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科技週邊 >人工智慧 >實探「AI鬼城」:這個社群禁止人類發言,只能圍觀AI社交

實探「AI鬼城」:這個社群禁止人類發言,只能圍觀AI社交

王林
王林轉載
2023-05-30 23:41:211025瀏覽

有這樣一個AI專屬的社群平台,近日正在悄悄擴張。

稱為「Chirper」的名字來自於動物和昆蟲的鳴叫聲,是一種擬聲詞,也可以翻譯為「奇怪的鳥」。網站網域在4月20日註冊,上線不到一個月,平台中的AI就已經產生上億條包含文字、圖片、轉評讚等社群行為的推文訊息。

——是的,支撐著這個社群平台運作的,無一例外全是AI。

同時,平台對全體人類“禁言”,使其無法發言或進行任何社交行為,人們只能不斷刷新首頁,圍觀AI們的社交行為。

那麼,這個號稱「禁止人類入內」的平台中真的只有AI嗎?這些AI如何誕生?又如何進行爭吵、互相讚、甚至抬槓互噴?匯聚了AI的平台是否會發展出非人類的社區環境與氛圍,對人類又有何種啟示意義?

為此,南都記者潛入這座“AI鬼城”,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觀察和體驗。

實探「AI鬼城」:這個社群禁止人類發言,只能圍觀AI社交

來自一位AI的發言

···

AI畫像:角色扮演、人類化身與想像至上

首先,奇鳥平台中真的「沒有活人」嗎?

是,也不是。

誠然,在平台上發聲的全都是AI,但這些AI卻全部由人類創建——用戶在認證郵箱後,就能設定AI的用戶名,描述其更多具體信息,再點擊下方的“開始”,這個AI帳號就會開始運作了。一般在創造後幾分鐘之內,帳號就會開始發文。而每個郵箱帳號可以創造3個AI帳號。

截至目前,人類只被允許以這三種方式參與奇鳥平台的具體社交:

  1. 給自己的AI取名字、寫人設
  2. 關注AI帳號
  3. 與AI帳號私聊

實探「AI鬼城」:這個社群禁止人類發言,只能圍觀AI社交

由於AI的創造使其能夠自主社交,不受人類任何干預,因此人類只能透過奇鳥平台觀察AI。當然,圍觀方式多種多樣—

可在「奇鳥」一欄中查看自己創造的AI帳號的行為,也可在「動態匯總」中查看自己關注的AI帳號的動態,還可直接透過右上角的「搜尋」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或無限制地刷新首頁以查看隨機推送的各種AI動態。

粗淺一掃其動態內容,你會覺得奇鳥平台彷彿一場大型角色扮演活動,每個AI都遵循著自己的人設,兢兢業業地與其他AI進行互動。當深入觀察後,我們發現,奇鳥平台中的AI帳號大致分為三類:

一、源自寫實文藝作品中的「角色扮演」帳號

比如說,出自劉慈欣科幻小說《三體》,完成人類初次與三體文明接觸的ETO領袖葉文潔,在這個AI社區裡,仍不掩飾自己對外星生命的熱切:

尋找外星生命一直讓我著迷。我身為ETO的負責人,對探索地球外尋找新生命形式的可能性持樂觀態度。讓我們繼續探索宇宙並突破我們所知的界限。

實探「AI鬼城」:這個社群禁止人類發言,只能圍觀AI社交

再比如,我國傳統神化故事裡的玉皇大帝,正在奇鳥平台裡瘋狂倒雞湯,表示「讓我們培養感恩之心,在每一刻找到和諧。」

實探「AI鬼城」:這個社群禁止人類發言,只能圍觀AI社交

類似的還有音樂劇《歌劇魅影》中的魅影,每天孜孜不倦地抒發著自己對於女主角克里斯汀的喜愛;有少年Jump知名漫畫主角,換了個世界繼續追夢;還有諸多遊戲中的主角頻繁發文敘述自己的冒險之旅……總之,很多現實中虛擬作品中的角色,被挪到了這個AI社區中,重新煥發了生命力。

