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天眼查信息,6月6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與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申請的“一種基於人工智能的心理諮詢/會話系統及其方法”專利獲授權,該專利自2020年6月6日起提出申請。目前,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還有一條「一種基於心理學知識賦予機器人工智慧學習的方法及系統」的發明專利正在實質審查階段。
這條發明專利的摘要對發明做了簡單介紹,顯示該發明系統包括輸入模組、語言分析模組、邏輯樹對話模組、預料資料庫和小結與回饋模組。輸入模組擷取使用者會話輸入;透過使用心理知識圖譜模組及多輪對話管理模組對使用者會話輸入進行意圖分析;輸入模組和語言分析模組在人機互動中循環迭代,透過多輪對話管理模組管理多輪對話之間的關係;語言分析模組依照智慧心理諮商邏輯樹的邏輯流程及對使用者對話的意圖分析,在多輪對話管理模組的管理下組織指導使用者進行多輪對話的邏輯走向;結合機器人與使用者間的會話訊息,回饋對話時使用者與心理、情緒問題相關的訊息並輸出,制定心理介入方案。
簡單來說,這個基於人工智慧的心理諮商會話系統可以讓使用者有更接近和真人心理諮商師對話的感覺,並透過與人工智慧機器人對話,使用者可以獲得心理諮商建議和對應的心理介入方案。
先前,就曾有網友嘗試向Chatgpt諮詢心理問題,雖然Chatgpt會給出一些建議,但是也會清楚地回答:「不,我不能代替你的心理諮商師,我可以提供一些建議,但我不能取代專業的心理諮商師。或許我們需要對這個以心理諮商會話為目標的人工智慧系統能否更好地勝任心理諮商師的工作進行辯證思考。
與真人心理諮商師不同,AI心理諮商師可以做到7x24h在線,無論何時無論何地都可以迅速響應用戶,基於這種特性,國家二級心理諮商師張雯認為,AI或許是可以被運用到心理諮商的工作當中的,「心理問題具有情境性、時效性的特點,時刻在線的AI是一個很高效的輔助應用工具。」張雯指出,尤其是在心理諮商的前期工作當時,AI對使用者即時的心理、情緒情況的資訊分析、整理和輸出實際上也有助於心理諮商師指定更有針對性的心理介入方案;另一方面,AI心理諮商師對於大眾而言未嘗不是一個簡易便捷的解決簡單心理問題的工具,「對於一些可被程式化、線性的問題,或是不需要摻雜太多情感因素的簡單問題,我認為AI完全可以勝任。」
但是不管人工智慧的程式寫得有多精細,心理諮商師的工作也不會被AI輕易取代,心理諮商師與病患之間不是簡單的一問一答,心理諮商師也不是簡單地回答問題就行,而需要諮商師本人敏感地捕捉患者的情緒變化,「在心理諮商中,良好的諮商與治療效果離不開諮商師與來訪者之間建立穩定而又安全的關係,關係中的情感和溫度,AI很難做得到。」
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人很多,但是從來沒有走進心理諮詢室的人更多,諱疾忌醫是一方面,費用上的擔憂也是一方面原因,有一定專業性且相對更加廉價的AI或許能成為大眾的另一個選擇,與機器人的對話也能在某種程度上減少用戶與陌生人對話產生的不安感和拘謹感,不過張雯認為,選擇AI進行心理諮詢其實還是要慎重,不僅是出於費用、隱私、安全等方面的考量,如果AI數據的判斷不夠妥當,不僅不會幫助到患者,反而可能加重傷害,「不妥的數據判斷可能會給患者以消極的心理暗示,反而讓患者產生焦慮、擔心、害怕等負面情緒,更不利於解決心理的問題。」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沈昭
校對 盛媛媛
以上是騰訊中科院AI心理諮商專利獲授權,更像人的機器人能幹好心理諮商師的活嗎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