋果開始進入比較平穩時期,iPhone、iPad、MacBook都是定時有硬體更新外,並沒有甚麼新發展,即使蘋果推出了Apple Watch,也沒有讓外界認為這款新產品可以改變世界,不過筆者認為,Apple Watch的開發,才是影響最大的產品。
Apple Watch 的設計,因為晶片製程的提升,採用了全新的技術,就是SiP System in Package 的設計,將CPU、RAM、GPU 等主要的硬體,整合在一張晶片上,而大大減少了設備的體積,讓設備同時可以有更大彈性,加入其它不同的硬體或功能,例如同一大小下使用更大電池提升續航力。
蘋果在Apple Watch上取得的成功,也繼續開發自家的ARM架構晶片,由於桌上型電腦絕大部份都是使用x86架構開發的,因此要開發者為ARM平台開發軟體,必需要的是,讓他們學習ARM的好處,及開發方式,而因為智慧電話為了省電,而使用了ARM,隨著ARM的普及,大部份開發者已經有開發ARM架構的經驗,與智慧電話推出前的時代完全不同( 當年因為ARM佔有率低,基本上沒有太多開發者願意投資時間金錢開發。 ),配合蘋果的轉換軟體Raosetta 2,讓x86的軟體可以自動轉換到ARM平台上運行,減少ARM裝置推出時,缺少軟體的問題。
而Apple M1晶片正正是轉換為ARM的開始,因為ARM比x86運作時,可以大幅減少電力損耗,讓Ultrabook的MacBook系列產品,效能及續航力,得到飛躍的提升,同時間,熱量下跌代表對風扇的需求可以減少,這些新得益下,蘋果將以上的技術,全部都應用在Appel Vision Pro中。
Apple Vision Pro 是需要輕、薄、桌面級運算、低延遲、高解像度、多鏡頭組合、超精準空間偵測鏡頭、超高清鏡頭,及軟體整合能力,都是蘋果過去一步一步開發的結晶。
以下是Apple Vision Pro 中,得益於過去產品開發的成果:
以上是為何 Apple Vision Pro 會被稱為下一個「改變」?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