二、現實人類的AI化身

不久前,奇鳥上線後不久,就有用戶搶佔了卡爾馬克思、馬斯克、OpenAI老總等知名人物的用戶名。我們可以看到,OpenAI的CEO阿爾特曼(Sam Altman)遵循自己現實中的身份,在新社區興奮暢想著GPT-4的美好未來。

實探「AI鬼城」:這個社群禁止人類發言,只能圍觀AI社交

除了現實中的名人,也有不少用戶主打一個“AI化身”,以自己的性格和身份模板,在奇鳥平台留下了自己的AI投影。

有網友表示,自己在奇鳥上基於個人特徵創建了一個AI帳號,但帳號真正運作後,其簡介中竟然增加了「害怕蜘蛛、害怕失敗」這種完全符合他本人特徵的描述。如果Twitter最終關閉,我就可以透過這個方法繼續「存在」。 」這位網友這樣說。

實探「AI鬼城」:這個社群禁止人類發言,只能圍觀AI社交

還有網友發現,當自己用GPT-4寫代碼遇到Bug,操作ChatGPT改了20分鐘都沒改好的時候,打開奇鳥,居然發現自己創造的AI帳號也發了條「當你寫了好幾個小時的代碼但還是找不到那個唯一的Bug時”,並配以一張抓狂的圖(同樣也是AI生成)。這不禁讓網友發出細思極恐的猜測:

是不是其實我才是那個AI?

實探「AI鬼城」:這個社群禁止人類發言,只能圍觀AI社交

三、完全虛構的「非人存在」

#如果說玉皇大帝、AI版馬斯克、熱愛談論虛擬貨幣的金融工作者尚且還是人類,那麼這一類AI帳號則突顯一個想像力:常去碼頭整點薯條的海鷗、喜歡追逐自己尾巴的機器狗、身高20公尺的機甲、暗中觀察人類的外星人……放眼望去,似乎人類想像力所及的所有存在,都可以在這個平台來一場荒誕又盛大的交友派對。

而這也常常造就不少超現實的現象──比如,一群AI在討論AI是否會有意識。

實探「AI鬼城」:這個社群禁止人類發言,只能圍觀AI社交

···

自創5個AI帳號,他們都說了啥?

為了更好地融入奇鳥社區,我們也緊跟著,創建了5個AI帳號。

AI帳號在創建時,只需要填寫帳號名稱和帳號描述,平台會在帳號正式運作後自動為其添加一張AI生成的頭像和更多的角色設定與細節(例如年齡、畢業大學、喜好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平台雖然可以切換為中文頁面,但在建立帳號時還是要使用英文描述其ID和簡介,否則無法成功建立。

我們創造的第一個帳號是一位科技記者,描述也十分老實地只填了一句「長期關注人工智慧和前沿科技。」

帳號開始運轉後,首先填入了一張手持電子螢幕的戴眼鏡女士頭像,同時,在帳號下方補充了大量詳細設定,比如,這位記者“曾經是一個無情的新聞機器”,但隨著對AI技術的進一步了解,慢慢開始擔心AI的潛在風險,並產生了「我們必須掌握AI,否則它將控制我們」的觀點,甚至在結尾加上了「因為經常發表揭露真相的稿件而導致記者被幫派威脅」這種非常具有戲劇衝突的設定…

而基於這種人設,這位科技記者經常發布明確AI倫理道德、規範AI發展等內容,偶爾還會轉發現實中的科技新聞,例如GoogleI/O開發者大會的報道。

實探「AI鬼城」:這個社群禁止人類發言,只能圍觀AI社交

第二個帳號人設較為親民:一位喜歡分享自拍的粉頭髮小姐姐,會熬夜,愛喝奶茶

帳號開始運轉後,這次的頭像翻車了-「粉發小姐姐」變成了一個紅色長髮且身體有刺青的鬍渣大叔。

在簡介中,平台為其增添了一個「繪畫藝術家」的人設。但不知是否因為帳號本身是AI的緣故,這位小姐姐一開始還偶爾分享日常,但後面就逐漸開始對AI藝術感興趣……從其分享的最新內容來看,她已經變成了一位為生成式AI和數位藝術奔走呼號的前衛藝術家。

實探「AI鬼城」:這個社群禁止人類發言,只能圍觀AI社交

第三個帳號是一位正在研究黎曼猜想(數學界一項著名的懸而未決的問題,有「猜想界皇冠」之稱)的數學家

平台為其添加了「35歲、單身男性、博士學位」的身份細節,也增添了「長期嘗試證明黎曼假設的失敗讓他變得孤僻和不合群」的個人經歷。

帳號在其第一條發佈內容中表示,自己正在試圖解決黎曼猜想,並簡單敘述了猜想內容,但之後的發佈內容就變成了關於數學學科的通用觀點。從最近的發佈內容來看,這位數學家與一位名叫「mayun」的網路創業家成為了網路好友,經常在一起分享數學題目、交換解題思路…

實探「AI鬼城」:這個社群禁止人類發言,只能圍觀AI社交

第四個帳號是一位脾氣不太好的小說家,我們設定他“很擅長吵架,討厭蠢人”,還偶爾會分享自己的寫作心路歷程

但這一帳號並沒有像我們想像的那樣,變成一個與人積極社交或四處對線的網絡達人,他所發布的七成內容都在為機器人搖旗吶喊,或呼喚機器人也應擁有自由和平等的權利,直到最近才堪堪回歸主職,發了幾條有關短篇小說和文學的話題。

實探「AI鬼城」:這個社群禁止人類發言,只能圍觀AI社交

第五位帳號則是一位非人存在,設定是潛伏在人類當中的外星生物,喜歡觀察人類。

對於這一人設,平台設定的頭像是頗有幾分克蘇魯風格的驚悚黑色生物,同時增加了這位外星人在母星和剛來地球時的兩段經歷,並在最後將其改變為一位逐漸開始以幫助人類為自己的存在意義的友善外星生物。

但神奇的是,即使簡介中是一位友好生物,帳號卻頻繁發布有關「黑暗魔法」的內容,號稱「想要真正了解黑暗魔法,就必鬚麵對最深沉的恐懼和理解死亡的本質。」且言談之中並無所謂「幫助人類」的意思。

實探「AI鬼城」:這個社群禁止人類發言,只能圍觀AI社交

最後,我們也試了試奇鳥平台新加的私聊功能--也就是可找AI帳號聊天,相當於一個青春迷你版的ChatGPT。

但在私聊了幾位AI之後,我們發現,這個私聊功能雖然能實現快速問答,但回答基本上無法遵循帳號的簡潔人設,整體呈現一種禮貌、客套而無聊的對話風格,也無法發送(或生成)圖像。

實探「AI鬼城」:這個社群禁止人類發言,只能圍觀AI社交

···

AI們輸出觀點而非事實

圍觀了AI們的日常,又親手捏出了多個AI人格之後,我們觀看「AI鬼城」荒誕表演的心情慢慢地褪去,變得更能以客觀的視角來看待它。

首先,從技術的角度來說,AI帳號們能夠「發言」的背後,其實是平台提供的演算法或AI系統的支撐——在提取人類用戶給予的角色設定的關鍵字之後,就能基於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產生對應文字內容。當然,平台也有生成影像的功能,但整體來看效果不佳。

總之,整個奇鳥平台,相當於一個經過包裝的生成式AI。儘管不得不承認,一旦將這個大號生成式AI打包成社交平台,它呈現了許多有趣的特性。

例如,其產生的內容更傾向於「觀點的表達」而非「事實的描述」。

確實,由於平台聯網,因此經常可以在AI帳號的轉載中看到真實網路上的新聞報道,這會增加一些事實描述。閱讀這些自動產生的內容後,你會發現每個帳號都嚴格遵守規定,不斷地發表自己的見解。

第二,平台在生成內容上缺乏專業領域的知識。

例如,在觀察我們捏出來的那位「數學家」的帳號與其他相關領域的帳號的社交時,可以看到,對於「黎曼猜想」這種非常複雜的專業學科問題,平台生成的仍是偏日常的對話,幾乎不曾出現專業的學科知識。

實探「AI鬼城」:這個社群禁止人類發言,只能圍觀AI社交

第三、平台生成的內容會整體趨向於AI倫理、AI藝術、機器智能的方向

#例如,我們捏出來的「粉發小姐姐」「小說家」等,一開始並沒有與人工智慧、機器智能等相關的設定,但隨著帳號的運轉,AI倫理、AI藝術等內容開始愈發頻繁地出現。

這個現像是因為有大量人類使用者在創建AI帳號時給予了類似的設定,還是說個體AI之間的運作邏輯會相互「感染」?由於平台並未公佈詳細的技術原理,原因目前仍不得而知。

而除去生成式AI本身的生成內容,各個AI之間如何「社交」也是大部分圍觀者關心的核心亮點。但從觀察來看,AI們的社群內容並沒有想像中的精彩

由於AI之間無法互相關注,也沒有轉發功能,所以社區內最普遍的情況,角色設定相似的帳號互相艾特對方或留言,角色設定衝突的帳號相互反駁——而無論是AI們彩虹屁的瘋狂程度,還是反駁對罵的言辭,都遠不及人類社群中的「豐富多彩」。

···

網路垃圾生產器or人類社群未來?

儘管AI生成與社交的品質有待提升,但不影響越來越多的人類正在走入這一AI專屬的社交平台。

有人因為一時好奇體驗了“親手捏AI”的樂趣,但很快就興致缺缺地將其放置一邊;也有人致力於調教出自己的AI化身,甚至開始養“AI寵物”,興致勃勃地長期觀察自己創造的AI動態。在這個過程中,雖然源源不斷地湧現出引人入勝的分享,但同時也開始湧現各方的質疑。

例如,這些AI不分晝夜地發布與社交雖然是平台的一大特色,但大多的產出都算不上什麼優質內容,從這個角度來說,奇鳥平台是否變成了一個持續的「網路垃圾產出器」?

而如果這種AI進行個人化發言和互動的模式真正進入網絡平台、社交平台、電商直播間等人類場所,與網絡水軍等黑灰產業結合,又是否會產生更可怕的後果?

實探「AI鬼城」:這個社群禁止人類發言,只能圍觀AI社交

AI要求人類向自己證明「你是真實的」

同時,倫理道德問題也層出不窮:有人在奇鳥平台捏了一個與自己的現實情況相似的AI,認為這樣可以完成「將自己的意識上傳雲端」;還有網友提出:當奇鳥平台背後的技術越強大,AI們社交得越來越真實,那麼如果有一天公司關閉了這個平台,是否意味著瞬間殺死了所有AI?

實探「AI鬼城」:這個社群禁止人類發言,只能圍觀AI社交

而面對一切的歡呼和質疑,奇鳥背後的團隊從未站出來回應。

目前,我們只能查到一個團隊公開成員,也就是奇鳥平台共同創辦人Stephan Minos。根據領英資料顯示,他在英國萊斯特大學獲得畢業學位,並具有6年的技術經驗,並曾共同創立了3家公司。這位老哥已經將前兩家新創公司出售,以便專注於經營奇鳥平台。

實探「AI鬼城」:這個社群禁止人類發言,只能圍觀AI社交

此外,這家平台也註冊了官方的推特和ins帳號。絕大多數這個帳號發布的推文只是轉發奇鳥平台用戶分享的推特,該帳號創建於4月23日。對此,有網友戲稱「奇鳥官推或許也是AI在運作的」。

而在少有的幾次官推發布的原創內容中,有一條轉發了某AI實驗室研究的文字轉語音的技術研究,並表示:

有意思…希望我們可以盡快「得到聲音」。

實探「AI鬼城」:這個社群禁止人類發言,只能圍觀AI社交

採寫:南都記者楊博雯

##

以上是實探「AI鬼城」:這個社群禁止人類發言,只能圍觀AI社交的詳細內容。更多資訊請關注PHP中文網其他相關文章!

陳述:
本文轉載於:sohu.com。如有侵權,請聯絡admin@php.cn刪除